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黃金貴族 始祖

成吉思汗所在的蒙古孛兒隻斤氏是從他的第十世祖孛端察兒開始興盛的。《元史》追述蒙古部的族源,也正是始於此。 “孛端察兒”並非本名,而是一種尊稱,漢語意為“胚胎”,相當於漢族人所說的“鼻祖”“始祖”。他的本名叫“蒙合黑”,因此,其全稱是“孛端察兒蒙合黑”,即始祖蒙合黑。

由於他的後代所組成的孛兒隻斤氏成為元朝皇族的姓氏,因此成吉思汗所在的黃金家族把孛端察兒奉為鼻祖。

據《元史·太祖紀》記載: “孛端察兒相貌奇異,沉默寡言,家人謂之癡。"人們都說他呆癡愚笨,可是他的母親卻非常了解自己的兒子,其看法與眾不同,她常對人說: “我兒子可不傻不呆,說不定他的後代還會出大貴人呢。”

他的母親去世後,他的兄長們沒有遵守母親的教誨,他們照樣把孛端察兒看作傻子,不當親兄弟看待。分家產時隻分了四份,沒有分給孛端察兒。但孛端察兒卻毫不介意,說貧富貴賤是命中注定的,分不分家產沒有什麽了不起。於是他騎了一匹誰都不要的、背上長瘡的禿尾黑脊青白馬,沿著斡難河一直走到一個名叫馬勒諄的小島上,搭了個小草棚住了下來。

開始,孛端察兒沒吃沒喝,生活艱辛。後來,他忽然發現了一隻正在捕捉鳥獸的蒼鷹,於是他揪下幾根馬尾毛,做成一個套子,捉住了那隻蒼鷹,然後就認真地進行訓練。從此以後,孛端察兒就臂架蒼鷹,手拿弓箭,過起狩獵生活來了。

打獵,並不是旱澇保收的,有時打得多,有時打得少,有時可能接連幾天打不到一隻。當打不到獵物時,孛端察兒就偷偷地跟隨被狼群包圍在山腳、懸崖的野物,想法把它們射死、捉住,或者找來一些狼群吃剩的動物,與那隻蒼鷹一起享用,艱苦度日。

春天到了,成群的野鴨飛到河邊,飛到小島。孛端察兒故意餓著那隻蒼鷹,讓它盡可能多地捕捉野鴨。他一個人吃不了那麽多鴨肉,就把那些剩餘的野鴨掛在樹枝上。慢慢的,樹上掛滿了鴨肉,天氣一熱,枯樹發出一股腥臭氣味,在很遠的地方就能聞到。

這時,有幾十家兀良哈百姓沿著統格黎克溪遷徙到這一帶生活。孛端察兒有了鄰居,他與這些百姓互相幫助,白天到他們那裏喝點兒馬乳,夜裏回到草棚休息,日子過得也算有滋有味。那些百姓曾向他索取那隻蒼鷹,孛端察兒與那隻蒼鷹相依為命,當然不肯拱手相送。

幾個月過去了,孛端察兒的一個哥哥突然良心發現,心想弟弟走時沒拿什麽東西,是不是已經凍餓而死了。於是就沿著斡難河來尋找孛端察兒。在兀良哈人的指引下,終於找到了孛端察兒住的地方。

兄弟二人告別兀良哈人,調轉馬頭向家中走去。孛端察兒騎在那匹青白馬上,走在哥哥後麵,邊走邊說: “身體應該有腦袋,衣服應該有衣領。”他哥哥不知他在說什麽,沒有理睬他。

走了一段路後,孛端察兒又將那句話重複了兩遍,他哥哥這才轉過身來問道: “你在說什麽呀?我怎麽聽不明白呢?”孛端察兒回答說: “剛才統格黎克河邊那一群百姓,沒有頭領管束他們。我們可以把他們擄走,成為他們的頭領。”

他哥哥一聽來了興趣,就了解了這群百姓的情況,認為孛端察兒的主意還不錯,說: “既然這樣,到家後,咱弟兄們商量一下,再來擄他們。”他們邊走邊想辦法,到家以後,馬上把兄弟幾人找來,又從本族中選擇了一批壯丁,讓孛端察兒做前鋒去虜獲那群百姓,很快就全部降服了兀良哈人。從此他們兄弟五人既有了奴隸,又有了馬群、家資。那幾十家兀良哈人變成了他們的部落奴隸,孛端察兒等人則變成了貴族。

