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總是被打破

那天夜裏,小東門一帶的氣氛異常詭異。慘淡的月光下,時見三兩黑影匆匆走過,腳步聲中透著緊張與興奮。

杜月笙就是那一夜的十數條黑影之一,與他並肩而行的是一個叫袁珊寶的小兄弟。兩人都板著臉,心事重重。

為了加入青幫,兩人曾發生過激烈的爭吵。按道上的規矩,入門拜師,為表誠意要向師傅獻上孝心,就是要奉上一筆錢。當時杜月笙和袁珊寶兩人把所有的錢湊在一起,共有大洋3塊。

杜月笙的想法是:把這3塊大洋分成兩包,每人1塊半,孝敬師傅。

袁珊寶卻覺得杜月笙太神經了,不過是拜個老頭子,就把身上的錢傾囊以出,明天你拿什麽吃飯?吃屎嗎?

兩人吵了一番,杜月笙發現,自己真的不善於和人吵架,一遇爭端,隻能退讓。最後,袁珊寶收起1塊大洋,自己包起1塊,另1塊交給杜月笙包起。而杜月笙卻瞞著袁珊寶去找店主王國生借了塊大洋,這樣他的包裏就有了兩塊大洋。

跟人談判,無條件退讓,但缺失的部分就得由自己悄悄補上。這個做法,成了他一生的固化模式。他最大的弱點就是氣場太弱,鎮不住對方,性格上的缺失隻能用金錢上的損失來彌補。

一天晚上,杜月笙去拜訪一座廟。前方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杜月笙好不容易到了廟前,抬手輕輕叩門。

門內一個聲音傳出:“你是何人?”

“我是杜月笙,特來趕香堂。”杜月笙恭恭敬敬地回答。

“此地抱香而上,你可有三幫九代?”門內再問道。

杜月笙回答:“有格。”

“你帶錢來否?”

“帶格。”

“帶了多少?”

“119文,內有1文小錢。”

“答對了。”

廟門“吱呀”一聲打開了——這是從明清時代傳承下來的切口,每一句話都隱含著一段幫會血淚史,所以,幫中之人對這番對答極其謹慎,倘有一字答錯,輕則終生無緣入幫,重則必有生命之憂。

入了門,引見師帶著杜月笙等十幾個人來到神案前。神案上供奉的,第一位是達摩祖師,而後是禪宗二祖任慧可、三祖彭增燦、四祖葉道信、五祖萬弘忍、六祖楊慧能。再往下是金清源,以及青幫始祖羅淨修、陸道遠,入京揭皇榜立青幫的三位祖師翁德意、錢德正和潘德林。次下王文敏、姚文全、明建號“隆武”的唐王、建號“永曆”的桂王。入門者要向每位祖師磕頭,一串長頭磕下來,直接磕到了門外。

門外供奉著民族英雄史可法,因為祖師中有兩位明朝皇帝,史可法是臣子,不便和帝王平起平坐,隻好委屈在外守門。

這一串祖師,從東來的達摩到禪宗的列祖,到鄭成功的部將,最後再到明朝的兩代亡君,這種組合,堪稱匪夷所思,從至高的智慧到最底層的江湖叛亂,其間的勾連串合天衣無縫。這實際上是特殊時代愛國主義曆史教育的江湖版本,最適宜用來教導如杜月笙這種天然喪失了受教育機會的底層人。正是通過這麽一長串莫名其妙的長頭,入幫之人一下子就獲得了傳統文化從高端到底層的結構性知識。

對於杜月笙這樣的有心人來說,瞬間打通從儒、釋、道到賭、嫖、抽之間的隔閡,隻花了這兩塊大洋,太值了。

磕過頭後是淨手,一盆水端過來,大家依次在水裏洗手。然後是齋戒,一大碗水,依次傳遞,每人喝一口,喝時嘴巴不許碰到碗邊。喝了這口水,從此就是青幫列祖身邊的人了。以後的杜月笙,再也不是一個人戰鬥,他將與禪家六祖、抗清義師、明末皇帝等無數曆史人物相伴而行,從此有了強大的心靈力量。

再經過一係列隆重莊嚴的儀式,本命師陳世昌出場,他站在壇前,俯視跪在麵前的十幾個人,問道:“你們進幫,是自身所願,還是經人勸來?”

眾答:“自身所願。”

於是,陳世昌厲聲道:“既是自願,要聽明白。本青幫不請不帶,不來不怪,來者受戒。進幫容易出幫難,千金買不進,萬金賣不出!”

眾人應諾,遞上拜師帖和贄敬。拜師帖將由老師永遠收藏,帖子的背麵寫著:“一祖流傳,萬世千秋,水往東流,永不回頭!”

接下來,陳世昌對門徒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講述一幫三代的古遠曆史,以及青幫的規矩切口。

繼王國生後,陳世昌成為杜月笙人生中的第二個導師。據杜月笙本人回憶,陳世昌教導他的十大幫規,成了他這個缺乏教養、浪跡滬上的孤兒安身立命的行為準則。

這十大幫規是:

第一,不許欺師滅祖。

第二,不準藐視前人。

第三,不準扒灰放龍(指出賣幫中兄弟)。

第四,不準奸邪**盜。

第五,不準江湖亂道。

第六,不準引水跳帶。

第七,不準擾亂幫規。

第八,不準以卑為尊。

第九,不準開閘放水。

第十,不準欺軟淩弱。

最後,陳世昌告誡弟子們,十大幫規之外,最嚴格的是保守幫中秘密,任何人入了青幫,上不傳兄弟,下不傳妻兒。幫會裏隻有縱的關係,沒有橫的聯係,師知其徒,徒知其師,與幫會中人通過江湖暗語建立聯係。

陳世昌講完規矩,杜月笙抬起頭,仰望著師傅的臉。

他發現了一個秘密——規矩這玩意,立出來就是供人打破的。青幫最嚴厲的規矩是嚴守入會之秘,但他們這夥人還沒入幫就已經四處炫耀、吵得盡人皆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