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戍政變

光緒皇帝在頃刻間變成了罪犯,囚禁在他的皇姨麵前。她看著他,一直看到他心裏。這個什麽也不怕的老婦人,單獨與光緒進入大殿。

她向他提的第一個問題是: “你知不知道,皇室的家法對於對自己母親下毒手的人處以何罪?"

這問題暗示了光緒罪行中最嚴重的方麵。派兵包圍頤和園是有罪的,但

比老佛爺第一個問題所指出的要輕得多。所以事情非常糟糕,光緒計劃失敗所帶來的後果比他原來預料的要嚴重得多。

慈禧並不等待這個跪在她麵前的人的答複。她刻薄地痛斥他:

“我待你像自己的兒子一樣,讓你取代了我那失去的兒子的地位,卻換來了你對我這樣的報答!我救了你的命,而你卻要置我於死地。你這個忘恩負義的東西,你不適宜坐在滿清皇帝寶座上做統治者!你已經掉進那廣東人為你設置的陷阱裏了,他的目的就是要趕走滿洲人,篡奪皇位!你被人用來作為顛覆大清帝國的工具了。你聽信那個廣東人以及他們的所謂變法的建議。他們在想法把你引人他們所設計的陷阱中,而你現在已經掉進了這個陷阱!你知不知道,在皇室家族中作為你的母親的人,你對她下毒手,該受什麽懲罰?”

光緒回答: “按法律懲處我吧,我罪有應得!我是一個無能的人,正如您所說的,我不適合當統治者!"

“你有四億臣民期待著你的領導和關懷,你辜負了他們!”

“按法律懲處我吧,

我罪有應得!"

於是,慈禧召進袁世凱和榮祿。光緒,這個被貶黜了的皇帝,幾天前他心裏還滿裝著改良中國的宏偉計劃,此刻與那個背叛了他的袁世凱麵對著麵。

幾年以後,光緒曾與人談起了這件事: “我堅定地看著袁世凱,可是叛徒卻不敢看我。他眼睛一直望著地麵,他意識到他是多麽的無恥。可是現在,如果他想活命,那他就不能糾正對我犯下的錯誤。所以他隻得站在那裏,麵如死灰,眼睛到處轉,就是不敢轉向被他出賣了的君主。他臉上的每一個表情都顯示出他對自己的叛逆行為的恐怖。但是我也沒有什麽好說的。我確實命令他派兵包圍頤和園,不讓老佛爺出來,直到我的計劃付諸實現;這種行為本身就是應該受到懲罰的。但我確實沒有,哪怕是提一句,說讓袁世凱或其他什麽人加害於老佛爺。"

袁世凱這個叛徒,他怎麽敢麵對著那個被他如此惡毒地出賣了的人眼睛中射出的譴責。因為他的背叛導致了中國的混亂,導致了史無前例的生靈塗炭。

李蓮英也在場,光緒也審視著他,竭力想探索這個中性人的思想,他長期以來一直是慈禧寶座後麵的權威。光緒被貶,其他那些目擊者臉上的表情是恐怖、驚奇;慈禧臉上的表情是憤怒和藐視;而李蓮英臉上是一種沾沾自喜的、滿意的表情。他一向恨光緒。另外,由於珍妃是光緒的寵妃,所以他也恨珍妃;這種憎恨以後發展到了更深的地步。

“按照法律給我應得的懲罰吧,我不適宜做統治者。”

“那麽,現在,就在此地,你下詔書,你有負於大清皇位,你退位!你自己寫詔書,自己退出皇位,把權力交給我。”

紙墨筆硯都拿來了,光緒坐在專為他寫詔書準備的桌子旁。整個大殿一片寂靜,多麽緊張的氣氛!在光緒戰栗的手中,毛筆顫巍巍地畫著,每一個字都在葬送他的前途。

蠟燭像個卑躬屈膝的人,淌著淚,嘶嘶作響,火焰閃爍。

跳躍的蠟燭火焰和搖曳的燈籠陰影把神秘的影子投在牆上,它們好像是那死去的希望化成的幽靈。

慈禧滿臉陰雲,不耐煩地站在旁邊,等候光緒簽字交出皇權。詔書中,他闡述了自己無能。雖然詔書中並沒有用明顯的文字表達他的懺悔,但是寫詔書這個事實本身已足以說明問題了。