在搶掠兀良哈人時,孛端察兒乘機給自己搶了一個老婆,她名叫阿當罕,是兀良哈族劄兒赤兀惕部人,當時已經懷孕五六個月了。到孛端察兒家後,沒有幾個月就生了一個男孩,孛端察兒認為這個男孩是“劄惕亦兒堅”,即劄兒赤兀惕百姓的後代,是外族血統的人,起名為“劄隻刺歹”,後來這個男孩的子孫就組成了蒙古·劄答蘭氏(蒙古史上著名的劄木合就是他的後代)。

過了幾年,阿當罕又生了一個男孩,名叫“巴阿裏歹”,他的子孫組成了巴阿林氏。

“孛端察兒又娶了個妻”,算是他的正式夫人。她生了個兒子,名叫“合必赤把阿禿兒”,他的子孫才繼承了“孛兒隻斤”這個姓氏。《元史》稱其為“八林昔黑剌禿合必畜”,也就是成吉思汗的九世祖。

六世祖

孛端察兒死後又過了兩代,蒙古族進入土敦蔑年時期。《秘史》將其稱為“蔑年土敦” ,這是一個重要的時期。據《史集》說蒙古皇族的金字譜牒,正是從土敦蔑年起,蒙古的各代祖先才有了一個專門的稱呼。土敦蔑年被稱為“都塔渾”(都答洪)。他是成吉思汗的八世祖。土敦蔑年的妻子名叫莫孥倫,她生了七個兒子。 “他的兒子們,娶了各地、各部落的姑娘為妻後,便按照習慣上的女婿權利,從一個部落去到另一個部落。”

土敦蔑年死後,生產和家務都由莫孥倫指揮。莫孥倫擁有巨額的財富,已經成為一個大奴隸主。每隔幾天,她就要吩咐將畜群趕在一起。她的牲畜多到無法計算,當她坐在山頭上,看到從她所坐的山頂上直到山麓大河邊滿是牲畜,遍地畜蹄時,她便喊道: “牲畜全聚攏來!”——要不然她就命人去找畜群。

據《元史》記載,莫孥倫是一個性烈如火、殘忍無情的人。當時答兒列斤部的劄剌亦兒人在怯綠連河北麵遊牧。他們人數眾多,環車為營,每營一千車,共七十營,蒙語稱為“七十古列延”,即七萬帳幕。他們自以為人多兵強,對契丹族的遼朝發動戰爭,與遼軍隔河相望。他們認為遼軍無法渡過怯綠連河,便嘲笑地揮舞著帽子和袖子,向遼軍喊叫著: “來搶走我們的牲畜吧!”遼軍用枯枝、幹枝當夜築成了一道堤壩,渡過了河,將劄剌亦兒部落眾多的兒童全部殺光;並且把他們的家具什物和牲畜洗劫一空,隻有七十個帳幕的劄剌亦兒人得以幸免。

他們帶著妻子兒女遷徙到莫孥倫的牧地,由於他們饑餓已極,隻好挖一些草根來充饑,不小心掘亂了莫孥倫的兒子們馴馬的地方。莫孥倫乘車外出,見此情景勃然大怒,說: “你們為什麽要亂掘一氣,掘壞了我的兒子們馴馬的地方!"一邊叫罵,一邊趕著馬車飛快地衝了過去,許多劄剌亦兒幼童被輾傷了,還有幾個小孩當場斃命。劄刺亦兒人忍無可忍,搶走了莫孥倫的馬群。莫孥倫的兒子們聽說馬群被搶走了,顧不上披甲穿戴,立刻騎馬去追趕。劄剌亦兒人知道,莫孥倫諸子每一個都通過婚娶與某一部落結親,他們的親戚很多,劄剌亦兒人害怕不能從他們那裏安全脫身。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殺死了莫孥倫的六個兒子,並乘勝反攻,又殺了莫孥倫和她的一家老小。隻有一個長孫海都被乳母藏在亂木堆中,才死裏逃生。

當時,第七個兒子納真正好不在家,幸免於難。因他兄長的一匹黃馬還沒有被趕走,於是納真偽裝成牧馬人去探聽劄剌亦人的動向。他首先殺死了“臂鷹而獵”的劄刺亦父子二人,搶回了他家的一隻獵鷹。然後又來到一座山下,看見有幾百匹馬,正是自己家的馬群。 “牧者唯童子數人,方擊髀石為戲。”納真於是登山四顧,悄無來人,盡殺童子,驅馬臂鷹而還,取海都並病嫗,歸八剌忽之地,與那十幾個女奴一起帶著海都逃到了貝加爾湖附近的巴刺忽部。

