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關滅秦

劉邦告別了懷王,打馬回碭,一路上躊躇滿誌,他為會上自己的決策而興奮,因為從此之後,他不僅出師有名,而且還可獨統一軍,以圖宏業。盡管如此,劉邦仍十分謹慎,今後隻能依靠自己,“勝則稱王,敗則寇”的道理他可是清清楚楚。一到駐地,他一麵令人整頓軍馬,一麵找來蕭何、曹參商議,決定小試牛刀,後圖西進。

數天後,劉邦自碭起兵,揮師向北,破城陽,陷杠裏,連敗秦廷二軍,初戰告捷,全軍士氣高漲,劉邦心中歡喜。

秦二世三年(前207)十一月,劉邦軍又在東郡(今河南濮陽西南)周圍打了幾次勝仗,並收編了楚將陳武,魏將皇欣、武滿的上萬人馬。

二月,劉邦見小試牛刀成功,信心大增,揮軍南下,兵圍昌邑(今山東金鄉縣西北)。昌邑守將據城不降,劉邦正想下令攻打,忽有當地人彭越求見。

彭越,字仲,隱身巨野(今山東西南部,萬福河北岸)澤中,以捕魚為業。因他自幼習武,臂力過人,在澤地少年中頗有威信。他也常率眾人做些打富濟貧之事。及陳勝發難,天下大亂,有人勸彭越說:“現天下豪傑爭先叛秦,君為何不乘機起事?”

彭越聞後一笑,不緊不慢地說:“兩龍方鬥,應靜觀其變!”

轉眼一年,澤中少年有百餘人來找彭越,欲推為首。彭越故意推辭,少年們再三相求,彭越方應允,但與眾人相約,明晨相聚,後至者斬。

次日,人們陸續到來,十幾人後至,中有一人直至日中才到。彭越見狀勃然大怒:“因我年長,諸君定推我為首。昨與大家相約,日出相聚,今遲到者有十幾人,不可盡誅,隻好將最後一人,斬首號令。”

眾人一聽,不禁嘻嘻發笑,遂說:“何必如此,下次按期赴約就是!”

彭越要殺人立威,怎肯輕率了事,當下令人將那少年拖下去,一刀斬為兩截。又命人就地設壇拜神,以首祭旗。自此,亂世中又湧出一位梟雄。數月後,彭越已聚集各地散卒千餘人。聽說劉邦攻打昌邑,遂率人前來助戰。

英雄惜英雄,劉邦見彭越前來相助,心中甚喜,遂合兵一處,架梯攻城。但城上箭石如雨,將士傷亡過多,一時難以攻陷。劉邦決定舍去昌邑,西取高陽(今河南杞縣西)。彭越不願相隨,遂與劉邦惜別,領兵仍還澤中。

彭越已去,但給劉邦的印象頗深。如此虎將世上難尋,而以目前實力,又難以留住彭越,以後又會怎樣呢?

劉邦以奇兵攻陷高陽,駐軍城中,小作休整,並謀劃下一步行軍方案。

高陽有一老儒,姓酈名食其,家貧落魄,無以為生,為裏中監門吏。陳勝、項梁起兵於楚,其屬下有數十人經過高陽。食其聞知姓名,皆以為齷齪小才,不足與其謀事,遂潛身自隱。劉邦駐軍高陽,麾下有一騎士,與酈食其同裏,二人見麵後,食其對騎士說:“我聞沛公素來倨傲,不肯禮賢下士,不知屬實否?”

騎士聞言,反駁道:“裏中傳話不可信,沛公每到一地,都尋訪豪傑俊士,有時還登門求教。”

“照你說來,沛公確有大誌,胸寬容人,若如此,我願相隨左右,你可為我傳話嗎?"

騎士沉思不語。食其又說:“你以為我年老不中用了?見到沛公,你就這樣說:‘臣同裏有個酈生,年六十餘,身高八尺,素好大言,鄰裏稱他狂生,其實他並不狂,滿腹經綸,足智多謀,能輔人成大業。’"

騎士忙搖頭道:“沛公最不喜儒生,有儒冠文士前去求見,他常解其儒冠,當作溺器。在平時談起儒士,也常稱腐儒,笑罵不絕口。怎可以儒者之名往說劉邦?”

