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高效做事 如何避免無用功?

/ 01 /

朋友給我講了個新流行的段子:

今天去接我大哥出獄,我大哥當初因為走私被抓,在裏麵死活不肯透露最後一批貨藏在哪裏,被從重判了20年,今天終於出來了。出獄後,大哥一言不發,讓我開車到郊區,仔細辨認了一天,找到了當初埋貨的地方。我倆挖了半天,挖出一個大箱子。大哥看著大箱子,開始顫抖,緊緊地抓著我的手說:這批貨一出手,我們就有錢了,這些年的苦也沒白受,咱們一起過好日子!

我倆流著幸福的淚水,打開了箱子:滿滿一箱子BP機(尋呼機)!

聽了這段子,我們哈哈大笑。笑著笑著,忽然感覺到……咦,好像這樣的大哥,在我們身邊真的有,而且不止一個。

/ 02 /

手機未普及時,BP機獨步天下,超有品位。現在網上還時常能見到BP機時代的段子,說是有人在淩晨三點時被BP機的“嘀嘀”聲吵醒,如臨大敵地爬起來,拿過BP機一看,果然有條新訊息——姿勢不對,起來重睡。

俱往矣,時代的變化猶如高速動車飆行,讓落伍者不知今夕何夕。

我有個朋友,極是搞笑。手機時代初,他在IT行業呼風喚雨,後來改行玩化妝品,玩女性內衣,雲山霧罩地嗨過幾番,就自己開公司了。據說他剛開公司時,舉止極端異常,添置辦公用品時,對投影儀如臨大敵,各部門屢次要求購置,他都堅決不允。

為什麽不允呢?

原來,早年這老兄玩IT時,一台投影儀的售價是三萬多元。於是,老兄心裏就形成了投影儀是貴重物品的深刻印象。

當他獲知現在一台投影儀兩三千元甚至不用兩千元,就能拿下時,他整個人都震驚了,嘴巴張大到能夠鑽進去一隻貓。

這位兄台類似於段子中的大哥,固守著昔年老舊皇曆,小心翼翼、不敢觸碰,卻不知道當年的昂貴物品早已是雨打花謝、落紅滿地了。

/ 03 /

此前,微信公眾號裏有個極稀奇的個案,說是有個年輕人,超喜歡遊戲行業,畢業後就去一家遊戲公司上班。家人對此無法理解,母親一哭二鬧三上吊,以服毒自殺相威脅,強迫年輕人辭了這份工作。然後,家人花了幾十萬元,費盡周折讓他考上公務員。

終於朝九晚五了,家人長鬆了口氣。

比中大彩概率還低的事情發生了,年輕人曾經待過的遊戲公司居然上市了。當初那些在他手下工作的工友,一個個發達後飛往邁阿密或是芭堤雅海灘度假。當大家恣意享受生活時,年輕人正騎著他的自行車,頂風冒雨、吭哧癟肚地去上班……

並非每家遊戲公司都上市了,也不是每個公務員的前工友都成了土豪。說這個事,隻是感覺這個故事的主角跟出獄門的大哥特別像。

/ 04 /

我曾在微信裏說過一件事,我有個發小,超喜歡繪畫,又有這方麵的天分。但家人像抽了瘋一樣,堅決不允許他畫畫,用各種辦法羞辱他、傷害他,目的就是逼迫他放棄這一愛好。

因為在家人眼裏,隻有考大學才是正道,畫畫什麽的,隻是玩,不能當飯吃——這家人的思想,就是以考大學為BP機,並認為這種貴重物品的價值永恒不變。

但最終貶值的是考大學,升值的是我發小的天資——他找到工作後,恃以立足吃飯的,仍然是他的繪畫天資。倘若家人不那麽短視,不把自己的無知強加於他,他的人生必然風生水起、大有可為。

