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後兩黨

光緒皇帝婚後在慈禧的導演下,於光緒十五年二月初三日(1889年3月4日),在太和殿舉行光緒皇帝“親政”大典。表麵上看來,慈禧經過“聽政”“訓政”,這次是“歸政”了,把統治國家的權力交給丁光緒皇帝。其實不然,慈禧一天也沒有放棄權力。按照光緒十四年十二月(1889年1月)由慈禧授意親信軍機大臣世鐸等人製定的朝廷辦事條目規定,光緒皇帝親政後,一切國家大典要稟明慈禧方準舉行,大臣給皇帝請安的奏折要寫一式兩份,必須呈送給慈禧一份,皇帝在任命官員時要先稟明慈禧等等,這無疑表明了慈禧仍在主政,光緒皇帝不過是個傀儡罷了。

慈禧“歸政”之後,住進了頤和園。頤和園是光緒十四年二月在清漪園的基礎上大興土木修建而成的,花掉了三千萬兩白銀。這筆錢本來是編練海軍的經費,而慈禧為了滿足私欲,不惜挪用巨額軍費,將國家的防務置之不顧。慈禧住進湖光山色怡人的頤和園,或**舟昆明湖上,或看戲聽歌觀舞,或練字畫畫,或讀小說解悶,過著神仙般的生活。可是,她對宮中的大事小情仍不放過,由軍機大臣世鐸、剛毅二人隨時向慈禧報告。而光緒皇帝在處理重大問題時,必須先請示慈禧。每月五至六次定期到頤和園給慈禧請安,請安時,光緒皇帝不能直接進入慈禧的房間,必須先由太監稟報,獲準後方能進入室內。有時慈禧返回宮中,屆時光緒皇帝要在宮門跪迎。

慈禧一方麵加緊控製光緒皇帝,一方麵擴大自己的勢力。由於她兩度垂簾聽政多年,在重要衙門裏的大臣,差不多都是由她一手提拔起來的,這些人絕大多數都心甘情願地做她的犬馬。在光緒朝,醇親王奕還、禮親王世鐸、軍機大臣孫毓汶、剛毅、總理衙門大臣奕助,吏部尚書徐桐、直隸總督李鴻章、軍機大臣李鴻藻、湖廣總督張之洞、工部尚書榮祿等人都依附在慈禧周圍,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政治集團,被人們稱為“後黨”。

在後黨中有個炙手可熱的人物,除了慈禧,任何人,包括光緒皇帝,他都不放在眼裏。這個勢利小人便是大太監李蓮英,從他身上可充分反映出後黨的腐敗。李蓮英是直隸河間府人,自幼父母雙亡,流氓成性,是當地一個有名的無賴之徒。

奢侈成性的慈禧刻意打扮自己,不僅衣著一日多變,對發式更力求新奇。可是給她梳頭的太監已黔驢技窮梳不出新式樣了。喜愛頭發像愛命一樣的慈禧因為梳頭太監不稱心,常悶悶不樂,經常責打梳頭太監。當李蓮英得到這個消息後,感到自己發跡的時機到了。進宮前,李蓮英經常出沒妓院,他發現妓女們很注意修飾頭麵,尤其善於翻新發式的花樣。他急急忙忙請假出宮,到妓院去留心觀察。他跑遍了京城八大胡同有名的大妓院,發現不少新發型。經過數日苦練,他完全掌握了做新發型的訣竅。

李蓮英學會做發型之後,就去找同鄉沈玉蘭,死乞白賴地求沈玉蘭推薦自己去給慈禧梳頭。後經沈玉蘭的推薦太後同意,李蓮英使出渾身解數,萬分小心地仿照妓院中最為流行的發型給慈禧梳了一次頭,做了一個妓女新創的發型。慈禧妝成之後,對著大鏡子左顧右盼,盯著這從未見過的發型心花怒放。李蓮英從此便一步登天了。在總管太監安德海被處死之後,李蓮英當上了總管太監,管轄宮中三千餘名太監和宮女。