“你自管去說,想那沛公必不拒我!”騎士如酈生所言報知劉邦,劉邦見說,令騎士召往。

酈食其被傳入室內,見劉邦坐在**,兩女子正給他洗腳。見他進來,劉邦身體連動也未動。食其見狀,慢慢走到床前,從容長揖而不拜,劉邦仍不動聲色。食其朗聲說道:“足下領兵到此,不知是助秦伐諸侯呢?還是和諸侯一起滅秦?”

劉邦見他儒服儒冠,本心生厭惡之情,聽他又出言不遜,頓生怒意,隨口罵道:“豎儒,尚不知天下苦秦已久,諸侯爭相伐秦,怎麽能說我助秦呢?”

酈食其見劉邦已被觸怒,遂反擊道:“足下既然起義兵誅滅暴秦,為什麽坐著見長者,如此傲賢慢士,何人肯來建言獻策?"

劉邦見來人言辭如此犀利,心知其非等閑之輩,忙命女子退下,自己整衣而起,還之以禮,請他上座,遂問及天下態勢。酈食其看劉邦果能禮賢下士,就從六國成敗開始,一直談到當今天下諸侯滅秦,真是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聽得劉邦佩服不已。當劉邦問及目前如何用兵時,酈食其說:“足下集烏合之眾,收散亂之兵,兵微將寡,欲徑直入關攻秦,這真好比虎口拔牙,依我之見,不如先取陳留(今河南開封市)。陳留乃天下要衝,四通八達,且城中糧草又多,足供軍用。如此,進可戰,退可守,招兵買馬,操練將士,待時機成熟,再進兵關中。我與該縣令有多年交往,願為足下招安,如招安不成,足下可興兵攻打,我為內應。”

一席話,說得劉邦心中大悅,當即請酈食其往說陳留令,自領兵暗中相隨。

酈食其來到陳留,拜見縣令,將勸降之意闡明,豈知該令不為所動,要與城池共存亡。酈食其知不可再勸。時天色已晚,飯後各自回房安歇。半夜,酈食其悄悄地離開縣廷,打開城門,劉邦軍發一聲喊湧進城內。守城軍士見敵軍如從天降,來不及抵抗,便四散而逃。該縣令還高臥未醒,便被亂兵殺死。劉邦入據陳留,一麵張榜安民,一麵嚴肅軍紀,不得擾民。城中百姓見劉邦軍如此仁義,相率折服。

劉邦用酈食其計,攻取了陳留,心中佩服酈食其的神機妙算,遂封其為廣野君,留在身邊聽用。

酈食其有弟名商,勇謀兼備,薦於劉邦。劉邦見其才可用,便命他招募陳留子弟,得四千人,遂拜商為裨將,統領這支人馬,加緊準備,聽令隨大軍西征。

三月,經過休整,劉邦兵圍開封,數日未下,忽聽探馬報,說秦將楊熊自北領軍來援開封。劉邦知道,如楊熊軍至,必兩麵受敵。為此,他撤開封之圍,領軍北擊楊熊。行至白馬(今河南滑縣東),與秦軍前隊相遇。劉邦乘敵立腳不穩,突然出擊,秦兵抵擋不住,向後便退,前隊擁後隊,楊熊收軍不住,也隻得向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方向逃去。楊熊退至曲遇(今河南中牟縣東)東,方收住敗軍,擺開陣勢,準備與劉邦決戰,劉邦追至,見狀,遂傳下命令,樊噲領軍在左,夏侯嬰領軍在右,自統中軍,然後又派周勃、灌嬰領一支人馬,繞至秦軍後,待兩軍大戰正酣之時,從後麵攻擊秦軍。一切布置就緒,劉邦領兵出戰。雙方兵來將往,殺得難解難分。楊熊在自陣之中,看見樊噲連斬自己兩位部將,遂拍馬上陣,欲親戰樊噲。正在這時,陣後忽亂,原來周勃、灌嬰已引兵殺到。秦軍受到兩麵夾擊,隊形頓亂。劉邦乘機催動人馬衝擊,指揮左、右兩軍,將秦軍分割成幾段,圍而殲之。整個戰場,殺聲震天,屍骸遍地,秦軍被殺得四處逃竄,楊熊見敗局已定,遂帶著一股敗兵,殺出一條血路,向滎陽奔去。