你心裏高不可攀的,或許隻是一部迅速貶值的BP機。你為它付出的代價越大,結局越是悲哀。

大多數人比上麵說的這幾位更聰明些——他們拚命地追逐風尚,從未落伍。

但,這個過程滿腹辛酸。

/ 05 /

我們的講武堂上,有位朋友抱怨說:時代變化忒快,跟不上了……

這位朋友也曾是當地名噪一時的人物,早年胼手胝足地創業起家,騎著自行車風裏雨裏,坐著火車走南闖北。網絡時代,他一馬當先,從公司網站開始,各種商務平台都沒落下,淘寶、微博、微信、App,能擠進去的,都盡量往上擠。

但是,效果都不理想。

他說:跟不上,總是輪到你的時候,規則就變了,你追在後麵拚命地跑。這個時代太坑爹,太多的人,注定就是竹籃打水的命。

這位兄弟的感慨,絕非個案。

正是有這種感受的朋友多了,才催生出開篇那個吃牢飯大哥的段子。這個段子,一定是哪位感慨最強烈的老兄創作的。他試圖表達一種無奈的觀點:商海無常,昔日那些眾人追捧的價值點,一夜之間就瓦解冰消,一文不值了。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殘酷遊戲——一切都在變,一切不確定。追趕風尚吧,不過是找死;停下不追吧,那就是等死。

追亦死,不追亦死,然則何時而活哉?

除非你獨具慧眼,於紛繁亂象中捕捉到那永恒不變的。否則的話,這種茫然的追逐隻會枉然、徒勞。

/ 06 /

非洲獵豹在追趕獵物時,奔逐的路線是一條弧線。

還有魚鷹,在捕捉遊魚時,不是直奔著魚兒撲過去,而是撲向略微超前一點點的位置。

為什麽它們不走直線呢?不是說直線的距離最短嗎?

直線距離固然是最短的,奈何獵物是會移動的。如果奔著獵物直線衝過去,當你衝到時,人家獵物早就向前奔出70米了。

對於移動中的獵物,追逐時必須計算它的行奔速度與方向,要在前方一個點上與其會合,恰到好處地將其撲倒。

這隻是生物的本能。

重複一遍,這隻是低等生物的本能——但有些自詡為萬物之靈的兩足靈長類動物,竟然連這本能的意識都沒有。他們是最笨的獵豹,是最蠢的魚鷹,追逐獵物時隻管直線前進,等他們衝到目的地,獵物已經揚長而去。

正因為這樣,段子裏的BP機大哥才呈現出爆笑的效果。

不知今夕何夕,仍然視電子易耗品為昂貴資產的兄台,那些對遊戲產業存有強烈偏見,不知道一個泛娛樂時代姍姍到來的人,那些不珍視孩子的天資和特長,肆意踐踏、粗暴壓製的人,這些人的智商被獵豹、魚鷹這類野生動物粗暴地甩出幾百條街。

為什麽有些人會喪失本能,而另外一些人拚命在商海大潮中追逐,累到吐血累成狗,卻徒喚奈何呢?

無他——過於短視而功利,讓我們許多人喪失了生存的智慧。

/ 07 /

蔡康永有篇文章《別問“這有什麽用”》,曾在網上非常流行。

文章大意是說,有些人,短視而又功利,他們就好像上好發條的娃娃,你隻要拍一下他們的後腦,他們就會理直氣壯地問:這有什麽用?

我想學舞台劇。這有什麽用?

我正在讀《追憶似水年華》。這有什麽用?

我會彈巴赫了。這有什麽用?

我會辨認楝樹了。這有什麽用?

……

蔡康永傲嬌地說:“這是我最不習慣回答的問題”,“人生不是拿來用的!”。

人生到底是不是拿來用的,這事不好說。但,凡事必問“有什麽用”的人,最有可能喪失本能的智慧,淪為不如野生動物的悲哀者。

問出“有什麽用”這個問題的人,他的大腦是靜止的,就以為整個世界是停滯的;他的思維是固化的,就以為世界是固定的。

早年有個段子,說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他欣喜若狂地拿出來顯擺,不料,現場一位女士問道:這有什麽用?

