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戰赤壁

周瑜領命之後,率軍火速出發在樊口與劉備會合。據載,劉備派諸葛亮求援,心情急迫,但對於能否成功,缺乏信心。《江表傳》說:“備從魯肅計,進住鄂縣之樊口(在今湖北鄂州西北)。諸葛亮詣吳未還,備聞曹公軍下,恐懼,日遣邏吏於水次候望權軍。吏望見瑜船,馳往白備,備曰:‘何以知非青徐軍(指曹操的軍隊)邪?’吏對曰:‘以船知之。’備遣人慰勞之。”劉備當時狐疑的心情躍然紙上。

周瑜為人恃才傲物,他對慘敗之後的劉備不屑一顧,對劉備派人而不是親自“慰勞”很不高興。因此,他讓劉備派來的慰軍使者帶口信給劉備:“有軍任,不可得委署,倘能屈威,誠副其所望。”

關羽、張飛對於周瑜如此以下傲上、口氣強硬的態度很是氣憤。在這一點上,劉備的確比關羽、張飛更有頭腦,劉備畢竟是劉備,他的確是一位能屈能伸的人物。他急忙對關羽、張飛說:“彼欲致我,我今自結托於東而不往,非同盟之意也。”於是,劉備親自乘小船前往。

劉備會見周瑜,劉備問:“今據曹公,甚為得計。戰卒有幾?”周瑜曰:“三萬人。”備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觀瑜破之。”劉備希望讓魯肅、諸葛亮一起參加會談,周瑜斷然拒絕:“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見子敬,可別過之。又孔明已俱來,不過三兩日到也。”周瑜盛氣淩人,劉備唯唯諾諾,在這樣的氣氛中結束了會談。

劉備與周瑜會談以後信心依然不足,擔心拒曹失利,偷偷地為自己留了一手,使自己在兵敗之時能有退路。史載,劉備“雖深愧異瑜,而心未許之能必破北軍也,故差池在後,將兩千人與羽、飛俱,未肯係瑜,蓋為進退之計也”。

劉備本來“情急”而主動求援結盟,而又心懷異慮,不將主力開赴前哨,更不願將自己的軍隊歸周瑜指揮,反映了劉備詭詐的一麵。實際上,這恰恰就是劉備的心理寫照。他新敗之後,心懷餘悸,沒有信心能以三萬人抵十數萬之眾;他多次戰敗殘兵有限,不能把僅有的數千兵押在這勝負難卜的最後的賭注上;無論從哪方麵來說,他都輸不起了。如果他再次遭遇失敗,不能不考慮自己的後路。

赤壁位於今湖北蒲圻西北,隔江與烏林(今湖北洪湖市東北)相對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劉備“並力”,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順水而下的曹軍相遇。據載,建安十三年(208)十月十日,兩軍剛一接戰曹軍失利,被吳軍擊敗。

強大的曹軍為什麽剛一交戰就失敗了呢?直接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曹軍不習水戰,在船上站立不穩;二是軍中疫病流行;三是曹軍輕敵,指揮失誤;四是江麵狹窄,曹軍雖人數眾多,但無法施展,這些原因使本處於優勢的曹操遭到失敗。

曹操首戰失利,不得不停止前進,把軍隊退到長江北岸,全部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形成對峙之勢。

當時正是隆冬時節,朔風凜冽,戰船顛簸,曹軍將士不習舟楫,眩暈不止,又加軍中疫病流行,自然減員甚多,戰鬥力大損。為了解決戰船顛簸、士兵暈船之苦,曹操下令用鐵鏈把戰船連鎖在一起;此時陸軍亦陸續到達,也在岸邊紮營。曹操的目的是想暫作休整,待春暖花開,再謀進取。想出這樣的辦法,把戰船連鎖在一起固不可取,但在戰鬥力甚弱的情況下暫作休整,應該說是可取的。問題是他存在輕敵思想,總以為大兵壓境,足以威懾對方,以至於缺乏應有的謹慎,料事不周最後導致赤壁慘敗。

曹操、周瑜兩軍隔江相望,曹操連鎖戰船的事自然瞞不過周瑜。周瑜部將黃蓋向周瑜獻火攻之計,黃蓋對周瑜說:“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采納了黃蓋的計策,並設黃蓋詐降之計,以便接近曹軍戰船。然後縱火燒之。

