第四十二章:滬上會談

光緒二年三月二十四日,梅輝立與馮發光在滬會談,梅稱鐵路如由中國收買後,仍宜交怡和承辦數年,馮堅決不同意。由於英方一再強硬,清政府一時又沒有辦法應對,交涉陷於停頓。光緒二年閏五月初九,上海至江灣段竣工通車;閏五月十二日,吳淞鐵路上海江灣段正式營業。

吳鬆鐵路建成後,全長十五千米,設旅客車站三處:上海站、江灣站和吳淞站。火車每小時可行駛約三十千米,客貨兩用,全程約三十分鍾,客車分頭、二、三等,每日往返六6次,車廂六節客多時增加到九9節。然而,上海至吳淞的票價十分昂貴,頭等客票價來回為一元,二等五角,三等二百文;上海至江灣頭等為五角二等二角五分,三等一百文。

好多好奇的百姓來此看到票價,也隻能看著火車的背影,不住感歎,這火車能看得著,卻坐不起。

有人將火車通車的盛況記錄下來,並創作《申江竹枝詞》:

其一

來往吳淞有火車,客多爭坐語聲嘩。

濃煙一路衝天起,汽笛頻鳴在轉叉。

其二

火車當日抵吳淞,女伴遨遊興致濃。

今日司空都見慣,海濱來去也從容。

其三

輪隨鐵路與周旋,飛往吳淞客亦仙。

他省不知機器巧,豔傳陸地可行船。

同年閏五月月底,修建鐵路的英方管理人員懷特正在江灣率領工人準備用籬爸圈占鄉民之地,恰好被幾個孩子發現了,趕緊回家告訴了他們父母。他們的父母一聽說這事,氣得操起鋤頭就在村子裏麵喊人,其他鄉親一聽洋人來占地,也紛紛舉起各式農具,準備與洋人戰鬥。英方管理人員見工人剛把籬笆弄好,隨即一夥氣勢洶洶的鄉民操著農具就衝過來了,懷特知道情況不好,大喊“救命”。正好電業公司有一個洋人博兒騎馬過此,對準前麵的一個鄉民就是一槍,當場就給一條腿打傷了。其餘鄉民見狀,也開始有些畏懼,但是也沒有逃走。

懷特叫來翻譯,讓翻譯告訴鄉民走,翻譯喊道:“各位鄉親,你們到底想幹什麽?”

一個鄉民吼道:“你們隨意占地,還打死了一個人,你說我們想幹什麽?”

隨後雙方發生激烈衝突,許多鄉民受了傷。

六月初,又發生運料火車與載客火車相撞打事故,火車在江灣鎮北麵試車時軋死一名行人,鄉民大憤,抗議聲浪迭起。在連續發生此類“事故”的情勢下,馮焌光與沈葆楨先後找到麥華陀,要求他轉告吳淞鐵路公司運行車輛與修建鐵路,避免此類事件發生。麥華陀假意答應,卻並未與吳淞鐵路公司交涉。無奈之下,李鴻章再度出麵,直接找到威妥瑪,據理交涉此事,威妥瑪急於解決馬嘉理之事,隻得轉告麥華陀解決上海鐵路的事情。麥華陀才給予回複稱,近日出現的事故,我們深表遺憾,會認真處理此事。奉威妥瑪傳諭,已經令英商停駛吳鬆鐵路火車,停止鐵路續建工程,同時聽候英國公使威妥瑪與直隸總督李鴻章會商結果。

最後,還是由李鴻章處理吳淞鐵路交涉談判之事。八月底,李鴻章派盛宣懷、朱其詔去往上海會同馮峻光代表清政府與梅輝立進行談判。談判中,梅輝立列舉清政府的管理實例,建議道:“依我看,貴國管理經驗不足,不如我們兩國先合資同辦,然後收買後仍歸洋商專管,你們覺得呢?”

盛宣懷將詞語轉告李鴻章,李鴻章心知洋人詭詐,想以主權換管理權,他告訴盛宣懷:“無論洋人如何施壓,鐵路主權和管理權都不可給他們!”

盛宣懷隨即轉告梅輝立,雙方此次談判不歡而散。

九月初,雙方移至江寧繼續會談,李鴻章向朝廷推薦兩江總督沈葆楨向英方代表“解釋”,英方最後同意於九月八日議定買斷,雙方訂立《收買吳淞鐵路條款》。至此,憑借李鴻章的多次協調,以及馮焌光等人的據理力爭,拖延多時的吳淞鐵路的歸屬,得以結束。月底,馮發光會同梅輝立等人在滬就《收買吳鬆鐵路條款》雙方簽字蓋印,各執為憑。大概到了十月中旬,中斷多日的吳淞鐵路恢複行車營業,正式宣告上海至吳鬆全線通車。

許多守舊的老人們聽說鐵路恢複通車,紛紛找到沈葆楨,指責鐵路言辭都很激烈。

“這玩意兒聲音嗡嗡的,一定會驚動了龍脈,會折壽的!”

