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曹操

劉備逃離曹營,如魚得水,迫不及待地打起反曹旗號,軍至下邳殺死曹操所置徐州刺史車胄,再一次做了徐州牧,然後留關羽行下邳太守事,自還小沛。史謂:“備到下邳,殺徐州刺史車胄,反。”一個“反”字,表明劉備與曹操徹底決裂了,自此成為終生敵人。

實事求是地說,劉備投靠曹操,隨操入許,收獲頗豐。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他不僅成了被朝廷正式承認的豫州牧,封宜城亭侯,而且先後得為鎮東將軍、左將軍。這樣,他在曹操的“幫助”下,也成了正式“拜爵受命”的人物。這對劉備而言是一筆難得的政治資本,因為在當時,這樣的身份,於欲乘天下大亂謀大事者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從此,劉備也可以堂堂正正地舉起受命“為國除賊”的旗幟了。

劉備複還小沛,東海昌豨(昌霸)及郡縣大多叛操歸劉備。劉備實力迅速壯大,兵馬很快發展為數萬人,他認為同袁紹聯合才是明智之舉即“遣從事北海孫乾自結於袁紹”,連兵共同對付曹操。

形勢的發展對曹操很不利,曹操由於決策錯誤將劉備放虎歸山,又增加了一股新的敵人,成了腹背受敵之勢。曹操遣司空長史劉岱、中郎將王忠討伐劉備,卻無功而返。劉備傲氣十足地對劉岱等揚言,像你們這樣的人來一百個對我也沒辦法,即使曹操自己來,勝負也未可知。

此時,北方政局漸成曹操袁紹兩大軍事集團對峙之勢,劉備夾在中間,情況不容樂觀,遠比他第一次得徐州時險惡。建安五年(200)正月,董承衣帶詔事暴露,曹操殺董承及王子服、種輯等,夷其三族。此時,曹操亦知劉備參與其中,更知劉備其人,欲謀大事,不可不除。因此決定趁袁紹遲疑未發之際,親自率兵討伐劉備。劉備此時已成為曹操的眼中釘,他擔心自己在與袁紹決戰的時候,遭到劉備突襲,曹操清楚地認識到劉備的威脅遠在袁紹之上,今成都蜀錦不鏟除,後必為患。他深知袁紹行動遲緩,並且袁紹對劉備遭襲會袖手旁觀,不會出手相救。

當時,曹操已經率軍駐紮官渡,諸將都不同意他親征劉備,他們說:“與公爭天下者,袁紹也。今紹方來而棄之東,紹乘人後,若何?”曹操對大家解釋說:“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郭嘉支持曹操的決定,說:"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此存亡之機,不可失也。"

曹操很快與他的部下達成共識,立即率兵東進,打了劉備一個措手不及。當時劉備錯誤地估計了形勢,認為曹操正與大敵袁紹對峙,不能東顧;及至探子來報曹操兵馬即到,才慌了神。劉備以為曹操傾力於官渡,無暇東傾,疏於防範,不料強敵壓境,倉促應戰,很快被擊潰。他再一次拋棄家眷,狼狽逃命。這一次戰爭,關羽也被曹操生擒活捉。

袁紹企圖趁機有所作為,謀士田豐就建議過他趁曹操後方空虛,出兵突襲,但袁紹聽不進去,失去良機,曹操的戰略意圖完全實現,達到了他的目的。

劉備兵敗,無處安身,隻有北奔袁紹一條路可走。於是急走青州見袁紹的兒子、青州刺史袁譚,劉備從前曾推薦他做茂才。通過袁譚投靠了袁紹。

曹操正月出征,當月凱旋班師回官渡,大約隻有十數天的時間即解決了劉備的威脅,免除了兩麵作戰的危險,為後來擊破袁紹掃除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