海都長大以後,納真率領巴剌忽兒、怯穀一帶的百姓,擁立海都做首領。海都率軍進攻劄剌亦兒部,劄剌亦兒人戰敗,被迫充當了海都的部落奴隸。從此,海都勢力逐步恢複發展, “列營帳於八剌合黑河上,跨河為梁,以便往來。”這個渡口被稱為“海都之渡”。周圍一些部落紛紛歸附海都。

蒙古孛兒隻斤氏渡過一次難關,亡而複興,反而由弱變強了。有些史學家將海都稱為蒙古曆史上的第一位可汗,這顯然是後人追贈的。

海都是成吉思汗的六世祖,蒙古人稱為“不兀迪”。他生了三個兒子,都是有福之人和命運的寵兒。長子名叫伯升豁兒,成吉思汗的世係即出於他。次子名叫察剌合領昆;幼子名叫抄真,他的後裔形成了赫兒帖幹、昔隻兀惕兩個部落。伯升豁兒是成吉思汗的五世祖,蒙古人稱為“不迭兀古兀”(不塔兀闊兒)。由於伯升豁兒早死,察剌合被推舉為部落首領。

當時,蒙古各個氏族逐步聯合在一起,開始單獨組成一個部落,並已恢複了斡難河源頭和不兒罕山的故地,與遼朝鄰近。

因為蒙古百姓不懂“領昆”一詞的意義,所以他們說成了察剌合領昆。“大異密”即大官,遼朝正式任命察剌合為部族官,稱為“令穩”,漢語“令公”之意,蒙語轉音為“領忽” (領昆),這就是“察剌合領忽”的來曆。他的兒子名叫必勒格,後被遼朝任命為大部族官——詳穩,蒙語稱為“想昆必勒格”。這件事表明當時蒙古部落的力量已相當強大,蒙古部的首領已成為遼朝的“朝廷命官”。

察剌合領忽的子孫組成了蒙古泰赤烏氏,成為人數眾多的部落,一些尊貴君主的氏族出自這些部落。他們擁有無數軍隊。從他們每個氏族中都產生過特殊的異密和領袖,所有這些部落彼此間同心協力。在每個時代,他們都從自己人中間推選出君主或汗,服從於他,蒙古部的幾個可汗和首領就出自泰赤烏氏。後來,泰赤烏氏又成為成吉思汗的勁敵。

海都第三子抄真的後代組成了六個部落,即斡羅納兒、晃豁壇、阿魯剌惕、雪你惕、合卜合兒合思、格泥格思(這也是與成吉思汗血緣關係較近的孛兒隻斤氏的氏族)。

海都的叔父納真率領一部分百姓在斡難河流域遊牧,形成了蒙古部的另外幾個氏族,其中以勇敢善戰著稱於世的兀魯兀惕,忙忽惕氏就是他的子孫。

據《秘史》記載,莫孥倫的六個兒子雖然死於劄刺亦兒人之手,但他們並沒有斷子絕孫,而是分別留下了自己的後代,並逐步發展成有一定勢力的氏族部落。估計當時保存族外婚的遺俗,莫孥倫的六個兒媳都住在母家部落。因此她們的兒子仍然可以安然無恙,長大成人。如那牙勤氏、巴魯剌思氏、不答安氏、阿答兒斤氏等,就是這六個死難者的後人,他們在成吉思汗的事業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三世祖

伯升豁兒的兒子名叫屯必乃,由於他聰明有才能、賢德,族人稱他為“薛禪”。他是成吉思汗的四世祖,即高祖,蒙人稱為“不都禿”。他有九個聰明、能幹、勇敢的兒子,每一個後來都是有聲望的分支和部落的始祖;這些部落每一個有三萬車帳,男女人數達到十萬人。屯必乃與泰赤烏氏聯合在一起,逐步形成另一支強大的勢力集團。他的子孫繼承了從孛端察兒至海都的姓氏,仍稱為蒙古孛兒隻斤氏。