“之前還軋死了一個人!誰敢坐這個啊?”

“沈大人要是不拆,我就死在這裏!”

沈葆楨心想,朝廷花大價錢把鐵路買回來了,那我該如何處置呢?

沈葆楨左思又想,最後對這些老人解釋道:“電線、鐵路皆是我們不能自已管理建設之事。洋人願意賣給我們這條鐵路,是希望我們同意他們起卸進出口貨物,他們此舉於大清國體有損。我們朝廷費錢買之,又必費錢續之,且必需派懂得管理的官員去管理,如此一來,我們也是沒得到什麽好處,我買而續之亦害也。所以,於情於理,這鐵路,一定拆了!”

沈葆楨最後同意拆除吳淞鐵路,當這個消息傳出時,那些守舊的老人與“愛國的誌士”紛紛拍手稱快,有一些“愛國的誌士”甚至認為此舉乃是抗擊外敵的一次徹底勝利!就在清政府贖路款項按時付清之後,當天下午正式收回吳淞鐵路,隨後鐵廠工匠卻拆卸鐵路機車器材,將其儲於板箱之中。而後,鐵路路軌全部拆除。本是上海道台的馮焌光因他父親病故,他不得不丁憂回家料理後事。新任上海道台劉瑞芬前來處置拆掉鐵路,派鐵匠開始拆卸鐵軌,拆卸完畢。沈葆楨專門派輪船“登瀛洲”號等將拆卸下來的材料運至台灣。但此時,福建巡撫丁日昌已因病離職,無法派人接收這些“垃圾”。斜陽餘暉之下,這些鐵路材料不得不長時間堆積在海灘上,孤獨地等待他人的召喚,然而最後等待它們的,隻是風吹雨打。

光緒五年,北京正值盛夏,中午的日頭正毒,熾熱的風吹得路人呼呼欲睡。這一天,總督衙門突然收到急報,李鴻章在上麵寫道:“要在今天試驗一項重大發明,據說它能使信息迅速傳遞。我已派人在天津鋪設好電線,準備完成首次電報的發送,請等待消息!”

總督不知電報到底是何物,但既然李鴻章派人送來急報,不敢怠慢,隻得傳令下去,派人前往電報房準時等待。整個北京城的總督衙門都洋溢著新奇和期待的氣氛,衙門裏的大大小小各級官員都紛紛討論這一神奇的通信方法,一時間議論紛紛。

“你說這個電什麽報,會不會爆炸?”

“哎,要是這個電報真能像李大人所說,這麽厲害,隻怕兄弟我也沒法繼續送信了。”

“萬一洋人也有這個,到時候,我們的消息他們不都知道了嗎?”

正午時分,嘟的一聲,電報房內驀然傳來“叮咚”鈴響。值班人員連忙查看,按照李鴻章所言,這個鈴聲對應的是一份來自天津的電報。他小心翼翼地將電碼抄錄下來,按照對應的文字,拚出一行字:“行轅正午一刻。”

值班人員將這行字交給總督,總督看到之後,興奮道:“原來這是李大人試驗電報發報的內容,看來這個電報確實很厲害!”

值班人員激動萬分,趕緊將電文送往總督衙門。與此同時,百裏外的天津。李鴻章看過電報後也在細細體會電報的魅力所在。他緊張的臉上終於顯出欣喜之色。起初他也對這個“洋玩意”頗有疑慮,擔心會泄露大清的機密,但是見識過電報的速度後,他發現,電報隻要一點點電流就能將一大段文字發送至幾百裏外,即便是流星劃過也不過如此!他頓時對它刮目相看,找到西洋技術人員,詳細了解其中的安裝問題。後來,他聽聞許多海軍都在使用電報進行聯絡,他開始意識到電報的軍事價值,更下定決心要學習運用這項新技術。

當電報試驗成功的消息傳遍整個京城之時,許多官員也想李鴻章提出來自己的疑慮,擔心它會威脅皇權。李鴻章對身邊不解的官員們解釋道:“洋人這個電報的優點在於傳遞迅速準確,特別是在一些特殊天氣的時候,比如大霧、大風之時,倘若用旗幟,恐怕難以快速指揮軍隊。這個電報,未來對我軍調動部署大有好處。況且,一段小小的電線,就會威脅到我大清皇權,真是可笑!隻怕沒有這個電線,哎!”

李鴻章欲言又止,官員們也明白電報之事不可阻擋,又聽聞對軍事如此有利,當即對李鴻章賀喜道:“恭喜李大人,為我們大清又貢獻一份大禮!大清萬萬歲!”

李鴻章正色道:“總之,我們再也不用依賴洋人的電報線路了,我大清也有自己的電報了!”

此後經年,在李鴻章的積極推動下,全國各地電報線路開始逐步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