這一仗,是劉邦西進以來最激烈的一戰;這一仗,劉邦軍大獲全勝。從這一戰中,劉邦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堅定了滅秦的信心。

劉邦領兵進駐曲遇,獎賞有功將士,殺豬宰牛犒勞全軍。

數日後,劉邦正欲發兵潁川(治所在今河南禹縣),探馬來報,說楊熊因兵敗,在滎陽被二世所殺。劉邦大喜,心想:楊熊已死,秦廷近地已無人阻我,遂下令兵發潁川。

四月,劉邦軍圍潁川郡府陽翟(今河南禹縣)。

陽翟,為一郡首府,城高糧足,且有秦廷重兵防守。劉邦連攻數日,仍未攻破。一日,正在帳中苦思良策,忽帳外來報,說張良求見。劉邦聞張良到來,忙迎出帳外。故人重聚,格外歡喜,二人來到帳內,劉邦遂問:“君何故在此?”

張良見問,說道:“自與公分別後,輔韓王兵略韓地,取得幾城,但遭秦軍攻伐,城得而又失。不得已,在潁川左右,往來出沒,伏擊秦兵。聞公統兵攻打陽翟,特來相投。”

“君來得正好,助我拿下陽翟,我再兵略韓地,以安韓王。”

於是,二人合兵一處,用張良計,火燒城門,方才攻進城去,殺散守兵,占據陽翟。

二人商議,欲發兵滎陽,有探馬來報,說趙將司馬印也想渡河入關。劉邦恐自己落在後麵,急忙領兵北上攻下平陰(今河南孟津縣東),割斷了司馬印西進的河上通道。隨後,又率師往南攻打雒陽(今河南洛陽市東北),不勝,遂進入了輾轅山區(今河南偃師縣東北)。

輥轅山,因山路崎嶇,需盤旋環行而得名。山有輥轅關,地勢十分險要。因人馬難以通行,秦廷沒有派兵扼守,劉邦軍這才得以順利通過。

一過輾轅,就是韓地,劉邦軍過關斬將,勢如破竹,直打到陽城(今河南登封縣東南告城鎮),奪得戰馬千餘匹,攻陷城池十餘座。至此,韓地已平。劉邦令韓王成留守陽翟,自己帶張良攻取南陽,欲從武關進入秦地。

六月,南陽郡守齡,聞劉邦軍來,領兵在擘縣(今河南魯山縣東)東攔截劉邦,被前隊先鋒樊噲殺敗,退守宛城(今河南南陽市)。

宛城本南陽郡首府,城池堅固,又有重兵防守。劉邦急於入關,遂從城西繞道而過,直撲武關(今陝西商南縣西北)。

大軍行至丹水(今河南淅川縣西),張良催馬趕上劉邦,諫道:“公不攻宛城,欲急於入關。前邊路險,秦兵又眾,若不下宛,前有秦兵阻,後有宛兵追,使我處於前後夾擊的境地,那時就危險了。不如回軍取宛,方可無後顧之憂。”

劉邦聽後猛然醒悟,忙說:“虧君提醒,否則我將犯下大錯!”

遂令大軍停住。天黑後,率領各路人馬,偃旗息鼓,繞道返回宛城,將城池團團圍住。

天剛放亮,鼓聲震天,號角齊鳴,劉邦軍發起了攻勢。

南陽守齣,本以為劉邦軍已繞路西去,放鬆了戒備,回府安睡。忽被城外鼓角之聲驚醒,忙領人登上城樓一看,頓時嚇得魂飛魄散。城下敵軍如蟻,層層將城池圍住。城雖牢固,但要守住已不能。左思右想難有良策,遂拔劍在手,大聲喊道:“兵臨城下,早晚要死,不如早死?”說完欲揮劍自刎。

“且慢動手,還不到死的時候。”

齣回首一看,見是舍人陳恢,驚問:“君不叫我死,難道有良計可施?"