屯必乃的第六個兒子即合不勒可汗,他是成吉思汗的第三世祖,漢族稱為曾祖。合不勒汗統一了蒙古族各部,被推舉為蒙古族的第一任可汗,管轄著全部蒙古百姓。正如《蒙兀兒史記》所說: “合不勒可汗威望甚盛,部眾歸心。想昆必勒格卒後,合不勒代領其眾,並轄蒙兀全部。於時始有可汗之號。”金朝曾封其為國王,合不勒汗拒而不受,自稱太祖元明皇帝。

合不勒汗所在的家族被稱為蒙古乞顏氏。乞顏本是蒙古的始祖,後來氏族分支眾多,每一支都另有名稱,這個古老的名稱便消失了。由於合不勒可汗的家族全是勇士,出了一些著名的人物和國王,因此“乞牙惕”又重新成為他們的名號。合不勒汗有七個兒子,長子的子孫組成乞顏主兒乞氏;次子的子孫組成乞顏孛兒隻斤氏,這就是成吉思汗所在的氏族。從此,成吉思汗所在的黃金家族成為世襲蒙古汗權的主要家族之一,氏族社會實行的部落首領推舉製開始向汗權世襲製過渡。

合不勒稱汗時,女真族的金朝已經統治了中國北方。當時正是金熙宗完顏亶在位的時候,南宋高宗趙構紹興年間。蒙古草原處於金國的統治之下,金國對草原各部實行“招懷降附、征討攜離”的又打又拉的政策。這種“招討司”既是對這些少數民族進行掠奪的機構,也是對這些少數民族進行戰爭的機構,它的任務是“統隸”和“捍禦”這些少數民族。蒙古族立國稱汗,這不能不引起金朝統治者的注意。

金熙宗聞其名,想在雙方之間開辟一條團結友好的大道,便派了些使者去邀請合不勒汗。合不勒汗欣然前往,金人盛情款待,端來了各式各樣美味的食物和可口的飲料。合不勒汗聽說金人詭計多端,害怕食物中有毒,每當宴會時,他常說出去放鬆一下,不時走到外麵,來來回回地走動,因為天氣炎熱,所以他沉到水裏,仿佛是為了解除暑熱。在水下潛伏著,將吃下的東西全部吐出,然後再到阿勒壇汗(金帝)處,照常吃了許多食物,喝了許多酒。金朝君臣見合不勒汗飯量、酒量如此之大,都十分驚奇。

有一次,合不勒汗稍微大意,飲酒過量,喝得酩酊大醉,居然忘記了金朝的禮儀,拍著巴掌跳起蒙古舞來,跳完後還摸著金熙宗的胡子又笑又叫。在金朝的臣子們看來這簡直是大不敬的行為,應該斬首。但金熙宗是一個有頭腦、能克製自己的君主,他知道合不勒汗有部落和屬民,如果為了這麽點小事將他殺死,以後他的長幼宗親就會起來造反,為合不勒汗報仇,他們之間的紛爭和敵對關係將會長期綿延。因此,他把合不勒汗的舉動當作開玩笑和友好的嬉鬧,壓下了怒火,寬恕了合不勒汗。接著,他命人從國庫裏取來許多金子、寶石和衣服賜予合不勒汗。這些東西堆在一起,有他的身材那麽高,極其尊敬和彬彬有禮地將合不勒汗送走。

合不勒汗走後,金朝的謀臣策士們紛紛跑到熙宗麵前建言獻策,他們說不該忽視他的舉動,將他放走。若縱此人,且為邊患。金熙宗改變了原來的想法,馬上派出使者,追上了合不勒汗,命令他返回金朝。合不勒汗預感到來者不善,拒絕返回。金熙宗再一次派出使者,到三河源頭去請他入朝。合不勒汗躲藏起來,拒不與金使者見麵。金使者無計可施,隻好先回朝複命,但在半路上卻與合不勒汗巧遇,不由分說把他綁架入朝。在路上,經過合不勒汗結義兄弟撒勒隻兀台的住處,撒勒隻兀台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後,偷偷地對合不勒汗說: “毫無疑問,把你叫回去不會有什麽好事,他們是要謀害你的。”於是贈予他一匹好馬,讓他找機會逃跑。夜間,合不勒汗想乘機逃走,但金國的使者卻早已有所防備,用繩子捆住了他的雙腳。有一天,他終於找到了機會,便放開韁繩,趕著馬疾馳而去。一直跑到家為止,金使沒能追上他。

