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撫並用

察哈爾部是由成吉思汗十五世孫達延汗轄察哈爾萬戶代形成的,後由達延汗曾孫打來孫汗繼位後,遷到哈河以西,廣寧以北的地方生活,又因為達延汗為蒙古各部的大汗,所以察哈爾部的汗也成為各部的汗。

達延汗有十一個兒子,長子圖嚕博羅特的子孫衍為敖漢部,柰曼部、烏珠穆沁部、浩齊特部、蘇尼特部。第三子巴爾蘇博羅特的子孫為鄂爾多斯部。第五子阿爾楚博羅特的子孫為巴林部、紮嚕特部。第六子鄂齊爾博羅特為克什克騰部。第十一子格列森的子孫為內喀爾喀五部。察哈爾部林丹汗,是達延汗的七世孫。他駐帳廣寧以北,被達延汗的幽靈所糾纏,力圖繼承大元可汗的事業,稱雄蒙古。

時明朝、後金和察哈爾部,都要統一遼東地區。但後金勢力的擴張威脅著察哈爾部,察哈爾部的強大又妨礙後金撫綏漠南蒙古;而在明朝看來,察哈爾部與後金相比較,主要威脅來自後金。因此,在明朝、後金和察哈爾部的鼎足矛盾中,明廷與後金的矛盾是主要的。後金為著對抗明朝,必須先征撫察哈爾部;明朝為了對付後金,便利用林丹汗與努爾哈赤

的矛盾,同察哈爾部聯合抵禦後金的進攻。明朝聯合林丹汗,共同抵禦後金,其條件是增加對林丹汗的歲幣,並把原由明朝直接給予漠南東部蒙古諸部的歲幣,轉交給林丹汗控製。明廷每年給林丹汗銀四千兩,後增至四萬兩。

然而,林丹汗卻在作繭自縛。他掠土地,劫牛羊,窮奢極欲,暴虐無道,“魚休悖慢,耳目不忍睹聞”。他自恃士馬強盛,橫行漠南,破喀喇沁,滅土默特。但其內部分崩離析。察哈爾的敖漢部、奈曼部的使者,往來於後金;林丹汗之孫紮爾布台吉、色楞台吉逃往科爾沁,從科爾沁至後金,向努爾哈赤叩首行禮。林丹汗為抵禦努爾哈赤,從天啟六年(1626年,天命十一年)起,先後討伐與後金結為姻盟的科爾沁部等。科爾沁等部在後金軍援助下,打退了林丹汗的軍事進攻。

後金在奪占遼沈地區,臣服漠南蒙古科爾沁、喀爾喀等部之後,便向察哈爾部林丹汗發動軍事攻勢。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統領滿洲八旗和投順後金的科爾沁、喀爾喀、紮魯特、敖漢、奈曼等部蒙古騎兵,於崇禎五年(1632年,天聰六年),大舉進攻察哈爾部。後金軍進至西喇木倫河,吹螺呐喊,鐵騎奔突,林丹汗兵敗西走。崇禎七年(1634年,天聰八年),林丹汗敗遁至青海大草灘,患痘症而死。次年,後金軍繼續追擊察哈爾部餘眾,俘獲林丹汗之子額哲等。察哈爾部被後金吞並。隨著林丹汗的走死,漠南蒙古西部的鄂爾多斯部、土默特部、雍謝布部等也相繼降附後金。

察哈爾部被後金征服,明朝失去北麵屏障,邊事越發不可收拾。《明史·鞍靼傳》載:“明未亡,而插先斃,諸部皆折入於大清。國計愈困,邊事愈棘,朝議愈紛,明亦遂不可為矣!"

在征撫漠南蒙古過程中,努爾哈赤不僅利用蒙古諸部封建主之間的矛盾,而且利用該部各個封建王公之間的內匯,采取不同策略,加以區別對待,從而一個王公一個王公地、一部一部地降服。漠南蒙古降順後金,進“九白之貢”,表示臣服。後金征撫漠南蒙古,組成蒙古八旗,打通從西北進入中原的道路,改變後金與明朝的力量對比,占領更為廣闊的地域,在戰略上取得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