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祥的預兆

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季節。

或許因為深秋後冬季即將來臨,寒冷刺激了人們的皮膚,才會有這種感覺。是恐懼,還是擔心,是一種無法確切描述出來的感覺,特別是慈禧,這種異樣的感覺來得更為“敏感”。似乎感到要大禍臨頭了。

朝廷有一種規矩,遇事不管大小,都要向太後報告,因為有時候極瑣碎的事太慈禧也會看得很嚴重。要是沒有這種傳統規矩,恐怕人們至今也不會知道玉蘭樹發生了什麽變故。

一天,突然在一株玉蘭樹上開出一朵鮮花來。

首先是園丁看見了玉蘭樹。他知道應該報告,但作為一個太監,他無法預計到這種報告會帶來什麽後果。他可能因為發生的事而招來譴責,雖然錯誤不在他。但事情是必須報告的。於是,這位首先發現奇跡的太監園丁就跑到總管太監李蓮英那兒去了。

“今天,太後的心情好嗎?”

“你為什麽要問這個?她今天心情不太好,如果有什麽事要報告的話,注意不要得罪她。”

“我不知道能不能得罪她,但這事一定要報告,如果我不報告,讓太後自己發現了,那我就得掉腦袋。"

“如果你惹得她心情不好,你也一樣掉腦袋!”李蓮英搶白道。

李蓮英是個殘忍的、沒有心肝的太監。他感到快樂的事就是看著太監、宮女們受拷打而痛苦,甚至被砍頭。

中國著名帝王

“你要報告的是什麽事?”太監很害怕,但是他已經講了那麽多,不能再收回去了,否則李蓮英會拷打他的。

“玉蘭樹開花了!”他說。

“玉蘭樹在深秋開花?”李蓮英問, “這不可能,所有的花好久以前就謝了。”

“這不錯,但是有一棵樹正在開花。”“有這樣奇怪的事?這是一樁意外事件。”“是的,並且是個凶兆。”“那又是為什麽呢?”

“因為雖然幾個月前玉蘭樹開滿了花,但那時正是開花的季節。你知道嗎?現在隻在一棵樹上開了一朵花,這棵樹上原來開的花早已謝去了。”

李蓮英對這件事沉思了一會兒,他知道玉蘭樹開花是個凶兆。這會兒輪到他害怕向太後報告了,因為他知道太後是非常相信預兆的。

“我去告訴老佛爺,”他說, “你的任務完成了,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去吧。”

太後正準備上早朝,德齡和她在一起。李蓮英來了,大家都看著他的臉,這真是一張醜陋的臉,臉上很少有表情,除非他看到有人被用竹鞭抽打,或受到其他折磨時他會笑,他喜歡看別人受苦。但是現在他臉上是另一種表情,這種表情誰也沒有在這個惡毒的太監臉上看到過。

太後看著他,她臉上的表情也發生了變化。她整個早晨都在不安和出神,她是在等待著什麽事情發生。現在她從李蓮英的臉色可以知道她下意識中擔心的可怕事情就要來到了。

李蓮英向太後跪下叩頭。大家仔細看著李蓮英,大家是了解他的,也很怕他,他仗著自己是太後的總顧問而擁有極大的權勢。從他臉上的假笑可以知道他又要充當偽君子了,但是太後看不見,因為他的頭低著。

“太後老佛爺,有一些事情要報告。”他說。“什麽事?”從她的聲調裏可以聽出她已是急不可耐了。

“這是一個大吉大利的好預兆,”他說, “今天一定會有非常好的事情要發生。”

“什麽預兆?快告訴我。”“太後老佛爺,玉蘭樹又開花了!”

太後聽到這消息後身子一顫。誰也不明白這是為什麽,雖然都知道現在不是玉蘭樹開花的季節。大家屏著呼吸等待著。

“玉蘭花?”太後很快地問, “快說,你還沒有把一切都說清楚呢。”“太後老佛爺,這是真的,有一朵玉蘭花……”

“一朵花?”