金使隨後疾馳而來,合不勒汗躲進一個兒媳的帳幕,當時兒子們不在,他召集兒媳和仆役們說: “我將你們聘娶過來,供養這些仆役和家仆,是要你們大家在這種生死關頭與我一條心。我們要殺掉這些使者。如果你們不幹,我就殺死你們。當金人來攻打我時,我就活不成了,但我要先除掉你們。常言說得好,大家在一起,就是死有什麽可怕的!”於是大家根據合不勒汗的布置,殺死了那些金朝使者。

金使被殺的消息傳到金朝,金熙宗立刻派胡沙虎率領大軍討伐蒙古。合不勒汗避開金軍鋒芒,誘敵深入,胡沙虎糧盡撤軍,合不勒汗乘機追襲,在海嶺一帶大敗金軍。這一年正是南宋紹興七年,金天會十五年(1137)。當時金熙宗已上台三年,但尚未改元,仍用金太宗完顏晟年號。從此,金朝與蒙古結下了幾代冤仇。

當時,草原各部之間也不斷發生戰爭,克烈部與塔塔兒部、蔑兒乞部與克烈部、乃蠻部與克烈部之間已經互相攻略了幾十年。正是合不勒汗在世時曾經發生的一個意外的事故,導致了蒙古部與塔塔兒部結下了不解之冤仇。

合不勒汗的妻子是弘吉剌部人,她為合不勒汗生了七個兒子。有一年,合不勒汗的妻兄賽因的斤患了病。為了治療賽因的斤的病,請塔塔兒人派來一個名叫察兒乞勒訥都亦的珊蠻。蒙古草原各部人相信一種原始的宗教——薩滿教,珊蠻就相當於漢族的巫醫。他們自稱能與鬼神對話,能治病去邪,其實都是自欺欺人,騙取財物。輕病不治自愈,算是他們的功勞;重病醫治無效,說成是鬼神的意誌。當時賽因的斤上了年紀,又病入膏肓,塔塔兒珊蠻沒有起死回生之術,眼看著病人一命歸天了。弘吉剌人悲痛之餘,一口咬定賽因的斤是被珊蠻害死的,不承認他是什麽鬼神的代表,一怒之下就把珊蠻毒打了一頓,不久又把他殺死了。

塔塔兒部當然不肯善罷甘休,立即大興複仇之師,對弘吉剌部進行討伐。弘吉剌部是一個文明程度較高,但武力卻比較弱的部落,它抵擋不住塔塔兒部的強大攻勢,隻好向蒙古部求救。

合不勒汗的兒子們是賽因的斤的外甥,為舅舅出力自然是責無旁貸,於是卷入了與塔塔兒部的戰爭。他們全是把阿禿兒、戰士和勇士,他們中沒有一個人會在擁有大量輜重的大軍麵前逃跑,沒有一個敵人能夠抵抗他們。其第三子合丹,是蒙古部著名的勇士,兩次與塔塔兒部的君主蔑帖兒作戰,第一次剌傷了蔑帖兒,第二次就結果了他的性命。塔塔兒的軍隊變成了蒙古人的虜獲物。從此,蒙古部與塔塔兒部結下了世代冤仇,複仇戰爭連續進行了幾代。

俺巴孩汗

合不勒汗(可汗)之後,遵合不勒汗遺言,雖有其七子,卻令想昆必勒格之子俺巴孩合罕統領全蒙古。擁立泰赤烏部的俺巴孩為全蒙古的可汗。大概是為了緩和與塔塔兒部的關係,俺巴孩汗去到了塔塔兒諸部落,想為自己挑選一個姑娘為妻子。塔塔兒人感到受了侮辱——為什麽這樣的方式來娶我們的姑娘呢?!他們將他連同幾個那可兒一起抓了起來。由於塔塔兒人知道金皇帝曾受辱於合不勒汗,因為合不勒汗殺死過他的使者和親兵,金帝對蒙古人懷有惡念,對他們的仇恨已深印於金帝心中,而塔塔兒人正在他的統治之下聽命於他,他們便把俺巴孩汗送給了金帝。

由此可知,由於塔塔兒部與蒙古的仇恨已經很深,因此他們根本不願與俺巴孩結什麽“秦晉之好”,而是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當時金朝采取了聯合塔塔兒對付蒙古的政策,塔塔兒人把捉到的蒙古首領送到金朝,這不僅是借刀殺人,同時也是向主子表功。