黃蓋立即修降書一封,派人送給曹操,書稱:“蓋受孫氏厚恩,常為將帥,見遇不薄。然顧天下事有大勢,用江東六郡山越之人,以當中國百萬之眾,寡不敵眾,海內所共見也。東方將吏,無有愚智,皆知其不可,唯周瑜、魯肅偏懷淺戇,意未解耳。今日歸命,是其實計。瑜所督領,自易摧毀。交鋒之日,蓋為前部,當因事變化,效命在近。"

曹操對此深信不疑,認為黃蓋歸降,實屬情理中事。為了慎重,他還特別召見送信人,認真審問了一番。相信這位送信人絕非等閑之輩,必定有膽有識,把黃蓋欲降之意表述得天衣無縫。於是,曹操讓送信人向黃蓋轉達他的口諭:“蓋若信實,當授爵賞,超於前後也。”並約定歸降時的信號。看來,當時並未約定具體日期。

周瑜、黃蓋得知曹操允降,立即著手進行戰鬥準備,“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又“豫備走舸,各係大船後”。萬事俱備,隻欠東南之風。

這期間發生了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傳說有一天清晨江麵上大霧彌漫,諸葛亮命人準備數條戰船,上載稻草人,著士卒服向曹軍進發,曹軍朦朧之中,以為東吳來襲,急忙調弓箭手向東吳船上放箭,箭如飛蝗,稻草人身上中了無數支箭,於是,東吳兵轉過船頭撤軍,諸葛亮得了數十萬支箭,事後,曹操才大呼上當。這就是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其實,時值隆冬,多刮北風,但按氣象規律,嚴寒數日之後,亦常間有稍暖之日,風向也可以變為東風、南風、東南風。據說,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208年12月7日),這一天天氣轉暖,黃昏時分刮起南風,及至午夜風急,黃蓋率船隊出發,以十艘並列向前,其餘的船隻緊隨其後,到了江的中心,眾船舉帆,黃蓋手舉火把,告訴部下,使眾兵齊聲大叫“我們是來投降的”。曹軍將士毫無戒備,“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離操軍二裏許,黃蓋命令各船點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飛埃絕爛,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柴”。頃刻之間,“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周瑜等人指揮水軍戰船,隨繼其後,擂鼓大進。曹軍大潰,戰船被燒,大火燒到岸上,岸邊的營寨也燃起大火,人馬燒溺死者不計其數,曹操知道不可久留,於是下令自焚餘船,引軍西走。

應指出的是,曹操的很大一部分船隻實是自己在退軍途中燒毀的。《三國誌·周瑜傳》注引《江表傳》載:“瑜之破魏軍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後書與孫權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這裏雖然有自我解嘲的成分,也說明了一些事實。所以,《三國誌·郭嘉傳》也記載了這件事:“太祖(操)征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歎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巴丘,山名,在湖南嶽陽市湘水右岸;巴陵,即今湖南嶽陽。嶽陽距赤壁、烏林不下百裏之遙,可見曹操燒船的目的是為了避免以船資敵,自燒戰船是出於一種戰略需要。

劉備的主要作用在陸戰方麵。據說,周瑜在謀劃水戰的同時,派兵在烏林一側登陸,劉備也取道蜀山(今湖北嘉魚境)向烏林進發,所以他們能在曹操敗退之時形成共同追擊之勢。

曹操的戰船燒毀之後,“引軍從華容道(在今湖北監利東)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幸遇張遼、許褚前來接應,才化險為夷。應該指出的是曹操在華容道並沒有遭到劉備軍的伏擊,更沒有關羽放走曹操這件事。據載,“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正如曹操所料,劉備晚了一步,曹軍已過,他才趕到,雖然放了一把火,但是已沒有任何意義。

周瑜、劉備水陸並進,追趕曹操,直至南郡(治江陵)城下。操軍被燒殺溺以及染疾而死,死者大半。曹操兵敗,又恐後方不穩,於是留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守江陵,折衝將軍樂進守襄陽,然後率殘部撤回北方。

赤壁之戰,以曹操失敗而告終。赤壁一戰,劉備打了個徹底的翻身仗,一掃恐曹症和終年的晦氣。曹操敗走華容道時還對劉備這個老冤家念念不忘,大笑劉備不知道在此設埋伏用火攻。

周瑜、劉備將曹仁等人包圍在江陵城中一年有餘。劉備在周瑜攻奪江陵和擊敗曹仁於夷陵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此,周瑜確曾“以二千人益之”,說明他們有過軍事上的聯合行動。他們的聯合行動,迫使曹仁孤城難守,最後主動放棄江陵,退守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