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約定疆

康熙二十五年(1686)九月二十五日,俄國使團先遣信使至京城。康熙皇帝以雅克薩戰爭勝利者的身份同沙皇進行和平談判。二十七日,在午門呈遞沙皇致康熙皇帝書。書中表示接受清政府建議舉行邊界問題談判。要求清政府停止圍攻雅克薩,待戈洛文使團到達,即開始談判。次日,康熙皇帝允其所請,下令解除對雅克薩的包圍;令曉諭城內俄國人,自由出入,但不得妄行掠奪;令薩布素等撤回雅克薩之兵,聚集一處,近戰艦立營。同年冬,薩布素接到撤圍命令,立即執行,同時保持著高度警惕。待雅克薩俄軍彈盡糧絕、束手待斃時,康熙主動單方麵撤軍。但俄方在得悉清政府已停戰撤軍後,又增兵雅克薩,到康熙二十七年(1688)秋,雅克薩俄軍又增到三百多人。

康熙皇帝預見即將開始的談判,仍將是一場長期而又艱巨的鬥爭,為克服將領中日益滋長的麻痹思想,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月二十四日再次強調積儲糧食永戍黑龍江的重大意義。他諭兵部尚書鄂爾多等說:“俄羅斯漸次入犯,占據我達斡爾、索倫等處,擾害邊境四十餘年,未經安輯。後備足軍食,永戍黑龍江,以困逼之,俄羅斯遂窘迫至極,才屢次求和。今俄國已遣使來談判,但尚未到達。若我糧食儲備不足,或不知節儉,以至軍儲罄盡,不得已撤兵,則俄國人必然卷土重來,盤踞其地,是俄羅斯為主兵,而我反為客兵。唯有多儲糧食,永戍官兵,則我兵得逸,而俄羅斯兵為勞。如此,則俄羅斯輕兵來犯,斷所不能;欲大隊侵入,則其糧食無法挽運。反之,若黑龍江我兵不行永戍,則自鬆花江、黑龍江以外,所居民人將皆非我有。你們要殫心竭慮,務期為久遠充裕至計,詳加籌議,唯此一舉。”

康熙皇帝主動撤軍,本意在促成兩國早日實現和談。豈知俄使竟因解除對雅克薩被圍俄軍的擔心,反而對和談采取了消極拖延的態度。俄使費多爾·阿列克謝耶維奇·戈洛文(舊譯費耀多羅)率龐大使團及兩千餘名軍隊,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正月從莫斯科出發,次年春,當得到清政府主動停戰撤軍的消息後則不再急於往京城談判,於八月到達貝加爾湖東岸的烏的柏興(今俄羅斯烏蘭烏德)之後,就在貝加爾湖以東地區停留了近兩年之久,主要忙於鎮壓蒙古各部人民的抗俄鬥爭,而不與清政府聯係和談事宜。

康熙皇帝從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奏報中得知俄使已到外蒙古地區,一再派人敦促。康熙二十七年(1688)二月二十三日,戈洛文派遣的斯捷潘·科羅文至京,安排談判事宜。俄使為顯示武力,以加強在談判中的地位,建議談判地點在色棱額地方。康熙皇帝表示同意,並僅用數日便組成了清政府的談判使團。首席代表是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第二名代表是都統公舅舅佟國綱,隨行人員有:尚書阿喇尼、左都禦使馬齊、護軍統領馬喇等,並率八旗前鋒兵二百名、護軍四百名、火器營兵二百名偕往。

同年五月二日,清政府談判使團出發。行前康熙向索額圖等發布諭旨,回顧兩國衝突,係羅刹侵我邊境、收納我逃人所致,因而曲在彼方。他著重闡述黑龍江流域自古以來即係中國領土,“環江左右均係我屬鄂倫春、奇勒爾、畢喇爾等人民及赫哲、飛牙喀所居之地,若不盡取之,邊民終不獲安。”最後,他鄭重申明清政府的嚴正立場: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及通此江的一河一溪,"皆我所屬之地,不可少棄之於俄羅斯;我之逃入根特木兒等三佐領,及續逃一二人,悉應向其索還。如俄羅斯遵諭而行,即歸彼逃人及我大兵所俘獲、招撫者,與之劃定疆界,準其通使貿易。否則爾等即還,不便更與彼議和”。索額圖率領使團起程,行至喀爾喀蒙古地區,適值噶爾丹進攻喀爾喀土謝圖汗,路途受阻。康熙皇帝聞報立即遣人召回使團,另與俄使商定會談地點。

康熙二十八年(1689)四月初五日,俄國信使洛吉諾夫到達北京,索額圖與之談判,雙方商定新的會談地點在尼布楚。清政府立即組成新的談判使團,其成員有:索額圖、佟國綱、郎談、班達爾善、薩布素、馬喇、溫達等,較前增添了更加熟知東北邊界情況的重要將領郎談、薩布素等人。傳教士徐日升、張誠仍任譯員,同年四月二十六日,使團出發。

康熙皇帝根據噶爾丹攻占喀爾喀的新形勢,預見到與噶爾丹的戰爭將在所難免,為避免兩麵作戰的不利局麵出現,決定對俄國作出重大讓步,爭取早日達成協議,因此,他向索額圖等宣布新的談判方針:考慮以尼布楚為界,則俄羅斯遣使貿易無棲托之所,勢難相通。初議時,仍當以尼布楚為界,其若懇求要尼布楚,可即以額爾古納為界。