李蓮英摸透了慈禧的脾性,絞盡腦汁討慈禧的歡心,他成了慈禧一刻也離不開的人。李蓮英仗恃著慈禧的寵信,營私舞弊,賣官鬻爵,威震朝野,人們稱他為“九千歲”。凡是走李蓮英門路的,無一不得到慈禧的重用。輔國將軍奕助,是皇帝的遠房叔叔,沾祖宗的光,隻得到個輔國將軍的閑職,毫無實權,可是,由於他向李蓮英大量行賄,花了無數銀兩,終於在李蓮英的援引下,得到了慈禧的重用,當上了總理衙門大臣,成為後黨中的實權人物。工部尚書榮祿曾受過處分,眼看著在官場中混不下去了。因為他肯於在李蓮英身上下功夫,不吝惜金銀,博得了李蓮英的好感,從而再次得到慈禧的賞識,晉升為大學士,直隸總督,手握兵權,成為後黨的骨幹。無恥政客孫毓汶為了巴結李蓮英,竟同他結為異姓兄弟,因此在李蓮英的推薦下當上了軍機大臣。孫毓汶從此也成為後黨的中堅人物。他仗著把兄弟李蓮英的根子硬,大幹賣國求榮的勾當,在中日甲午戰爭的緊急關頭,在清朝的海軍、陸軍連吃敗仗的日子裏,他居然還在府中演戲、擺酒招待洋人。

李蓮英還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斂財,敲詐勒索,無所不用其極。在籌辦光緒皇帝的婚事時,李蓮英幫助慈禧借此機會大肆侵吞國庫銀兩,他主持“辦事公所”,有百分之九十的銀兩被慈禧夥同李蓮英沒入私囊。搜刮的家財何止萬貫,他死後留下大量遺產,僅在宮中的銀兩就達三百多萬兩,其他銀號、金店的存款尚不在此數。

李蓮英為了監視、控製光緒皇帝,還把親妹妹接進宮來,讓她去接近光緒皇帝。光緒皇帝看透了他的居心,對李蓮英的妹妹根本不理睬。後來,李蓮英隻得讓妹妹去陪慈禧。妹妹在哥哥的指導下深得慈禧的歡心,言聽計從,連吃飯、聽戲都叫她陪著。一些大官僚為了巴結李蓮英,就叫自己的眷屬去結識李蓮英的妹妹。李氏兄妹成了令朝臣側目的人物。

慈禧寵幸李蓮英竟然不顧祖宗的家法,派李蓮英去視察海軍,並賞給他二品頂戴,這在清朝是空前的。此時朝中的文武百官已挑不出一人敢像當年丁寶楨對付安德海那樣來對付李蓮英了。

後黨中的人多是隻顧私利,隻顧眼前的封建頑固分子。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為了保住特權,不擇手段,甚至不惜對外國侵略勢力妥協投降。後黨分子以慈禧為靠山,把持朝廷大權,禍國殃民。

光緒皇帝親政後,麵對著慈禧的專橫,後黨分子的腐敗,朝政江河日下,社會矛盾空前尖銳,內憂外患頻仍的局麵,企圖有所作為,而朝臣中一些有識之士便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期望光緒皇帝整頓朝政,富國強兵。依附在光緒皇帝周圍的大臣被人們稱為帝黨。

帝黨的人數較少,力量更弱,核心人物是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穌,還有珍妃的堂兄誌銳,他官至禮部侍郎,鑽研經世致用之學,思想開明。其次有工部侍郎汪鳴鑾、貝勒載澍、戶部侍郎長麟等人。在帝黨中名氣較大的當數文廷式,他是瑾妃、珍妃早年的師父,很有學問,經常對時政進行評議,他官職雖然不高,但在知識分子中很有聲望。帝黨與後黨的衝突逐漸公開化。如光緒十六年(1890)擔任戶部尚書的翁同穌就同李鴻章展開了一場正麵衝突。翁同穌上書皇帝力主停止北洋、南洋海軍從外國購買軍火,這直接觸犯了李鴻章的利益,於是二人交相攻擊,大鬧一通,鬧得不可開交。

從這以後,凡是在重大問題上,後黨同帝黨無不發生激烈的衝突,最嚴重也最具代表性的當數圍繞甲午戰爭及戊戌變法的鬥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