一個沉默的、像得了瘧疾一樣顫抖著的人。一群在燭光中僵硬地肅立的太監,像朦朧中的雕塑,等待著慈禧的下一道命令。燭光照出了光緒臉上的蒼白,燭光守護在這個人的棺材旁,他作為一個統治者即將消失。

袁世凱靜靜地站著,正是他的背叛招來了所有這一切不幸。這是他第一次上朝,因為他的官階低,沒有資格朝見皇帝。這次他是被強行召來,來向他出賣的那個人的蒼白臉上投擲他的謊言,說得活靈活現的謊言。再後麵是榮祿。此刻光緒突然對他的無限忠於慈禧感到厭惡,雖然光緒知道榮祿到這裏來完全是出於忠誠,因為他完全聽信了袁世凱的話。

詔書寫完了,光緒不再是皇帝了。

至此,帝黨被徹底粉碎。慈禧的政變又一次成功了,但是這種勝利,其實是自掘墳墓。

慈禧開始了她的第三次攝政,四億人民再次回到她的手掌中。其實,除了名義上的說法以外,他們從來沒有離開過她的手掌。

光緒正在哆嗦著送走他的皇位繼承權,他沒有注意到李蓮英溜到了慈禧的背後。

“這一切都怪珍妃!"他在她耳邊悄悄地說, “是她慫恿皇帝幹壞事。”

慈禧眯起眼睛,沒有說什麽。她也恨珍妃,因為珍妃得到了光緒的愛,那是慈禧從來沒有得到過的。慈禧沒有和李蓮英說什麽。李蓮英是一個比袁世凱還要可惡的猶大,更確切地說,他是個皮笑肉不笑的偽君子,他撒謊誣陷珍妃時都不感到臉紅。

慈禧知道,康有為是真正的肇事者。但是這卻是報複珍妃的好機會,因為她對光緒的影響超過了慈禧。再說,李蓮英的話也可能是真的,因為沒有辦法證明它不是真的。或許慈禧是這樣想的:珍妃可能是第一個勸說光緒在宮裏接見康有為的人。

李蓮英在慈禧的感情和理智上都種下了一顆懷恨的種子。她絕對相信這個虛偽的、醜陋的太監,但是她沒有說話。

一個緊張的場麵:光緒簽字交出了繼承權。當一切都完成後,他再次撲向慈禧的腳下。

“按照法律懲罰我吧!我罪有應得!我是個無能的人,不適宜做統治者!"

在這個決定命運的會議上,慈禧再也沒有向光緒說什麽。她再次統治了全中國。她的第一條命令將是什麽呢?

“將皇帝囚禁在瀛台,隻給他所必需的最低標準的食物!注意嚴密看守!派一名可靠的太監隨時守在他身邊!”

“珍妃呢?”陰險的李蓮英問。

“她不能和他在一起!讓她在這裏,但是也要禁閉!以後我還要好好地教訓她!"

她停下來想了一想,繼續說: “擬一張詔書,將翁同穌永遠逐出朝廷!翁同穌本人和他的子孫永遠不得在朝廷任職。”

慈禧慢慢地轉過身,一眼也沒有看那被廢黜的皇帝,就離開了大殿——那埋葬希望的墳墓,留下光緒跪在她後麵。從此,他命裏注定一輩子留在自己的宮裏當一名可憐的囚犯。

所有這一切都是由於一個人,他後來成為中國的大人物,而以猶大這樣的角色了結了自己一生。

光緒由四名太監押到瀛台,那是一個小島,位於西苑的一個湖上,他被囚禁在那裏,並且寫了大量的日記,這些日記使後來的曆史學家產生了許多爭論。至於光緒唯一的太陽——珍妃的情況又怎樣呢?

她也變成了一個囚徒,作為一個妃子,她被關在專為她準備的一所房子裏,並規定除了她穿著進囚房的那身衣服外,不再給她替換的衣服,直至她那一身破爛得不能蔽體的時候,為了維護禮儀,才準許另給衣服。

翁同穌也曾希望用自己的才智來挽救中國,但是他遭到了永遠驅逐出朝廷的懲罰。

但是,對於叛徒袁世凱來說,這也是個倒黴的日子。

他曾背叛了他的君主,用謊言襲擊了一個懦弱的皇帝。如果這個皇帝能夠稍稍堅強一些的話,那麽他完全有可能阻止在中國出現後來那樣軍閥混戰的混亂局麵。袁世凱的利己主義完全沒有被人覺察到,於是他竊得了皇位。可是,也像他背叛他的皇帝一樣,他也被別人趕下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