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西路軍兵敗河西,是我軍戰史上最讓人痛心悲壯的戰事。筆者認為,在西路軍的失敗問題上,決不能以勝敗論英雄。西路軍是失敗了,可是它留給後代的奮鬥精神是永存的。他們駐紮在甘西地區,在永昌、山丹一帶駐留一個多月,成功牽製了“二馬”,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但自身卻遭到馬步芳調來的敵人優勢兵力的包圍,一直沒有擺脫。沒有彈藥糧食,沒有群眾基礎,孤立無援,所以導致失敗。西路軍所屬各部隊,是經過中國共產黨長期教育並在艱苦鬥爭中鍛煉成長起來的英雄部隊。在極端艱難的情況下,在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殊死博鬥中,西路軍的廣大幹部、戰士視死如歸,創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業績,西路軍幹部、戰士所表現出的堅持革命、不畏艱險的英雄主義氣概,為黨為人民的英勇獻身精神,是永遠值得人們尊敬和紀念的。

西路軍約21800餘人;戰死者約7000餘人,其中團以上幹部143人,軍、師以上幹部20多人;被俘後遭殘酷殺害者約5600人;被營救返回延安者約4700人;失散流落在沿途的約4500人。這九死一生重返革命隊伍的四千多人,又曆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百戰彈雨、十年炮火,驍勇善戰,名將輩出。這支部隊中誕生了一位共和國主席——李先念,走出了近百位將軍。

革命有**也有低潮,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的教訓,會使我們變得更聰明,更強大,更成熟。西路軍餘部400多人到達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總支隊”,對外稱“新兵營”。他們遵照黨中央的指示,刻苦學習汽車、裝甲車、炮兵、無線電、航空、軍醫和情報等技術。為抗戰培養了大量人才,“新兵營”成為訓練抗日軍事幹部的重要基地。

祁連巍巍送忠魂,黑河濤濤映青史,中國工農紅軍在征戰甘州的曆程中,視死如歸、浴血奮戰,用鮮血和生命創造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光輝業績,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紅色故事,口口相傳,紅色基因,代代傳承。祁連巍巍血色紅,他們融入了曆史,他們化作了山峰。因為他們,我們倍感人生的自豪與光榮,因為他們,我們倍感人生的艱辛與責任。

西路軍轉戰甘州、奮勇作戰,創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功績。新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我們要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西路軍不畏艱險、浴血奮戰的英雄主義氣概,為黨為人民英勇獻身的精神,同長征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軍的故事,講好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本文作者感念紅軍西路軍視死如歸、浴血奮戰的英雄氣概,特給大家講述了一段西路軍在甘州頑強戰鬥,以及當地村民對紅軍革命的認識,西路軍失敗後幫助和營救落難紅軍的故事。此文姑且命名為《紅西路軍轉戰甘州》。中華民國時期張掖稱“張掖縣”,同“高台縣”、“臨澤縣”是平級,沒有“張掖市”或“張掖地區”這一級行政機構,紅西路軍占領甘州後成立甘州蘇維埃中心縣委,所以本文中的“甘州”這一稱謂在地域上相當於現在管轄有山丹、民樂、肅南、臨澤、高台、甘州等六區縣的“張掖市”。

本文結束前,請品賞朱永光先生詩歌《誰說曆史遠去》,做為對紅軍西路軍將士永久的紀念。

誰說曆史遠去

西路軍西路軍

誰說失敗於河西

誰說屬塵封的曆史

君不見

兩萬多將士

伴著黃河的濤聲

憑著長征的意誌

並以堅定的步伐

硬是把此後的河西乃至整個中國大地

給走了個鏗鏘有力

你看

多少研究者的筆觸

至今還在不斷的傾訴

而多少親曆者的回憶

又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不斷認知

就連祁連山的陣陣鬆濤

也伴著民間的傳誦

時不時回響和不斷被記憶

是的

這是民族的魂魄

這是對苦難的**滌

就如同百年來我們民族的命運

雖曆經坎坷

雖飽經風雨

但一切的輝煌

都源自其中的堅韌不拔和頑強不屈

誰能說

這樣的失敗不是一種勝利

這樣的失敗不是一種付出

是民智貧弱以及所有挫折坎坷的縮影

是一支軍隊一個政黨成長成熟之必需

西路軍西路軍

雖屬遠去的曆史

但正是這種內涵豐富的遠去

也讓我們不停地深思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