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名家說北大
“上承太學正統,下立新學祖庭”,這是對北大地位的精確評價。
“我看到校園是整潔幹淨的,即使施工場地周邊也是如此;我看到學生是文明禮讓的,典型場景是在自動取款機取款排隊時,隊伍前頭的人自覺與正在取款的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我看到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校園裏活躍著上百個社團,這些學子的眼睛裏分明寫著‘責任’二字;我看到校園的建築古樸典雅、恢宏大氣;更讓我羨慕和驚奇的是,北大北部居然有一大片‘荒郊野外’,那完全是都市裏的山林!它與未名湖西南部現代化的建築和氣息截然不同;而在校園隨時隨處可見的,是或高大挺拔、或柔美秀麗的樹木,比如‘公主樓’前的銀杏樹,俄文樓前的元寶楓,臨湖軒前的白皮鬆,未名湖東南角上的高柳,六個院的爬山虎,五四運動場旁的金合歡……"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我國設立的第一所大學,為中國近代正式設大學之始,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開端,由此開創了中國的現代學製。北大成立之初即為中國最高學府,也是
當時中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的職能,統管全國教育事宜。北大傳承著中華數千年國家最高學府——“太學”的學統,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在現代的延續,自建校以來一直享有崇高的聲譽。時至今日,北大依然是全國實力最強的綜合性大學,並朝著世界一流大學前進。
作為中國最具精神魅力的學府,百餘年來,這裏成長著中國幾代最優秀的學者,他們從這裏眺望世界,走向未來,以堅毅的、頑強的、幾乎是前仆後繼的精神,在這片遼闊的國土上傳播文明的種子。它不是一種物質的遺傳,而是靈魂的塑造和遠播。“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傳統在北大薪火相傳,構成一種恒遠而不具形的存在。“科學與民主”早已成為這聖地不朽的靈魂。在北大學會的不僅僅是單純的知識,感受更多的卻是北大對一個人人格的熏陶,從這片園子裏麵走出的人都會深深打上北大的“烙印”,具備特殊的精神氣質。
北京大學不僅是中國最早的綜合性大學,更是中國實力最強的綜合性大學。北大理科、文科和醫科的國家重點學科數,均居全國第一。全校共擁有國家重點學科81個,在全國高校中遙遙領先,理學、醫學、工學、法學、文學、曆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等學科門類齊全、分布平衡、協調發展。同時,北大的一級學科博士總數量亦居全國高校之首。北大有著最強的綜合學科實力和多元化的校園氛圍,最適合人才的成長。隻有在北大這樣的綜合性大學,你才可能像其他北大人一樣,輕鬆擁有那種誘人的資質。
北大是中國第一個建立理科的大學,我國第一個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等專業皆誕生於此,有著最為悠久的曆史和最深厚的積澱。北大理科的總體實力之強,全國其他高校無法望其項背。按照教育部最新評定的國家重點學科數目,無論是純理科還是大理科(包括理工農醫),北大均為全
國第一,而北大擁有最多的院士也同樣證明了這一點。北大的聲譽由一連串令人自豪的科學成就贏得:世界上第一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有北大參與完成;世界上直徑最小的單壁碳納米管在北大產生;我國第一台百萬次電子數字計算機在北大設計;銻、銪、鈰原子量的國際標準在北大測定……憑借其濃厚的學術氛圍和卓越的科研水平,北大能夠不斷地推陳出新,把最前沿的科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北大堪稱我國科學的聖地。
一流的大學最重要的是擁有一流的大師。而北大正可謂名師如林,目前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2名,中國工程院院士7名,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1名,中科院院士的數量在國內高校中高居第一。北大還擁有教育部“長江學者”75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08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5人;博士生導師逾1000人,上述指標均居全國高校第一。
北大為學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學習條件。全校共擁有17.5個
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數量居國內高校之首。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前身是始建於1898年的京師大學堂藏書樓,是中國近代第一所新型的國立圖書館,現為亞洲高校最大的圖書館,藏書已達703萬冊,並以每年8萬冊的速度遞增。北大作為中國教育網華北地區網絡中心,校園網以專線連接到每一間宿舍,同時北大也是中國第一所實現校園無線上網的高校,學生可以自由地在信息的海洋裏遨遊。北大一貫重視教學的水平與質量,課程體係周密完備,重視學生素質的均衡發展。“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北大入選125種,名列全國高校第一;2002年教育部評選全國優秀教材,北大共有43種教材獲獎,再次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北大是全國中學生心目中的聖殿,北大輝煌的曆史、深厚的底蘊、最強的師資、綜合的學科、最好的學術條件以及誘人的畢業去向,一直以來就吸引著全國最優秀的學子報考。北大是曆年來錄取各省市高考第一名最多的大學,曆年來國際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奧林匹克競賽獲獎學生絕大部分都在北大深造。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文理科前十名的學生中有近60%報考北大,其中包括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文理科第一名35人。同時國際數學、化學、生物奧賽獎牌得主幾乎被北大囊括,數量繼續位居各高校之首。北大在各地錄取的總平均分,文科錄取平均分平均高出重點線100分,理科錄取平均分平均高出重點線130分,醫學部錄取平均分平均高出重點線100餘分。同時,每年報考北大研究生的人數,一直以來為全國高校第一。
