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荊州”

曹仁北退之後,周瑜攻合肥,打江陵,自領南郡太守。屯江陵;程普為江夏太守,屯沙羨(今漢口西南);呂範為彭澤太守;呂蒙為尋陽令。這樣,孫權便完全控製了西起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南)、東至尋陽(今江西九江)的長江防線。劉備助戰有功,分得南郡江南岸地區,改名“公安”,暫且立足,積聚實力。

打敗了共同的敵人之後,“聯盟”不再緊密,孫劉兩家的矛盾立即表現出來。

東吳上下一致認為曹操是他們打退的,東吳理所當然應轄荊州。因此,在如何對付劉備方麵頗費腦筋。

第一,使其居於狹小地區之內。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給劉備,劉備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今湖北公安)。

需要提及的是所謂南岸地並不是許多人所說的長江以南所有荊州四郡的地盤,而是南郡的長江以南的近江地區。“……周瑜分南岸地給備者,即指油口立營之地,非謂江南四郡也。若已給江南四郡,又欲兼得江漢間四郡,將置周瑜、程普於何地乎!(時,周、程二人分領南郡、江夏太守)且公瑾方深忌先主,上疏以畏割土地為慮,豈肯遽給四郡乎!是南岸之地僅限於油口立營之地無疑。”

第二,設法將劉備羈留於東吳。史載,劉備為求土地,到京(京口,今江蘇鎮江)見孫權,周瑜上疏給孫權說:“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雄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關、張),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但魯肅深謀遠慮不同意扣留劉備。當他聽到呂範勸孫權扣留劉備的話後,立即表示反對,於是勸諫孫權說:“將軍雖神武,然曹公威力實重,初臨荊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備,使撫安之。多操之敵,而自為樹黨,計之上也。”

孫權同意魯肅的主張,“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劉)備難卒製”,沒有接受周瑜和呂範的意見。

據說,劉備後來得知東吳曾有扣留之議,因而問龐統:“卿為周公瑾功曹,孤到吳,聞瑜密有白事,勸仲謀(孫權)相留,有之乎?”龐統回答:“有之。”劉備不禁後怕,驚歎說:“孤時危急,當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時孔明諫孤莫行,其意獨篤,亦慮此也。孤以仲謀所防在北,當賴孤為援,故決意不疑。此誠出於險塗,非萬全之計也。”劉備對此頗為感慨。

第三,允劉備向南發展。既然不能將劉備羈縻於吳,自然就得允許他有立足之地。《江表傳》載:“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備。備以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安民,複從權借荊州數郡。"

所謂“借”,是站在孫吳的立場上說的,可能是魯肅最先提出來的。所以,《三國誌·吳主傳》載:“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唯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

“借荊州”的決策,基於當時的形勢對於孫劉兩家都是有利的,也是比較正確的,從曹操對此的態度可以驗證此決策的正確性。據說,“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