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 亂世風雲

20世紀初的中國,政治風雲變幻莫測,人的生命朝不保夕,那可真是名副其實的亂世。

有多亂?如果有人聯想到現在的阿富汗和索馬裏,就其情形來說,那也不能說沒有可比性。

有以下三點為證。

第一,國家分裂,軍閥割據。自1911年武昌起義建立南北兩個政府,特別是袁世凱大總統1916年去世後,國家表麵的統一都難以維係,一直處於分裂狀態。曆史學家黃仁宇說,“中國在一九二零年代已失去有效之中央政府,軍閥割據之情形,可與東漢滅亡後之分裂局麵相似。”

第二,混戰不絕,炮火連天。10餘年的時間裏,大規模的戰爭就達140次,平均一年要打10次以上的戰爭!地方內部你爭我奪的戰爭也不在少數,據一位叫李白虹的先生提供的資料,1912年到1932年的20年間,僅四川一省軍閥之間的戰爭就達479次,平均每月2次!

第三,政局動**,政府更迭頻仍。北洋集團當政15年,政府更迭達46次,作為政府首腦的總理就有29位,平均4個月換一次政府。

亂是亂,線索也還是可以梳理出來的。帝製結束後,就當時國內的政治勢力來看,基本上可以說有兩大勢力舉足輕重。

一個是北洋軍事政治集團。他們在實力上占優勢。在中華民國的前15年,占據著法統地位,把持著被國際承認的中央政府。當然他們內部也是矛盾重重,不時會兵戎相見,打得昏天黑地。

一個是國民黨(同盟會、中華革命黨)。他們長期處於反對派地位,也在南方成立了不被國際承認、實際上連他們自己也底氣不足、多半還要牽強附會引用北洋政府法統的“中央政府”,與北洋集團分庭抗禮。這個由國民黨主導的南方政府內部也是魚龍混雜、三心二意,彼此間發生的規模不等的戰爭一點也不比北洋集團內部的少。

這兩大勢力間,合縱連橫,化敵為友,秘密勾連的事情也屢見不鮮。

說到亂,還有一點不能不說,那就是,這個時候的中國,辦自己的事情要看外國人的臉色。而外國人,紛紛插手中國的事,而且他們的利益也各不相同。

要說,中華民國,應該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的意思了。豈止人民做不了主,就連國家的統治者,事實上也做不了主!袁世凱算是政治強人了,日本逼迫他簽訂“二十一條”的時候,看了文本,袁世凱氣得差點吐血,逐條批駁,說這條幹涉內政,那條喪失主權,可是他還是不得不忍辱懷怒簽上自己的大名,堂堂大國的國家元首,隻能通過私下裏偷偷做小動作,阻撓他親筆簽訂的外交條約的實施,以此盡可能挽回條約帶來的損失,發泄心中的不滿。

說到外國,籠統說列強,也可以,但是細分析起來,有三大勢力:美、英;日本;蘇俄。他們各自有自己的利益,都想追求在華利益最大化。當然這三大勢力表現程度不完全相同,有的在追求自己在華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還多少考慮中國的利益;有的則非常惡劣,為了自己的一粒芝麻,丟掉中國的一百個西瓜,連眼也不眨一下,欺負中國真是不遺餘力!有的偽善,有的**裸真惡。總之沒有他們的點頭,中國人要辦成事,太難!當然,沒有他們的背後插手,中國的事,也不會那麽多、那麽難辦。

你未唱罷我登台,當時的中國政治舞台,真是一幕幕情節驚險複雜、精彩絕倫的連續劇。

古語雲:亂世出英雄。因此,那些出身不同、長相各異但是懷有政治理想、抱負遠大的男人們,免不得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孫中山、袁世凱,曾經是敵人,也曾經是朋友,在中國的政治舞台上,他們都曾經活躍一時,但是也都帶著迷惑和遺憾而去。

袁世凱的死,導致了北洋集團的分裂、混戰;孫中山的死,也導致了國民黨群龍無首,明爭暗鬥。

混戰不止的北洋集團把持著北京的中央政府;明爭暗鬥的國民黨也成立了國民政府,南北對峙著。雙方無不信誓旦旦,做著武力統一中國之夢。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出人意料的是,在孫中山死後短短的一年時間裏,資曆不深的外省人、小字輩——年輕軍官蔣中正,後來居上,跨越重重障礙,竟一躍成為國民黨內的最高實權人物。

當是,後來居上的蔣介石,在中外人士的心目中,簡直就是謎一般的人物。

的確,蔣介石的驟然崛起,崛起後的沉沉浮浮,無不充滿著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