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間的6個交涉原則

千裏難尋的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若懂得了與朋友交涉的原則,你會發現朋友並不是千裏難尋。

信任為本

信任既包含你對友人的信任,也包括友人對你的信任。朋友之間最基本的態度就是信任。如何贏得友人的信任呢?

當別人委托你做某件事時,你應該盡力去幫別人完成,不管對方是鄭重其事地囑托,還是口頭上的請求,你都應該當做自己的事情一樣來處理。如果實在難以完成,應盡力完成力所能及的部分,並向對方說明不能完成的理由並表示歉意,這樣你就會贏得對方的信任。

當你委托友人辦事時,要充分信任對方,委托給他的事情讓他以自己的方式去處理,如果對方不能完成,並誠懇地闡述了理由,就應向對方致謝之後再另想辦法。

理解作橋

朋友之間還需要理解,理解是朋友之間的橋梁,了解你的朋友,會使你的朋友對你推心置腹,為你兩肋插刀。

春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從小就是很好的朋友。長大後鮑叔牙要管仲同他一起去做生意,管仲覺得家裏窮,沒有本錢,很艱難,鮑叔牙便拿出自己的錢與管仲合夥做生意,當管仲賺到的錢多得了一些時,鮑叔牙理解管仲上有老下有小、家境不寬裕的處境,絲毫不為此感到不平。後來,他們都成了齊國的官員,鮑叔牙在任時間長,官職卻比管仲低,別人為他不平時,他自己卻很理解管仲,準備辭職以減輕管仲的壓力。無怪管仲感歎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君也!”管仲與鮑叔牙的友情,被譽為“管鮑之交”。

君子之交,貴在相互理解。穩固的友情是建立在充分理解之上的,因此要充分理解你的朋友,不要隻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想問題。

寬容以待

寬容是一種博大而深邃的胸懷,是人類的最崇高美德之一。《菜根譚》中有一句話:“處事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根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這是很有道理的話。

這個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有道德高尚的君子,也有勢利卑鄙的小人,人們之間發生衝突摩擦是難免的。但是以不同的態度對待衝突摩擦,卻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有的人心胸狹窄,小仇必報,一點小的衝突也會上升為大的矛盾。而有的人則心懷寬廣,容忍為先,善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人們覺得他易於接觸,因而朋友眾多。

另外,得理不饒人絕對夠不上寬容的美德。寬容的人,就算真理在手,與朋友交涉時也要把調子降低三分,在不動怒的情況下和顏悅色地說服朋友。這樣,你們的友情才能夠得以維持,朋友也會認為你是一個心胸豁達的人。

錢財分開

有些朋友之間由於交情很好,往往不計較財物,“有錢同使,有衣同穿”,剛開始時感覺不錯,時間長了往往會出問題,由於兩個人開銷會比一個人大,往往會在這方麵誰多出了錢,那方麵誰多占了東西等小問題上產生矛盾,久而久之,影響感情。

俗話說,親兄弟,明算賬。朋友之間的財物盡量不要混用,友情好是一回事,財物又是另一回事,在財物使用問題上,朋友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各人處理各人的財物,朋友之間隻講友情,不講錢財,這樣會避免一些可能發生的摩擦與衝突。

有借有還

朋友之間應該相互幫助,但在接受別人幫助時應注意一個“借”字,如果你聲明是借的東西,或者是對方聲明借給你的東西,那你無論如何也應該記得還他。

借東西最普遍的是借錢,當你有困難時向朋友借了一筆錢,應時刻記住這筆欠款,一有餘錢馬上歸還,哪怕是一部分一部分地歸還也行,讓對方知道你有還錢的意思非常重要。特別應該忌諱的是借了朋友的錢之後,送給朋友一堆等價的實物或請朋友吃飯,還錢的事就不提了,這樣朋友會認為你還欠他的錢。因為朋友不見得想買實物或請客吃飯,你實際上替他花了一筆不情願的錢。

借朋友的東西也應該及時歸還。如果是借了平時經常用的東西,用完應立即歸還。如果是借平時不常用的東西用一段時間,則應跟朋友說明歸還時間,及時歸還。在使用朋友的物品期間,應注意保存好朋友的物品,盡量保持原狀歸還物主。

懂得遷就

做人應該有原則性,但是在某些條件下,適當地遷就一下朋友也是有必要的。

有時,由於某種客觀因素幹擾,別人雖然心存一片好心,卻幫你壞了事,對於這樣的情況,不要過多責怪別人,事情既然已經過去,就不必太過糾纏。但是如果事情嚴重傷害了自身的利益,則不能隨便遷就了,而應根據事態的後果,酌情予以合理的追究,要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適當的“遷就”可以使你心胸寬廣,使別人對你產生敬意,也可使你遠離那種朋友之間耿耿於懷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