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驍勇燕王展雄威 生逢亂世

元朝末年,由於統治集團日益腐朽,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各種社會矛盾迅速激化,各地人民的起義鬥爭此起彼伏。在這戰亂四起的年代,元至正二十年(1360)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於當時稱作應天府的南京。早在四年前,朱元璋這位亂世英雄就率領大軍,以應天府為根據地,擴大自己的實力,並搶占地盤。

他牢牢地在南京站穩腳跟後,就把南京改名為應天,取順應天命之意。

朱元璋立誌推翻元朝,自己稱帝。朱棣出生的這一天,朱元璋特別高興。據說,朱棣出生時屋裏充滿了五色光氣,終日香氣繚繞不散,宮內外一時傳為異聞,人皆稱奇。

朱元璋本想為這第四個兒子的誕生好好慶祝一番,但因軍情緊急,忙於到前線指揮作戰,竟然沒來得及給兒子取一個吉祥的名字。

當時的形勢是,朱元璋的西邊是陳友諒,東邊是張士誠,自己處於兩麵受敵的不利形勢下。尤其令人不安的是,陳友諒和張士誠還相互聯絡,想消滅朱元璋。但朱元璋的軍隊上下一心,士氣高漲,結果大敗陳友諒,陳友諒被流矢擊斃。朱元璋消滅了陳友諒這支勁敵後揮師東進,消滅了張士誠,迫使方國珍投降。

這時,南邊的半壁河山已成了朱元璋的天下。但直至他登基做皇帝,中國大地上的戰火硝煙依然沒有散盡。稱帝後又經過數年征戰,他這才基本上統一了全國。這種長期的戰亂,在明成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深深的印跡。

到了至正二十七年(1367)舊曆年底,朱元璋準備轉過年就要正式登上皇位了,看到自己已經有了七個兒子,心中十分高興。這時形勢已經基本安定,他決心要為兒子們正式取名了。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祭告太廟,把自己渡江後生了七個兒子歸因於祖上的陰德:

仰承先德,自舉兵以來,渡江生子七人。今長子命名曰標,次曰橫、日櫚、日棣、曰梯、曰楨、曰樽。

這時明成祖已經七周歲,他這才和眾兄弟一樣有了自己的名字。縱覽史書和野史,想查證明成祖的生母是誰,始終是很難找到的,這看來似乎不可思議,但這個謎是真實存在的,數百年來一直籠罩著神秘光環,長期吸引著許多學者進行考察。從問題的實質來看,就是嫡子和庶子的問題。

中國古代存在著一夫多妻製,特別是封建帝王更是如此。正妻生的兒子稱嫡子,非正妻生的兒子稱庶子。正妻被稱為嫡母,其他的妾被稱為庶母。嫡子和庶子在名分上有重大差別。按照封建宗法製度,皇帝駕崩,皇位要由嫡長子繼承。其他庶子則不得覬覦。如果是嫡子,即使不是老大,對皇位繼承也優於其他庶子。

明成祖自稱是馬皇後所生,自然也是名正言順的嫡子了。明成祖通過“靖難之役”從侄兒建文皇帝手中奪取皇位後,馬上指使臣下編寫了《奉天靖難記》,記述了“靖難之役”的經過,為他歌功頌德。

從明清以來的各種史籍來看,有關明成祖生母的說法大體有五種。一是如上所說,馬皇後生了五個兒子,第四子就是明成祖朱棣;二是懿文太子和秦王、晉王二王都不是馬皇後所生,隻有明成祖和周王為馬皇後所生;三是高後生懿文太子和秦王、晉王、周王,明成祖是達妃所生;第四種說法影響比較大,謂明成祖乃元順帝的妃子所生;第五種說法是,明成祖乃碩妃所生。

說碩妃為明成祖生母是比較有說服力的,即南京大報恩寺中對碩妃的供奉。明成祖取得皇位後,以報答馬皇後母恩為名,在原來天禧寺舊址上修建了大報恩寺,讓一些僧人為母親祈福。可是,寺內正殿中供奉的卻是他的生母碩妃。因殿門經常封閉,外人難得一見真相。

之所以花那麽多筆墨來考證成祖的生母問題,是因為它不隻是關係到他的身世,而且深刻地影響到他一生的行為。這個問題成了明成祖一塊重大的心病,總想千方百計地掩飾,唯恐別人知道了他的老底。朱元璋多妻多子,他有二十六個兒子,十八個女兒。他妃嬪成群,其中既有蒙古人,也有朝鮮人。有學者曾指出: “元璋子孫中有蒙古、高麗血統,是毫無問題的。”他的嬪妃中還有他以前的勁敵陳友諒的妃子,從而衍變出一個故事,說他的兒子潭王原是陳友諒的遺腹子。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以嚴苛治國,許多士大夫被稀裏糊塗地殺掉,僥幸活下來的也隻有在朱元璋的屠刀下膽戰心驚地生活。

建文帝即位後,優待文人,重用知識分子,方孝孺等人改官製,複井田,也都得到他的支持。因此,士大夫們在建文帝時頗為得意。明成祖通過“靖難之役”奪得帝位,推翻了建文帝,大殺建文帝舊臣。

方孝孺這個文人首領被誅了“十族”,其株連之廣曠古未有。另有“瓜蔓抄”之類,使大批文人受株連被殺,這也正是明成祖後來形象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醜化明成祖的傳說就傳播開來,故此有些對其不滿的文人杜撰他撲朔迷離的身世也不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