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狗徒弟

午飯後,雨收了,露出了絲絲陽光。我對花老板說:“我要回去了,再不回去,單位領導要找我的。”

花老板說:“那好,我用車送你回寺。”

我說:“不用,我喜歡行腳。”

遊人說麗江是個適合漫步的地方,用和尚的話說,就是適合行腳的地方。四麵八方的遊客,來到這裏體驗一種生活,一種似乎平淡卻是如今紛繁緊張的都市人闊別已久的生活。人們沿著依山傍水的青石板街道,或行或停,時間就這樣隨著身旁的遊客悄然流過,直到忘記了世界的存在。

走到麗江古城東北角的象山西麓,便是玉泉公園,進入公園,沿左側五彩石鋪就的小道緩緩行進,便是一座長10餘米的廊橋――鎖翠橋。橋下有三個小瀑布,翠液飛迸,站在橋上向北望去,遠處銀雕玉塑的玉龍雪山懸浮在一片白雲之上。近處泉水清澈,玉泉如一麵碩大的明鏡,藍天、白雲、雪峰、古樹,全都倒映在其中,景色迷人。

有人說“麗江是中國最適合發呆和做夢、戀愛和失戀的地方”,而此時,就有一條流浪狗站在橋頭發呆。我在想,這條流浪狗就是因為失戀跑到麗江發呆的吧。我跨過鎖翠橋,那流浪狗竟跟了過來,我怕它咬自己,不時的回頭看,當我看它的時候,它便轉過頭去,不敢和我對視――這狗懂得害羞。我走幾步,它走幾步,我停下來,它也停下來。看來狗對我並無惡意,沒有咬人的企圖。

我徜徉在公園裏,流浪狗就尾隨我身後,不離不棄,不緊不慢。我走出公園,它也走出公園,然後一直跟我到了禪定寺。

回到寺,我對同修說:“這狗想出家,一直跟我到這兒,打都不走。”

我的師兄師弟們都說:“那你就收它做徒弟吧。”

我說:“佛家慈悲為懷,眾生皆有佛性,既然它這麽想出家,又這麽相信我,不收怎麽辦呢?沒想到我收下的第一個徒弟竟然是條流浪狗。”

“給它起個法號吧。”釋貪說。

“法號――釋什麽呢?”我沉思起來,“就叫釋尾吧。”

“什麽意思?”釋嗔問。

“狗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翹尾巴,而這是佛家最忌諱的,給它起法號叫釋尾,就是要它放下尾巴,永遠不要翹尾巴。”我說,“其實我們人也是好翹尾巴的,我們叫它的時候,也是對我們自己的一個提醒。”

釋貪說:“如果它的法號叫放下尾巴,可實際上它的尾巴還在翹著,這不是名不副實嗎?我看呀,幹脆在它的尾巴上係上一個東西,把它的尾巴沉下來,那就名副其實了。”

同修們都捧腹大笑,我說:“虧你想得出,得,就聽你的!”

在狗尾上係什麽呢?幾個和尚七嘴八舌,想來想去,最後決定係上上次化緣來的一隻錦袋,袋子裏裝上同樣是化緣來的橡皮泥,橡皮泥比較沉的,應該能夠沉下高揚的狗尾的。

傍晚,我和釋貪趁狗躺在地上時,輕輕的把裝滿橡皮泥的錦袋係在它的尾梢上,我一邊愛撫著它的頭,一邊對狗說:“大徒弟,我們這麽做,不是刻意懲罰你,是為了你的修行,既然出家了,總要戒掉什麽吧,我們開了寺委擴大會議,經寺委常委研究決定,一致要求你戒掉翹尾巴的缺點。會有一時的不適,漸漸就習慣了。”

狗起來後,果然感到不適,就嗷嗷的叫了起來,由他去吧,我要晚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