“臣素聞劉邦寬厚。今天下已亂,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公不如歸順劉邦,既可保住自家性命,又可使全城百姓免受戰亂,豈不一舉兩得!”斷沉思半晌,遂下決心,說:“就從君計,煩君為我說之。”

劉邦正欲下令攻城,有報說城內陳恢求見。劉邦令請入帳內。

恢見到劉邦,拱手一禮,遂說:“聞楚王有約,先入關者,可封關中王。今足下留攻宛城,宛郡縣連城數十,吏官更眾,都以為降者必死,故不得不力守其城。足下即使兵精將廣,要攻下宛地,定傷亡不少。若舍宛不攻,引兵西進,宛兵必隨在後,如此、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勝負難以料定。為足下想,不如招降郡守,封他官爵,令他仍守宛城,為西進人馬通道輸糧,然後再領宛城士卒,一同西行,前途各縣,聞訊後就會開城而降。這樣,足下西進障礙就會消除了。”

劉邦、張良聽後連連稱善:“君言甚善,請回報郡守,就按所說辦理!”七月,南陽郡守齡降,劉邦引軍入城,封齣殷候,仍守宛地。封恢千戶,輔齣理政。隨即整頓宛城兵馬,準備西進。

數日後,劉邦領兵出宛城,經丹水,下胡陽(今河南唐河縣南),過酈(今河南內鄉縣東北)、析(今河南內鄉縣西北),沿途城邑,果然聞風而降。劉邦又嚴令將士,不得掠擾百姓,所過之地,人們生活如舊,秦民皆喜。為此,劉邦軍**,直撲武關。

當時通往關中的道路主要有兩條,北有函穀關,南有武關。既然稱“關”,就有地勢險峻,易守難攻之意。

八月,劉邦軍逼近武關。守關秦將,被大兵壓境驚得束手無策,急忙整頓老弱殘卒上城守關。但又怎能擋得住來敵的兵擁將勇。劉邦軍沒費多少力氣,便將守關秦兵殺散,奪取了進入漢中的隘口——武關。

劉邦入關的消息,震動了秦廷。那陰險狠毒的趙高,自殺李斯後,威權日重,為鎮服群臣,他以獻馬為名,將一隻鹿牽至二世麵前,說是“馬”,二世說道:“丞相錯了,如何指鹿為馬?”遂問左右,有的默不作聲,有的順趙高之意說是“馬”,有的直言說是鹿。事後,直言鹿的大臣,逐個被趙高加上種種罪名,或斬於市曹,或係於獄中。自此,宮內外大臣,談到趙高,各個噤若寒蟬。及劉邦、項羽率軍西進,趙高還是一手遮天,到劉邦入關,鹹陽**他才惶恐了,稱病躲在家中,幾天不朝。

秦二世聞訊,預感秦廷將傾,驚得寢食不安,連派使臣責問趙高,令他入朝議事。

趙高文不成,武不會,專靠權術,欺上壓下。在敵兵壓城城欲摧的時刻,他又能做些什麽呢?

他苦思出一條毒計:嫁禍胡亥,殺死二世,以此為條件,找劉邦議和。

他找來了死黨季弟郎中令趙成,女婿(他本閹人,何來女兒?但史書確如此記載)鹹陽令閻樂。對他們說:“素日皇帝不聽諫,今事急,欲加罪於我家,我們豈能坐以待斃?我想廢掉胡亥,改立子嬰。子嬰仁厚,百姓悅服,或能轉危為安?"

二人聽後暗驚,因懼於趙高,隻好說:“全憑丞相做主。但不知如何行事?”趙高遂道:“成為內應,樂為外合,內外動手,還怕大事不成!”“宮有衛士,如何能進入宮中?”閻樂有些不解。

“就說宮中有變,引兵入內捕賊。如果衛士阻攔,殺掉硬闖也要進入宮中。”

趙成與閻樂受計而去。趙高怕閻樂中途有變,令人將閻樂母接入家中,作為人質。

閻樂見母被押,隻得領千餘卒直奔望夷宮。宮前衛令、仆射見閻樂引兵來,忙問何事。閻樂也不搭話,命人上前將他們綁了,隨口喊道:“賊人已入宮內,為何不加阻攔?”