法拉第氣憤地反問道:夫人,剛出生的嬰兒有什麽用?

這個回答告訴我們:最新的、最具經濟潛力的、終將引領未來風潮的東西,正處於無用狀態,於無用地帶悄然成長。

那些隻追求有用的人,永遠不會關注無用之物。他們就像那位在互聯網時代窮追不舍的仁兄,總是在曇花開過才匆匆趕到現場,總是在風浪過後才匆匆趕來觀潮,總是落後時代半拍,總是輪到他們規則就變了。

並非輪到他們,規則就變了,而是規則始終在悄然變化中——昔日那些邊緣地帶的、無用的東西正在緩慢地成為主流。新的遊戲,自然是新的規則、新的玩法。大腦固化的人,時刻麵臨著新規則、新玩法的挑戰與衝擊。

抱怨沒有意義,必須改變自我的短視思維,進入新時代前沿。這樣的人生,才能玩得開心快意。

/ 08 /

高曉鬆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眼前的苟且”,是對生存資源匱乏的無奈。許多孩子受環境拖累,在不理想的狀態中掙紮。這種生存狀態,嚴重損害了孩子們的智力,讓他們不得不追逐眼前價值最大的東西。

飯都沒的吃,你還跟人家說“詩和遠方”,這是最典型不過的“何不食肉糜”——西晉的白癡皇帝司馬衷,聽說民間饑荒,百姓活活餓死,驚訝地問:沒有糧食,為啥不吃肉粥呢?

詩和遠方,是美味的肉粥。處於不理想狀態中的人,斷不敢做如是之想。

生活的殘酷就在這裏,當你不敢想這些東西時,就是你的智力嚴重受損的開始。

有篇研究報告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人從大屠殺中被解救出來,重新過上了體麵富足的生活。但是,他們中的有些人有著奇怪的習慣,無論市場上的食物多麽充足,他們仍擔心食物不夠,不斷地購買。冰箱裏的食物因為存放過久而過期,卻仍然舍不得丟掉。對這些人來說,饑餓的記憶是如此深刻,已經嚴重改變了他們的基因。

短缺的心,是有慣性的。

短缺帶來的思維慣性,讓有些人在時過境遷之後仍然抱著貶值的BP機、投影儀,或是某種職業、某個人生方向不放。

對短缺記憶的頑強堅守,造成了有些人喪失獵豹與魚鷹的本能,在追逐獵物時不走弧線,而是直線狂奔。

於是,他們持續地成為落伍者,持續地陷入短缺中。

/ 09 /

我們都有一顆短缺的心,隻是方向各異,輕重不同。

所以,我們需要認真地審視自己的人生——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之所以不值得,大概就是因為我們都有短缺行為的慣性,癡迷地專注於自認有價值,實則已被淘汰的信念。

即使我們審視自身,也很難發現自己的心智缺陷——相反,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眼辨識出別人的思維陷阱的能力,偏偏就是看不清楚自己。就如同我的一個學生所說的那樣,眼睛能看到萬事萬物,偏偏看不到眼睛自己。

因此,我們需要朋友,需要他們的毒舌、慧心來幫助我們認清自我。

我們還需要自嘲的幽默智慧,在遭到朋友們的無情否定時,不要本能地對抗,而要以自嘲化解窘迫,然後慢慢反思。

我們最應該知道的是,人世無常,一切都在激烈的變化中。今天最明確的目標,明天就必須加以調整。成功的方向應該是一條弧線,不要做累死的直線狗,時刻關注周邊,調整人生奔行的方向。

切記,一切變化中,永恒不變的是人際交易節點。一切變化,都圍繞著交易發生。牢記這一點,就知道哪些東西能夠長留,哪些東西不過轉瞬即逝。

最後要說的是,功不唐捐,積極的人生沒有無用功。說一件東西沒用,其實不過是我們自己沒用,那應該是我們的人生價值還未得以全麵開發。當我們的價值被開發出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這時候,那曾經無用的一切,全都會體現出它們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