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結與外聯

慈禧為了和肅順等人對抗,以達到她除掉八個大臣,統攬大權的目的,便采取了利用矛盾,內結外聯的辦法。因為她知道奕訴和八顧命大臣早有矛盾,是她應所依靠和利用的一股政治力量。

奕訴是道光皇帝的六兒子,深得道光皇帝寵愛,甚至曾想立他為皇太子。雖說最後奕訴沒能繼承皇位,但他同鹹豐皇帝自幼便很要好。鹹豐皇帝十歲時生母死去,由奕訴的生母撫育鹹豐皇帝。正因為如此,鹹豐皇帝繼位後,奕訴曾一度很受重用,於鹹豐三年(1853)破例出任軍機大臣,轉過年又晉升為領班軍機大臣,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決策核心人物。隻是在

鹹豐五年(1855)時,奕訴為了給死去的母親爭皇後的封號,與鹹豐皇帝意見相左,甚至吵了起來,惹惱了鹹豐皇帝,才把他撤職了。此後,奕訴雖被起用,但權力地位均不如從前了,而且鹹豐皇帝對他一直懷有戒心。因此,鹹豐皇帝逃難時,把奕訴扔下不管,命他在京師與洋人交涉。就連病危時,也不準奕訴到承德探視。在立遺詔時,把奕訴排斥在顧命大臣之外,可見,鹹豐皇帝至死也不想再重用奕訴了。慈禧作為鹹豐皇帝的一個寵妃,對於鹹豐皇帝與奕訴的微妙關係當然是知之甚詳了。

鹹豐皇帝逃難到承德以後,雖說仍然控製著全國的統治權,但毋庸諱言,一個皇帝兩個中心的局麵已然形成。盡管奕訴不能指揮全國,但他畢竟已成了留守京師大臣們的核心。鹹豐皇帝一死,奕訴不在顧命大臣之列,很自然地成了留守京師與八個顧命大臣相抗衡的政治集團的領袖。

慈禧太後經過反複思量,決計利用奕訴與八個顧命大臣的矛盾,依靠以奕訴為首的這派政治力量,鏟除八個顧命大臣,為自己垂簾聽政掃平道路。

八個顧命大臣對奕訴早有防範。在鹹豐皇帝咽氣後,奕訴曾要求到承德奔喪,可是載垣等人硬是不同意。奕訴對八個顧命大臣不屑一顧,於八月一日到達了承德。哭奠過鹹豐皇帝之後,便要求拜見太後。慈禧太後聽到奕訴到承德的消息後,接二連三派太監到八個顧命大臣辦公的處所傳諭召見奕訴。

老謀深算的奕訴為了打消八個顧命大臣的疑慮,故意對端華說,請他陪自己一道去拜見兩宮太後。端華一時沒了主意,兩眼瞅著肅順,肅順也擔心把事情弄僵,引起對方的警覺,於是笑著說: “老六(奕訴排行第六),你與兩宮太後是小叔子和嫂子,見麵何必用我們陪同呢!”這樣,奕訴才得以單獨同兩宮太後見麵。

慈禧在見到奕訴之前,乘著陪東太後在庭院裏散步的機會,把自己打算聯合奕訴除掉八個顧命大臣的想法悄悄地告訴了東太後。為了不引起周圍的太監、宮女懷疑,不致走漏消息,慈禧請東太後到荷花缸邊去觀魚,兩個人伏在缸沿兒上進行密談。東太後同意慈禧的打算。

奕訴一見到兩位太後,少不了痛哭一場。等情緒稍稍安定下來,慈禧便屏退太監、宮女,細聲地把八個顧命大臣如何飛揚跋扈,如何撂挑子,如何不把小皇帝和兩宮太後放在眼裏……繪聲繪色地講了一遍,臨了,無限感慨地說: “這些人沒有一個是咱們的近支,唉,欺侮我們這孤兒寡母呀。在皇帝麵前大呼小叫,唉,為了董元醇的事兒把皇帝嚇得連褲子都尿透了!”眼淚又如斷線珍珠一般掉了下來,東太後也在一旁垂淚。奕訴連忙起身勸解、安慰,並說: “奴才奔喪來遲,致使太後和皇上被逆臣欺淩,奴才死罪。太後有何旨意,奴才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慈禧連忙破涕為笑,說: “到底是一家子,上陣還得父子兵呀!這不,六爺這一來,咱們心裏就落實了。”稍停片刻,慈禧又說: “這裏都是他們的人,要處置他們可全仗六爺了。”奕訴急忙說道: “請兩位太後放心,留守京師的大學士桂良、周祖培、賈楨,侍郎文祥等人,對皇上和太後全是一片忠心,他們也會聽奴才的調動,依奴才愚見、等太後和皇上返京之時,奴才先行布置,趁肅順這幫人立足未穩,奴才請旨把他們一網打盡。”慈禧和東太後連連點頭,慈禧說: “京裏的事就全靠六爺了,將來的朝廷大事也全仰仗六爺了。不過,不知道各國公使對除掉顧命大臣有何想法?”奕訴急忙跪倒在地,哭著說道: “奴才效忠太後和皇上,如不盡心,天打雷劈!至於各國公使,請太後放心,全包在奴才身上了!”兩位太後急忙站起身,連說:”六爺請起,何必如此,我們母子不靠六爺還靠什麽人呀!"奕訴叩了個響頭,站起身說道: “奴才明日就趕回京師,恭候聖駕,萬事都包在奴才身上,請太後放心!”

奕訴與兩宮太後的密談內容雖然不為外人所知,但是,兩宮太後召見奕訴,且接談時間甚久,不能不引起肅順等八大臣的懷疑。因此,對奕訴的定陵望柱(鹹豐帝的寢陵)行動開始進行秘密監視。

諳於官場世故,且心懷鬼胎的奕訴再也不與兩宮太後接觸了。奕訴在承德的其餘時間是全仗著弟弟奕還及弟媳(西太後的妹妹)出入離宮傳遞消息。奕訴在承德住了十七天,製訂了一整套周密、詳盡的政變計劃,於八月十七日化裝秘密離開承德,兼程返回京城,落實政變計劃。

就這樣,慈禧在宮內聯合了東太後,在宮外聯合了恭親王奕訴等人,為八個顧命大臣編織了羅網,可謂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隻等時機一到,便要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