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遼陽

努爾哈赤攻占沈陽以後,就召庥諸貝勒大臣商議攻打遼陽,在決定攻打遼陽以後,努爾哈赤率大軍開始向遼陽進發。

遼陽是明朝遼東的首府,是東北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中心。遼陽城堅池固,外圍城濠,沿濠列火器,環城設重炮。沈陽、奉集陷落後,遼陽失去屏障。初,遼陽恃沈陽、奉集二城為藩蔽,而沈東捍建州,西障土蠻,較奉集更重。沈陽既陷,奉集失掎角之勢,亦沒。時驍將勁卒,皆萃沈、奉,遼兵不滿萬。經略袁應泰得到沈陽失陷的敗報之後,急檄撤各路兵守遼陽。他下令引太子河水注濠,緣城布兵,加強防守。

此時,論兵數,明多於金。論地形,明防守,得地利。熊廷弼在任時,大修城池,遼陽城牆十分堅固,又高又大,高達三丈三尺,又引入太子河水,灌滿護城深壕。熊廷弼還準備了上萬門炮,其中七門大炮,是兵部協理戎政尚書黃克纘專門召募能鑄呂宋大銅炮的高超工匠來京鑄造的,最重的炮重三千餘斤,其餘的炮重千餘斤、二千餘斤,一發可擊斃敵兵數百人,威力很大。

十三萬大軍,戰將百員,槍炮眾多,城堅壕深,防守相當嚴密。遼陽城守備說“(明官)放太子河水於壕,塞其西閘,內列火器於城上,排兵四麵,守禦甚嚴”。朝鮮文獻甚至記述了後金軍望城生畏的情形,指出“(八旗軍隊)至遼陽,望見城池險固,兵眾甚盛,虜皆意沮欲退”。

如果明經略袁應泰熟諳兵法,調度有方,據城死守,遼陽是不會輕易失陷的。設若努爾哈赤不講策略,不使用正確的戰略戰術,一味蠻攻,以弓矢對槍炮,用血肉之軀強登高城,傷亡必大,難以取勝。在這場勢均力敵的戰爭中,統帥決策的正確與否成為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

麵對堅固高大槍炮眾多守禦甚嚴的遼陽城,努爾哈赤在這樣嚴重的關鍵時刻,發揮了非凡的軍事指揮才幹,奪取了勝利。首先是讓將士樹立死戰勝敵的決心。他針對士卒有畏難情緒,意沮欲退,嚴正宣布必戰死戰的決心,聲色俱厲地諭告將士說:“一步退時,我已死矣。你等須先殺我,後退去。”言畢,即策馬先進。這樣斬釘截鐵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和以身作則身先士卒的榜樣行動,對八旗將士發揮了強大影響,使他們轉怯為勇,知難而進,軍心大振,為打敗明兵攻取遼陽奠定了精神基礎。

其次,發揮所長,克服所短,發揚騎射野戰的長處,盡量誘使明兵出城入伏,合殲敵軍,同時遣派細作,混入城內,待機響應。三月十九日,他派遣少數人馬橫渡太子河,引誘敵人,果然,明軍中計了。明遼東經略袁應泰,本來已與諸將議定,“畏敵多,主守”,這時看到後金兵馬太少,其騎可數,遂因見賊少而主戰,親督侯世祿、李秉誠、梁仲善、薑弼、朱萬良五位總兵,率兵五萬,出城五裏,在校場紮營。明監軍禦史方震儒敘述此情說:“沈陽陷後,我兵尚十三萬人精壯未盡亡也。賊從代子河渡,其騎可數,而不知賊從三處渡,以少兵誘我耳。始畏賊多主守,既見賊少又主戰。”

明軍原已畏敵,現在又忽戰忽守,軍心不定,且饑疲已甚,比開門放軍,一時散走。努爾哈赤乘機指揮大軍奮力衝殺,明兵大潰而走,軍敗多死,追殺六十裏,至鞍山始回。另一營兵從西門即武靖門出,被後金兩紅旗兵擊敗,退入城內,人馬自相蹂踐,積屍不可勝計。努爾哈赤收兵,回至城南七裏安營。袁應泰也住於城外明軍紮營之處。

三月二十日,努爾哈赤遣左翼四旗兵攻城的小西門,親率右翼四旗兵攻東門。明軍三萬出城,在東門外安營,列槍炮三層,連發不已。經略袁應泰督戰,並派號稱虎旅軍的家丁助陣。努爾哈赤親率右翼四旗兵猛攻東門外明軍,雙方激戰,明兵敗走,後金兵乘勢驅殺,明兵溺水而死者滿積,壕水盡赤。明總兵梁仲善、朱萬良戰死,袁應泰退入城內。

此時,左翼四旗兵攻打小西門,阿敏、莽古爾泰、揚古利等領兵奮勇衝擊,奪取了西門橋,近城強攻,守軍放炮發矢,連綿不斷,放火箭、火炮,擲火罐。後金軍拚死衝突,堅梯登城,驅殺守兵,奪了西城一麵,據其西角樓。努爾哈赤立即停止攻打東城,帶兵轉往西城,八旗軍合兵猛攻。

當天晚上,城內兵舉燈火,與後金軍拒戰達旦。城中官員兵民喪膽驚潰,往來奔走,監軍道牛維曜、高出、邢慎言、胡嘉棟等官,並軍民等,多墜城而逃。

三月二十一日,黎明,明兵複布車大戰,又敗。努爾哈赤率領八旗將士猛攻,沿城追殺,明兵大敗。先前後金派入城內的細作乘機放火騷擾,後金軍攻占了遼陽城。明經略袁應泰自焚而死,巡按張銓拒絕逃走,端坐衙署,被俘之後,不屈而死。其餘官民皆迴發降,遼陽城落入後金國汗之手。

後金連陷沈、遼,河東十四衛生靈盡為奴屬。努爾哈赤奪取遼陽之後,數日間,金、複、海、蓋州衛,悉傳檄而陷。據《清太祖武皇帝實錄》中載:

遼陽既下,其河東之三河、東勝、長靜、長寧、長定、長安、長勝、長勇、長營、靜遠、上榆林、十方寺、丁字泊、宋家泊、曾遲、鎮西、殷家莊、平定、定遠、慶雲、古城、永寧、鎮夷、清陽、鎮北、威遠、靜安、孤山、灑馬吉、靉陽、新安、新奠、寬奠、大奠、永奠、長奠、鎮江、湯站、鳳凰、鎮東、鎮夷、甜水站、草河、威寧營、奉集、穆家、武靖營、平虜、虎皮、蒲河、懿路、沉河、中固、鞍山、海州、東昌、耀州、蓋州、熊嶽、五十寨、複州、永寧監、欒古、石河、金州、鹽場、望海堝、紅咀、歸服、黃骨島、岫岩、青台峪等大小七十餘城官民,俱剃發降。

後金軍長於野戰,短於攻城;而明軍長於守城,短於野戰,但後金軍卻能以短擊長,在十天之間,連陷沈陽和遼陽。這固然由於明朝政治腐敗,失去民心,經略易人,士氣不振,情況不明,指揮失措;後金戰機有利,將士勇猛,兵力集中,準備周詳,器械精利,指揮得當。

但是,更由於努爾哈赤的策略有兩個顯著的特點:其一,誘敵出城,殲其精銳。如沈陽的賀世賢,遼陽的袁應泰,都誤墮其計。這就變敵之長為短,而使己之短為長。其二,用計行間,裏應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