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又稱見人恐懼症,是恐懼症中最常見的一種,約占恐懼症病人的一半左右。表現為怕與人見麵、談話,見人就緊張,麵紅耳赤,顫抖,因之常獨居屋內避不見人。

如果他人是一個朋友、合作夥伴或陌生人,那是用不著害怕的;如果他人是一個考官,擁有評判、打分甚至決定命運的特權,就會讓人覺得害怕。社交恐懼症患者顯然是把別人當成考官了。中國人愛麵子,他人都是考官,因為人人都有權力評判別人,個人的行為往往會被他人的評判所左右。

奇怪的是,社交恐懼症患者最怕的人是高官和美女。高官代表權力,美女代表性。當然,官不一定要多高,隻要社會地位高於患者,就會讓人覺得害怕。有一位患者說自己怕所有的人,問他嬰兒怕不怕,他說不怕;問他三歲孩子怕不怕,他也說不怕。原來,隻要年齡和他差不多或比他大,他就怕。中國人喜歡論資排輩,年齡也是一種權力。

怕美女的性質有所不同,一般都是對美女有非分之想,又覺得這種想法不現實,“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想把這種想法壓下去,心理專家稱,社交恐懼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其病因很多,多數患者是源於心理上的不自信。據介紹,一些患者因家庭背景或自身有某些缺陷,從而產生自卑心理。有的人曾遭到別人的嘲笑,自尊心受到打擊,心理上開始拒絕與外界溝通。久而久之,形成了社交恐懼症。專家提醒,治療社交恐懼症應從樹立自信心做起,重新喚起患者對自我的肯定和認識,如果病情較重,可用適量藥物治療,以此來消除心理緊張和緩解生理不適,幫助患者以健康、積極的心態麵對人生。

生活當中,你不可避免地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特別是那些身處職場的年輕人,社交是展示風采的重要方麵,可能需要和重要人物交談,在公眾場合發表你的觀點,出現在談判、酒會、晚宴等各種社交場所。但是,你總是不由自主地退卻,或硬著頭皮去了,卻因表現失態而讓好機會白白溜走。你懊惱、後悔,可當下一個機會出現的時候,你又開始膽怯、猶豫、心慌、手顫,久而久之,自信心在一次次窘態中消耗殆盡。

日本人把社交恐懼症稱作“恐人症”,真是太貼切了。不要小看了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已是繼抑鬱症和酗酒之後排名第三的心理疾病,這可能是因為現代人麵臨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網絡時代的來臨,為人們帶來了新的社交領域,若長期沉溺於網絡上虛擬社會的社交活動,則會減弱與真實社會中人與人的直接交流的社交技巧。

美國著名精神病學教授戴維·西漢先生認為,社交恐懼症和心理、生理兩方麵的因素有關。其中,以心理因素最為常見。比如,從小性格受到壓抑,害怕被別人拒絕,非常自卑,都可以導致一個人產生社交焦慮症。

過於沉湎於網絡的人,也容易產生社交恐懼症。人是群居的動物,生存與發展都離不開與現實和社會的直接接觸。一味地依賴網絡,就沒有機會在直接接觸中培養和訓練自己處理現實事務的能力,能力的下降進而會引發對現實生活的懼怕與退縮心理。網絡其實就像人類發明了飛機就可以乘飛機旅行一樣,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不過,假如一個人乘上“飛機”就再也不肯“降落”,那麽他就有可能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

對於那些具有社交恐懼症的人,編者的建議是火速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指點。對於那些輕度的社交恐懼者,不妨先自我診斷一番。如果是沉溺於網絡,那就得戒除網癮了。如果是心態上的不自信,就努力多給自己一些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