金朝皇帝為了向蒙古人報殺使之仇,於是根據懲治叛部法令用鐵釘將俺巴孩汗釘到木驢上。俺巴孩汗說道: “是別人捉住了我,又不是你們;你們這樣厚顏無恥地對待我,既不體麵,也不值得誇獎,是很不高尚的。蒙古諸部全都是我的親屬,他們將要竭力為我向你複仇,你的國土將因此不得安寧。毫無疑問,他們將起來為我向你們討還血債,因此,你殺死我是很不明智的!"俺巴孩汗雖然麵臨著死亡的威脅,但仍然臨危不懼,視死如歸。他不僅嘲笑金熙宗“厚顏無恥”,而且公開申明要向金朝“討還血債”。金熙宗作為一個大國的皇帝當然也不甘示弱,當場放走了俺巴孩汗的一個親兵,讓他去向蒙古人報信。這個親兵臨行前,俺巴孩汗還對他說: “你去找合不勒汗的七個兒子中的忽圖刺,還有我的十個兒子中的合答安太子,對他們說: ‘將五個指甲磨盡,就是壞了十個指頭,也要給我報仇。’”磨光指甲,握拳決鬥,這是蒙古人誓師的意思。俺巴孩汗臨死前由這位親兵向自己的子弟轉達了誓師伐金的滿腔仇恨。

一個勇敢而誠實的草原英雄就這樣死去了,而他最後的呐喊,震撼了金國首都的上空,隨著天上的白雲飄到了草原,飄到了蒙古人世代居住的營地,激**著俺巴孩的子子孫孫投入複仇的戰爭。

為被殺害的首領或部民報仇雪恨,是蒙古部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當俺巴孩汗遇害的消息傳到他們那裏時,合丹太師、禿帶和也速該同各部落和人數眾多的蒙古兀魯思一起,召開了出兵為俺巴孩汗報仇血恨的會議。他們擁戴忽圖剌登上了汗位,將全部軍隊交給他統轄。忽圖剌是合不勒汗的第五個兒子,是個英雄豪傑。忽圖剌汗首先率軍進攻塔塔兒人,雙方進行了十三次戰爭。殺得難解難分,但蒙古人並沒有捉住暗害俺巴孩汗的凶手。相反,在一次戰爭中,合不勒汗的長子、主兒乞氏的祖先斡勤巴兒合黑又被塔塔兒人俘獲,塔塔兒人又把他送到金朝,釘在木驢上處死了。

南宋高宗紹興十七年,金熙宗皇統七年(1147),在合不勒汗戰勝金軍的十年之後,忽圖剌可汗終於親率蒙古軍隊攻入金朝的邊界。金軍受到突然襲擊,吃了一個大敗仗。蒙古人搶掠了大量財物、人口,撤回三河源頭。

當時,金兀術出任金朝的都元帥,而諸部族事務亦由元帥府管轄,於是金兀術率兵討伐蒙古,雙方仍然兵連不解,金人被迫議和而退,割西平河北二十七團寨給蒙古,每年還送給蒙古一定數量的牛羊米豆。南侵中原,不可一世的金兀術,居然對付不了蒙古部的忽圖剌可汗,可見忽圖剌的兵勢之強已非同小可。

正因為這樣,蒙古部與金朝的矛盾一直很尖銳,金朝對其防範的措施也相當殘酷。不僅每隔三五年即出兵征討或強行遷徙,而且還用“去其拇指”的慘無人道的手段殘害其青壯年男子,目的是為解除其“難製之狀”。

到了金世宗大定年間,成吉思汗出生前後,形勢變得更為嚴峻。這時蒙古部的忽圖剌可汗已經去世,蒙古部沒有推舉出合適的人選繼承汗位,汗統中絕,力量大為削弱。金世宗乘機加重了對蒙古部的屠殺與壓迫。摧毀了蒙古族第一個具規模的王國,同時給蒙古部民造成了極大的災難:不少蒙古青年被殺死,蒙古兒童被掠賣為奴,在以後成吉思汗的大臣中也確實有人曾被擄掠到金朝。在這種情況下,金朝還強迫蒙古部每年向他們進貢,將貢品親自送到邊疆,而又不準其入境。這種殘酷的民族屠殺、民族掠奪政策怎能不使蒙古人怨入骨髓呢?蒙古草原各族人民痛恨金朝的民族壓迫政策,各部族的統治者也要求解除這種壓迫。正是這種民族壓迫和幾代冤仇導致了草原內外的長期征戰,才使“一代天驕”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