這是殺頭之罪,衛令如何不辯!“宮外有衛隊駐紮,日夜巡邏,哪來什麽賊寇,敢擅入宮中?”

閻樂見衛令爭辯,大怒,上前一刀將其砍死,帶人闖入宮內,邊走邊令士卒射箭。苑內、殿中的侍衛、郎官、閹人、奴仆,驚得四處逃走,有些衛士上來阻截,因寡不敵眾,統被殺死。這時,在宮內的趙成自內迎出,引閻樂往內殿走去。一入殿門,閻樂一箭射去。正中胡亥坐帳。胡亥驚起,忙呼左右護駕,但人已逃散,隻有一太監聞聲趨出,伴胡亥逃往內室。胡亥急問:“外邊出事,為何不早報我?”

太監忙答:“臣不敢言,才得偷生至今。如臣早報,還能活到現在?”語音剛落,閻樂、趙成已領人擁入室內。閻樂、趙成向前幾步,用劍指著胡亥說:“陛下暴虐,濫殺無辜,天下已共叛陛下,請陛下自作打算?”

“你們是何人所派,膽敢闖宮殺人?”胡亥的皇威還在。“我們奉丞相之命,前來殺你?”閻樂和盤托出。

胡亥聽後如天雷轟頂,驚得癱於座上。往事如泉,湧入腦海:悔、恨、怒、怨,還有何用?事已至此,隻有先活下去,再圖良策。

“請轉告丞相,我願退位,隻求一郡之主不知可否?”

閻樂不準。

“那我就求一個萬戶侯?”胡亥退了一步。閻樂仍不準,胡亥雖絕望,但仍抱一絲生機。“如我與妻子願做普通百姓呢?”

閻樂還不準,遂說:“臣奉丞相之命,前來誅陛下,事已明了,何必多言?”說完,領卒向前,欲殺胡亥。

胡亥徹底絕望了,他也徹底醒悟了,但卻為時已晚。世上的事就是有些怪,有些人,生時養虎為患,死時方大徹大悟,大者亡國,小則害己,有的還為後世留下了千古罵名。

胡亥料不可免,便橫起心腸,大呼一聲:“丞相誤我!”遂拔劍自刎。趙高聽說胡亥已死,搶得傳國玉璽,召集群臣,說:"二世殘暴無道,今已自刎身死。公子嬰素來仁厚,應當嗣立,但今六國複立,秦地狹小,不應空沿帝號,可依前稱王為是。”

群臣心中反對,但迫於趙高的威懾,也隻好如此。遂立子嬰為秦王,像百姓一樣,葬胡亥於杜南宜春苑中。

九月,子嬰被立,需齋戒五日,朝拜祖廟,接受玉璽。子嬰自思:趙高弑主,大逆不道,此人不誅,將來必定篡位。但環顧群臣,又難尋可信之人,於是找來二子,議道:“趙高殺二世於望憲宮中,恐群臣誅之,表麵立我。我聽說他遣人與楚相約,欲滅秦宗室而稱王關中。他請我朝拜祖廟,是想在廟中殺我。我若稱病不行,他必來親自請我,到時,你們隱在左右,見機殺掉趙高。"

告廟之日,趙高久不見子嬰前來、遂派人數次催促,但子嬰稱病不出。趙高隻好親自前往接駕。下馬入門,見子嬰伏案而睡,說道:

“宗廟重事,王為何不行?”