“是的,顧和園裏最老的一棵玉蘭樹開了一朵完整的花。這是一個奇跡,這是一個大吉大利的預兆。”

慈禧的臉色霎時變得又白又呆板。她的嘴唇在嚅動,但是好久沒有說出一個字來。仿佛在這一瞬間她老了很多,幾乎能看到她手指在發抖。可是朝廷裏誰也不明白這是怎麽一回事,除了慈禧感到大禍要臨頭了而害怕。

“不,”她最後小聲地說, “這不是一個吉兆,而是一個凶兆。你為什麽要讓我相信不是真實的事?這是一個凶兆,厄運臨頭了。”她專橫地一揮手,讓李蓮英走開。

然後,她轉過頭來對德齡說: “這預兆著國家要有災禍了。”她幾乎像耳語似的說。

雖然別人不相信預兆,但是像太後這樣有權威的人如此堅定地相信預兆,說不定真能招來什麽災難。

“你記得幾年前的一件事嗎?”太後繼續說, “那時候中國的上空一片紅光,許多人都在議論這是個什麽預兆。他們稱那天象為彗星,它有一條長長的明亮的尾巴。我當時就知道天空發紅是一種凶兆,知道有什麽可怕的事情要發生。果然那年發生了中日戰爭,戰爭的結果是我們割讓了大片領土。這一朵玉蘭花也象征著一種凶兆。"

她說得如此認真,使你不得不相信她。

她很不耐煩,她比原先更加不安。她不能使自己鎮靜,她幾乎等不得穿好衣服上早朝。她竭力耐著性子,總算把衣服穿好了。

“趕快,”她說, “我們必須立刻去上早朝,有什麽壞事情要發生了。說不定軍機大臣慶親王那裏已經有一份對中國不利的奏章了!"

這一切都是不可信的,但是正像前麵敘述的那樣,事情還是發生了。大家像往常一樣去上早朝,太後身後跟著一個長長的隊列,但是太後走得比平時快多了。不過不管她走得如何快,還是感覺到她已經是老態畢露了。一朵玉蘭花嚇得她老了十歲。

太後到達朝堂的時候,大臣們已經在庭院裏等候了。像往常一樣,大家立刻跪下叩頭,並一一通報自己的姓名。慶親王等著太後的恩準要說話,他的表情正和李蓮英到太後住所報告玉蘭樹開花時的表情一樣。

太後看到了那表情,她的嘴唇頃刻間變白了。“什麽事?”她不顧其他大臣,直接對著慶親王問。“太後,有新聞。”慶親王說。

“馬上告訴我,”她命令道, “我知道今天早晨有壞新聞。”“日本向俄羅斯宣戰了!”

這一問一答倒是很快,可是問題還是不清楚。太後真想立刻把問題搞個水落石出。

“哪方處於困境?這不是又一次國際戰爭嗎?外國必須要打仗嗎?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麽總是不停地互相打呀、殺呀。這次他們是為什麽打起來的?"

“日本襲擊了旅順口。”

“啊,那是在中國的領海打呀!”“是的,太後。”

“這就奇怪了,他們為什麽不在日本或俄羅斯打?我可以看出兩個國家對中國都不懷好意。”

“太後,這次戰爭與中國無關。”“如果戰爭與我們無關,那為什麽旅順遭襲擊了呢?”

慶親王對太後這個尖銳的問題無法回答。實際上他知道真情,知道這次戰爭對中國不利。但是大家都習慣於哄騙太後,使她寬心。

太後沉思了一會兒,然後她輕輕地用一句古老的中國諺語說: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盡管我們平時一直沒有用他們,但國家有難的時候,他們必須隨時準備出擊。”

她的話說得非常堅決。慶親王也懂得,那些靜靜地跪在那裏聽著的大臣們也都明白,她是在宣傳她的“常備不懈”的信條。她的意思是說,雖然像慶親王說的這次戰爭與中國無關,但是中國也必須準備迎接挑戰。

太後繼續說: “每次外國在我們的身邊發生國際戰爭時,中國就要喪失領土。這種事情可能又要發生了。我相信俄羅斯和日本都是在尋找借口想占領東三省,我們已經失去了好多領土。俄羅斯怎麽想的我不知道,但是日本是渴望著要占據我們更多的領土。他們可能要找些理由把中國卷進去。”

慶親王答道: “奴才請太後寬心,我們隻要保持中立,就不會有什麽事落到我們頭上來。”

