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知道自己擁有了什麽

“數數你擁有的幸福。”大師說,“這個練習可以讓我們重新發現生命的美好。”

有位先生聽了,竟當麵哭了起來,他告訴大師:“我錢沒了、老婆也跑了,我已一無所有,又哪來的幸福?"

大師柔聲地問道:“怎麽會呢?你一定看得見吧?”“當然!”他不解地抬起頭來。

大師說:“很好!所以你還有眼睛嘛!你也還聽得見,也能說話。還有,從這些遭遇中,你有沒有得到一些經驗?"

“有。”“所以,你怎麽能說你一無所有呢?”

如果你心情沮喪,你可以常問問自己,有沒有一個健全的身體?有沒有關心我們的父母或伴侶?有沒有愛我們且需要我們的孩子?有沒有對未來的期待——一次假期,還是一場聚會?一次等待的邀約?一個期待的夢想………

不要為自己沒有的事物去悲傷,要為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去歡喜。多做“數數我們擁有的幸福”這個練習,想辦法讓自己沮喪的心情飛揚起來。

“數數你擁有的幸福”建立在一個很深刻的哲學思考上的,即:我們的生命價值究竟是什麽。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決定著我們對生活價值的判斷和對生活的行動方向,當然也就決定著我們生活的心態。有的人把生命看作是占有,占有金錢,占有權力,占有財富,占有名利,占有……這樣的生命,總是把人生的意義定在一個點上,當這個點實現後,就開始追逐下一個點。也許當他到達一個具體的點時,會有一瞬間的快樂,但很快就會被實現下一個點的焦慮所代替。在這樣的人生中,人本身成為一種不斷追逐目標的工具,而不是生活本身。所以,這種人的人生總是被忙碌、焦慮、緊張所充斥,爭名奪利,患得患失,到死也沒能放鬆地享受一下生命的美好。而有的人則把生命看作是上天給予的禮物,是一個打開、欣賞和分享這個禮物的過程。因此,這樣的人堅信生命本身是快樂、是愛,無論處在什麽樣的環境中,即使是非常惡劣的環境中,他們也能泰然處之,就像是在迪士尼樂園中那樣,興趣盎然地去尋找、發現、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個樂趣。對於這樣的人來說,重要的不是去擁有什麽,因為他們知道已經擁有了一切;重要的是他們應該如何去生活,是不是真的理解了自己的生命價值。

美國心理學專家理查·卡爾森博士就看懂了對待生命不同的態度,要求我們“多去想想你已擁有什麽而不是你想要什麽”。他說:“做了十幾年的心理學顧問,我所見過的最普通、最具毀滅性的傾向,就是把焦點放在我們想要什麽,而非我們擁有什麽。不論我們多富有,似乎沒有差別,我們還是在不斷擴充我們的欲望購物單,但誰都難以確保我們滿足的欲望。這種心理可能會說:‘當這項欲望得到滿足時,我就會快樂起來。’可是,一旦欲望得到滿足之後,這項心理作用卻又在不斷地重複……如果我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某一件東西,就會不斷想著我們還沒有什麽,仍然會感到不滿足。如果我們如願以償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就會在新的環境中重複我們的想法。所以,盡管如願以償了,我們還是不會快樂。”

卡爾森博士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他的解決辦法:“幸好,還有一個方法可以得到快樂。那就是將我們的想法從我們想要什麽轉為我們已經擁有了什麽。不要奢望你的另一半會換人,相反的,多去想想她的優點。不要抱怨你的薪水太低,要心存感激已經有一份工作可做。不要期望去國外度假,多想想自家附近有多好玩。可能性是無窮無盡的……當你把焦點放在你已擁有什麽,而非你想要什麽時,你反而會得到的更多。如果你把焦點放在另一半的優點上,她就會變得更可愛。如果你對自己的工作心存感激,而非怨聲載道,你的工作表現會更好,更有效率,也就有可能會獲得發展的機會。如果你享受了在自家附近的娛樂,就沒必要等到去國外旅遊時再享樂,你同樣會得到很多的樂趣。由於你已經養成自得其樂的習慣,因此,如果你真的沒有機會去國外旅遊,你也並不會在意,反正你也已經擁有美好的人生了。”

最後,卡爾森博士建議道:“給自己寫一張紙條,開始多想想你已經擁有什麽,少去想你還要什麽。如果你能這麽做,你的人生就會開始變得比以前更好。或許這是你這輩子第一次知道真正的滿足是什麽意思。”

人的幸福,與其說來自生活的厚饋,不如說來自於日常生活中的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