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善於動腦筋
在我國古代,齊國和楚國在春秋時期算是比較大的兩個國家。一次,齊王因國家大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國。大家都知道知道晏子是非常聰明的人,但是他身材矮小。楚王就故意想刁難這位才子,叫手下人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5尺來高的大洞,然後想在一旁看熱鬧。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故意叫人把城門關上,讓晏子從洞口鑽進,然後才談國家大事。
晏子並沒有生氣,而是看了看洞,對接待他的人說:“諸位,這明明是個狗洞,哪裏是城門呢?大家都知道的,隻有訪問‘狗國’,才會從狗洞鑽進去。不急不急,我呢,先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向楚王問明白,偌大的楚國,究竟是個怎樣的國家呢?"
接待的人飛快地將晏子的話報給了楚王。楚王感到很沒麵子,不得不吩咐將城門打開,迎接晏子進城。
奇異風向標:同學們,我們看到了晏子非常聰明,楚王本來想要侮辱晏子,但是晏子轉動腦筋,把頭歪歪,換位思考,以“針尖對麥芒"的方式,語言委婉,機智善辯,巧妙鬥爭,反而讓楚王搬起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外交事宜牽涉國格,是絲毫不可馬虎的。晏子的聰明機智、能言善辯,維持了國格;他的勇敢大膽、不畏強權,更維護了個人的尊嚴。
同學們,晏子能贏得這場外交勝利的原因,除了他不卑不亢、有理有節、用語委婉之外,主要是他頭腦清晰、換位思考、不失禮節,捍衛了國家的尊嚴,使得他強烈的愛國情懷得以充分表現。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要人人學會換位思考,換位思考是人類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希望別人怎樣待我們,必須先怎樣待他人,隻有互相體諒,我們的家庭才會和睦,社會才能和諧。一個班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左手去傷右手,我們是同一棵樹上的葉和果。要學會互相體諒和幫助,其中換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