使團分兩路出發,先後於六月初十和十五日到達尼布楚。俄國沙皇最初定的談判條件條件很高,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初給戈洛文的秘密訓令中提出,最高要求是占領整個黑龍江北岸;最低要求是以雅克薩為界,但要在牛滿河和精奇裏江保留中俄兩國共同的漁獵場。後因俄國在次年春新的俄土戰爭中遭受重大挫折,因而,沙皇在同年發布的七條要旨又提出可以放棄雅克薩,以換取對尼布楚及其周圍廣大地區的占領。

這樣一來,中俄雙方談判條件比較接近。但是俄使戈洛文為爭得對自己更為有利的結局,經常節外生枝,設置障礙。所以,談判每取得一點進展,都要經過極為艱難的鬥爭。中國使團嚴格遵照康熙皇帝諭旨,據理力爭,使談判一步步發展。尼布楚附近大批喀爾喀人起義反對俄國,"對於促成和約大有幫助”。俄使為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也不敢再繼續拖延。終於在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1689年9月7日)達成協議,舉行儀式,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是中俄兩國之間簽訂的第一個條約,共六項條款,包括中俄東段邊界的劃分、越界人員的處理、中俄貿易等內容。其中明確規定,以格爾必齊河、外興安嶺、額爾古納河為兩國分界線。

俄國撤出雅克薩及所有在中國境內的軍隊和據點。外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的地區,暫行存放,待議定。

《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締結,使俄國取得了尼布楚周圍及其以西原屬於中國的領土,鞏固了它在這一地區的殖民統治。並打開了與中國通商的門戶,在以後的對華貿易中獲取了重大的利益。所以沙皇俄國頗感滿意。清政府在領土方麵作了很大的讓步,但收複了雅克薩等長期被俄國霸占的領土,並以法律形式明確了中俄東部國界,使戰爭結束,東北邊疆獲得安寧。這樣,就可以集中力量抗擊噶爾丹的侵擾,進一步實現國家的統一。所以,康熙皇帝對於談判的成功也“深為快慰”。此後,兩國邊界曾出現較長時期的和平和穩定局麵。

在抗俄戰爭中,康熙皇帝一直重視並進行對東北的有效管理與建設。《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後,又進一步建立與健全管理機構,充實防衛力量,加強邊界與邊境管理。盛京、寧古塔、黑龍江已分別設將軍。在黑龍江的瑗琿、墨爾根、齊齊哈爾、伊倭齊新設管理機構,駐兵防守。在吉林除寧古塔、吉林外,又在白都訥(吉林省扶餘)、三姓(黑龍江省依蘭)、琿春設官駐兵。編組“新滿洲”工作繼續進行,駐軍由“新滿洲”擔任。此外,有黑龍江水師營管轄瑗琿、墨爾根、齊齊哈爾三城大小戰船、三板船二百艘,執行巡邏、巡邊和戰鬥任務。對《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的邊界線和黑龍江下遊、烏蘇裏江以東廣大邊境地區進行了認真的管理。根據《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康熙皇帝命在額爾古納河和格爾必齊河諸地建立了兩國邊界界碑。碑上用華、俄、拉丁諸文鐫刻尼布楚條約的條款,作為標記。並定期派人巡視界碑情況。在黑龍江流域,額爾古納河東岸及吉林的三姓、寧古塔、琿春等地設立許多卡倫(哨所)負責巡邏,防止俄國人越境竄擾。此外,還實行定期巡邊製度。

與此同時,經濟方麵的開發與建設也在加速進行。戰爭結束前,軍需物資主要靠後方供應。但長久之計應是就地生產自給。所以,康熙皇帝在決定永戍黑龍江時就指示,軍隊到達後,立即耕種。黑龍江駐軍奉命屯田。康熙二十四年(1685),盛京派出的官兵在黑龍江城附近墾田一千五百餘均。次年,瑗琿、墨爾根等地索倫、達斡爾官兵種地一千六百六十均。後又加上官莊、旗地的經營,經過長期努力,黑龍江駐軍糧食完全自給。清政府對東北邊境各少數民族的管轄,除軍事編組、政治設置外,經濟方麵,實行納貢製,發展交換產品的市集,促進邊境少數民族地區與內地的經濟交流。這些對東北邊疆經濟的發展都起了積極作用。

康熙皇帝在抗俄、保衛與鞏固東北邊疆事業上的貢獻,不但博得當代的稱頌,且流芳百世,受到後世的好評。日本人西本白川以旁觀者的立場論及《中俄尼布楚條約》,認為它是康熙皇帝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勝利,而且這種遺策一直延續到一百七十餘年後的瑗琿條約簽訂前。因此,可以說,康熙皇帝保衛和鞏固東北邊疆,堪稱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同時,《中俄尼布楚條約》也是中國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條約。經國內外學者研究證明,該條約完全符合世界公認的國際法準則。

《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是中國人民在軍事上、政治上同沙俄的侵略政策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之後,雙方經過平等協商,中國政府作了重大讓步的結果。通過《中俄尼布楚條約》,中國收回了被沙俄侵占多年的部分領土,製止了沙俄對黑龍江地區的進一步侵略,並打破了沙俄同厄魯特蒙古的準噶爾部噶爾丹之間的聯盟,這為後來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平定噶爾丹的叛亂創造了條件。對此,《海國圖誌》的作者魏源評論說:“聖祖兩次致書察罕,一寄書荷蘭數萬裏,始定疆界,何哉?其時喀爾喀準噶爾未臣服,皆與俄羅斯接壤,苟狼狽犄角,且將合縱以撓我兵力,自俄羅斯盟定,而準夷火器無所借,敗遁無所投”。沙俄則在土地和通商方麵都獲得重大利益,其全權代表戈洛文因此得到了沙皇的嘉獎。總之,《中俄尼布楚條約》為中俄睦鄰友好關係的形成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