據不完全統計,在北大校友中已有586人當選院士(學部委員),總數雄踞全國高校之首。在23名“兩彈一星”的元勳中,北大校友就達12位。在北大學子中,不僅湧現了李政道、鄧稼先、楊振寧、錢三強、於敏、郭永懷、朱光亞、周光召、唐敖慶、裴文中、黃汲清、劉東生等一大批科學巨匠,也出現了馮友蘭、徐誌摩、茅盾、朱自清、俞平伯、羅常培、顧頡剛、傅斯年、範文瀾、洗星海
等一大批飲譽海內外的文科大師。尤其值得慶賀的是,九位國家最高科技獎中就有五位獲得者是北大(和西南聯大)校友,他們是吳文俊、王選、黃昆、劉東生、葉篤正五位院士。北大人的身影活躍在各行各業之中。聰明的才智、堅實的培養、名牌的聲譽、務實的風格……這些無不在為北大人鋪就良好的出路。根據2003年最新的教育部統計,北大學生就業率高居全國之首。另外,北大學子每年出國的人數和學校的檔次都同樣高居全國之首,比如哈佛大學在中國招收的留學生名額,大部分都投放給北大學子。
北大自創立以來就一直是國際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國大學,同時也是國內最具開放性的大學。置身於此,正可以放眼世界,胸懷天下。現有來自近百個國家的四千餘名留學生在北大求學,留學生人數在全國高校中遙遙領先。曆年來訪問北大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國際學術大師、各國元首與政府首腦的人數在國內高校中均居第一。2004年,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巴黎高師、巴黎高科等國際著名大學負責人訪問北大,9位諾貝爾獎得主登上北大講台,8位外國政要蒞臨北大發表演講。目前,北大已與世界上47個國家的219所著名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數目亦居全國高校之首。
百年來,北大精神一代代傳承,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北大人承擔著不同的曆史使命,但始終本著“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學術積澱是北大校園文化的基礎。
未名湖畔好讀書,博雅塔下宜聆教。“走進燕園,燕南園讓你親切;未名湖讓你親近;博雅塔讓你敬仰;靜園、鏡春園、朗潤園讓你流連忘返。但是,我感觸最深的,卻是置身其中的一種精神力量,一種‘舍我其誰'的神聖責任感。”
豐富多彩的社團生活讓大學時光七彩斑斕。北大社團以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富有創意的活動,吸引著燕園學子於其中揮灑青春與**。在北大,有繼承“五四”精神的旗幟,創辦中國高校第一個詩歌文化節的“五四”文學社;有用青春的熱血沸騰了卓奧友鋒的雪線,用生命的極限印證了“智力的強者不是體魄的弱者”的山鷹社;也有“鐵騎”走天涯,用現代文明之光燭照絲綢古道,把環保觀念的種子撒遍大江南北的自行車協會;還
有為自習室裏一時不便的學生送上一瓶墨水,為老區求知若渴的學子送去文化甘泉的愛心社……
從沙灘到燕園,從紅樓到未名湖,百年北大伴隨著風雨前行。北大人那驚天動地的宏偉業績與默默沉潛的學術思索,共同匯聚成一種可歌可泣的壯與美,凝鑄一段夢魂牽繞的不滅的記憶。秉承著這聖地的精神魅力,每一位北大人都深深地知道,於今日之北大與中國,“北大人”這個名字不僅昭示著一種榮耀,更提醒著一種責任。
"上承太學正統,下樹大學祖庭"的北京大學,是中國近代最高學府京師大學堂的現代延續,也是中國高等教育的發祥地。嚴複、蔡元培、蔣夢麟、胡適、馬寅初等一批學達孔孟又沐歐風美雨的教育家奠定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治學理念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優良學風,使得百年北大建立了豐富的智慧成果,孕育了無數英才。
北京大學是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中國第一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等基礎科學學科都創建於北京大學;人工合成牛胰島素、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基本粒子的層子模型等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和國際影響力的學術成果誕生於北京大學;鄧稼先、朱光亞、郭永懷、周光召、黃昆、王選等一大批科學巨擘畢業於北京大學;特別是,兩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楊振寧在西南聯大也都有著一位共同的導師——北大教授吳大猷。
北京大學始終是中華民族前進與發展的推動力量。北大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發祥地,為中國社會近現代思想啟蒙做出了巨大貢獻。新中國成立以後,北大人為中國國家安全與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以大慶油田為代表的中國石油大發現的曆史性突破係北大人創造。我國第一個半導體專業建立於北大,培養了中國最早的一批信息科技人才。我國第一個核科學技術專業創建於北大,一批批北大學子為中國核工業體係建立了卓著的功勳。二十三位“兩彈一星元勳”中,超過一半是北大校友。我國第一個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成立於北大,一大批科研成果運用於國防安全的重大項目中;這裏還誕生了中國第一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微處理器“中國芯”。舉世聞名的“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係統”誕生於北京大學,這項技術成果惠及全世界所有讀書、看報的中國人,是中國大學對社會貢獻最重大的工程技術成果。
今天的北京大學已經是一所集自然科學、技術科學、新型工程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醫學科學等優勢學科於一身的綜合性大學,這裏為每個對知識世界充滿好奇心的同學提供了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最豐富的學科環境。
北大有著全國實力最強的理科學科,有著最多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江學者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得主。在這裏你將和最有學識、最有活力的科學家一起學習、一起研究。北大畢業生中當選兩院院士人數高居全國首位,並且北大還有一大批優秀的校友在海外頂尖大學中任教。
不僅北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和北大工學院在新型工科領域有著深厚的傳統,而且北大理科專業也有很多應用技術方向,在計算機、電子、通信、工程力學、核能技術等方麵都做出了舉世矚目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