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最大的麥穗

柏拉圖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弟子,他和兩個同窗曾向蘇格拉底求教——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好夥伴。

蘇格拉底沒有直接回答弟子們的問題,他帶著3個徒弟來到一片麥田地,讓弟子在麥田裏每人選摘一支最大的麥穗拿在手中,但是有條件,就是不能走回頭路,還有就是隻能摘一支。

那兩個弟子中的一個,剛走幾步就摘了自己認為最大的麥穗,結果後悔地發現,前麵還有比手裏這支還要大很多的麥穗呢。

另外一個弟子,從一開始就左顧右盼,東挑西揀的,一直挑啊挑,挑到了終點才發現,後麵幾個最大的麥穗被自己錯過了。

柏拉圖吸取了兩位同窗的教訓,在走過麥田的1/3時,就已經將麥穗分出大、中、小三類了。柏拉圖再走麥田的1/3時,開始驗證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到了麥田的最後1/3時,柏拉圖選擇了屬於大類中的一支美麗的麥穗,采摘在手中。

蘇格拉底點了點頭。

奇異風向標:其實,同學們,從麥穗理論裏麵,我們更應該學會把頭歪歪,換位思考。當我們手握麥穗在麥田裏尋找下一個更大的麥穗時,同樣的,我們也是別人手中的麥穗!我們也被某個人攥在手裏,站在麥隴上,左顧右盼,那雙尋找更好夥伴的眼睛,迷失在一片金黃的同類之中,唯恐自己失去那支最大最好的麥穗,而結果呢?到最後,我們隻有倉促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