話未說完,子嬰二子從左右奔出,揮刀向趙高砍去。趙高還未反應過來,便已成了刀下之鬼。

子嬰已誅趙高,立即召見群臣,曆數趙高罪狀。群臣早恨趙高入骨,齊稱子嬰聖明,趙高死有餘辜,應誅滅三族。於是,子嬰派衛隊將趙係親屬,如趙成、閻樂等人,一並拿獲,俱斬於市曹之中。事畢,子嬰登大位,調兵遣將,往據燒關。

燒關(又名藍田關,在今陝西藍田縣東南),位於鹹田東南,是進入秦都的最後關口。如燒關失守,鹹陽就會不攻自破。所以子嬰將大半部兵馬,布於燒關之上。

這時,劉邦軍已抵燒關。帳內,劉邦正召張良、酈食其商議攻關之策。

“此前,趙高遣使來,說要與我共

王關中,被我叱回。現趙高被殺,子嬰自立,派大兵扼守關口,我欲強攻,不知二位有何良策?"

張良進言說:“秦兵尚強,不可強攻。我聞守關秦將,乃一屠家子。商賈重利,公可派人持重金前往秦營收買秦將,一麵遣士卒在燒關四周,登山張旗,作為疑兵。如此,秦將內貪外怯,必敗無疑?”

劉邦連稱妙計,一麵派酈食其持寶往說秦將,一麵撥士卒數千,乘夜潛入山上,遍樹楚旗,到處為炊。秦將登關四望,見滿山都是楚兵,嚇得膽戰心驚。正在這時,酈食其叩關求見,送上諸多珍寶。秦將見寶心喜,忙問:“我與劉邦素無來往,何故送上眾多寶物?”

酈食其本是能說之人,遂答:“沛公已仰大名,一則備物致意;二則通告將軍,滅秦隻在咫尺之間,如將軍願為將死之秦守關,沛公有精兵數十萬,當與將軍相見。想將軍為識時務者,故先禮後兵,請將軍明示。”

秦將聽後,當即表示願與劉邦同攻鹹陽。

酈食其回報劉邦,劉邦大喜,欲複令食其入關定約,張良又出來阻攔:不可如此,這隻是秦將一人之意,其部下未必肯服。不服必生亂,到那時我軍就危險了。不如乘敵鬆懈,攻其不備,定可獲全勝。”

劉邦認為張良言之有理,便依良計,派大將周勃,帶兵萬餘,潛越蕢山,繞到燒關之後,以奇兵攻取關口,自引大兵正麵接應。

夜色朦朧,周勃軍在向導的帶領下,穿林越嶺在向關後運動。燒關上,秦兵毫無戒備,主將在等酈食其前來續約。

天剛放亮,秦營後突然鼓號齊鳴,殺聲震天。周勃領兵衝上燒關,將睡意未解的秦兵殺了個措手不及。慌亂中,秦將倉促應戰,被周勃一刀劈為兩段。主將被殺,秦兵更亂,除被殺、投降的,其餘人等紛紛逃往藍田。

劉邦奪取了燒關,以成從南向北俯視鹹陽之勢。他站在關口最高處,目視北邊鹹陽城,秋風揚披風,左手握劍柄,大有王關中之姿。他下令,乘勝追擊,推翻秦廷。

大軍行至藍田縣南,又有秦兵擋住去路。此時的劉邦軍已今非昔比,有眾十餘萬,且一路過關斬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士氣正旺,一陣衝殺,便將秦軍打敗,自此,沿路無阻,直至霸上(今西安市東)。

漢高帝元年(前206)十月,劉邦修招降書一封,派人送往秦廷。

子嬰已聞劉邦兵臨城下,朝中官員不少聞訊而逃。自知已到山窮水盡之地,自己也無力回天。想起祖上基業即將完結,不禁潸然淚下。遂提起筆,寫好降書,遣人呈與劉邦。

出降之日,子嬰帶領文武官員,駕著素車,乘著白馬,用帶套頸,捧著傳國玉璽,行至軹道(在鹹陽城外東北),等候劉邦。

劉邦整頓兵馬,列隊而進,行至子嬰麵前。子嬰見到劉邦,遂跪地請降。劉邦接了玉璽,令其起身,隨同入城。這時,諸將中有人請殺子嬰,劉邦說:“懷王命我入秦,因我寬容大度,子嬰已降,殺其不祥,請勿多言!”遂命大軍,開赴鹹陽。

可憐子嬰,隻做了四十六天的秦王,便成了劉邦之俘!可喜,秦王朝滅亡,曆史又向前邁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