“雖然是這樣,”太後毫不猶豫地說, “你必須告誡當地的文武百官,不要去參與關於戰爭的議論。盡量避免和人家發生什麽衝突。同時要告誡他們,如果野蠻的入侵者想侵犯我們領土的時候,他們必須起來堅決保衛。我們不要說任何一句話,或做任何一件事來把我們自己陷入困境,但是如果麻煩真要落到我們頭上的話,我們必須有所準備。”

她說這些話的時候,不是像往常下聖旨那麽公務化的。即使在那時候,日俄戰爭剛開始不久,她就預料到事態會擴大。她是非常精明的。如果她把剛才和慶親王說的話正式作為一道聖旨發下去,這聖旨很快就會在世界各地公開,這樣就將得罪俄羅斯或日本。從一開始她就清楚地看到中國的處境。她知道中國不可能得到誰的幫助,戰爭的結果也許會徹底把她毀了。

她讓慶親王和大臣們都退下。她也不與其餘的人說一句話,眼睛直直地望著前方,開始往她私邸的方向走去。路邊深秋的花盡管都是她喜歡的花,她也顧不得欣賞了。她路過的時候太監們都對她叩頭,她也沒有注意。

她走路時步子堅定得像個男人,使人感覺她是在想象自己正踩著敵人的身體過去。現在,她立即意識到她肩上的擔子是何等沉重。

從奉天回來的時候,大家心理上都感到恐懼不安,或許就是這件事的預兆吧。

回到住所後,她除了留一二名女侍官外,讓其餘的人都退下:光緒皇帝也被遣開了。雖然名義上他是皇帝,但遇到帝國有重大事件,太後從不考慮他。皇後也被遣走了。宮女們一概都讓離開。

太後靜靜地坐著,眼睛一眨也不眨,什麽也不看,兩隻手靜靜地放在膝蓋上,臉上沒有表情。

但是她老了,看起來比昨天或前天都老了,至少相差十歲左右。

此刻,誰也不敢說一句話。一位老婦人坐在黃色的裝飾華麗的寶座上——她的肩膀上壓著一個帝國的命運。她知道,她不怕,當然不是為自己害怕,她相信她的能力。她知道整個中國都在等候著朝廷的命令,而這個命令最終是要由她來發的。

時間過得很慢,她依舊坐著。

臨近傍晚的時候,慈禧召喚德齡到她那裏去,並且做了她以前隻做過一次的事情。她因為知道德齡受過西方教育,而對她非常崇愛。她拉起她的手,放在她手掌上撫摸著。

“它們真軟,唯有年輕人才有的手。”她輕輕地說, “一個人多麽希望有這樣一雙手啊。但是如果一個人要掌管四萬萬人民的大事,那她就需要一雙由年齡和經驗鑄成的老練的手。”

“是的,太後老佛爺。”她說。她再沒有別的話好說了。

“青春,”她輕輕地說, “是老天爺賜予人們的最寶貴的禮物,不但年輕人要珍惜它,就是老了也要珍惜它。"

當然,在那時候,她不會希望再回到青春時代,因為帝國需要一雙有豐富經驗的手來掌舵,這個現實她很清楚。或許,當她肩上擔著重負,而且日後還要傳給她的後代,她知道她的青春是永遠不會再回來了。

退朝以後,她下了一道奇怪而毫無意義的命令。她命令把那枝單花獨開的玉蘭花從樹上砍下來,撕碎,找一個人們看不到的地方埋掉。

當知道凶兆已被鏟除,她又柔和地對德齡說: “一個人需要有一段時間來忘掉肩上的重擔,否則她會被壓垮的。你曾告訴我你會背誦杜甫的八首優美的詩,你給我背誦一下吧。”

她想裝著笑一笑,但是看著慈禧的臉她笑不出來。她又命令吹簫和吹笛子的兩位樂師來伴奏。當她提高嗓門背誦的時候,她臉上的皺紋開始舒展了,臉紅潤了,眼睛也明亮了……寧靜,至少在那一刻回到了慈禧身上。

背誦結束了,柔和的管樂聲也消失了,兩位樂師叩過頭後退下。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後在疾病和朝政操勞折磨下心力交瘁,衰竭而死。

夕陽照著宮殿,影子拉得長長的,當影子在夜幕中消失的時候,頤和園又被籠罩在一片寧靜和肅穆的氣氛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