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別人的錯誤為自己辯解

一位年輕貌美的少婦曾向人們訴說自己5年不愉快的婚姻生活。她的丈夫因為一句話沒說好,就會惹她生氣,她會大發雷霆地說道:“你怎麽可以這樣說,我可是從來沒有向你說過這樣的話。”當他們提到孩子時,這位少婦說:“那不公平,我從不在吵架時提到孩子。”“你整天不在家,我卻得和孩子看家。”……

她在婚姻生活中處處要公平,難怪她的日子過得不愉快,整天都讓公平與不公平的問題攪擾自己,卻從不反省自己,或者沒法改變這種不切實際的要求。如果她對此多加考慮的話,相信她的婚姻生活會大大改觀。

還有一位夫人,她的丈夫有了外遇,使她感到萬分傷心,並且她還弄不明白為什麽會這樣?她不斷地問自己“我到底有什麽錯兒?我哪一點配不上他?”她認為丈夫對她的不忠實在是太不公平。終於,她也效仿自己的丈夫有了外遇,並且認為這種報複手段可謂公平。但是,同願望相反,她的精神痛苦並未減輕。

狹隘的公平是:你這樣做了,我也要這樣做;我那樣做了,你也要那樣做。比如,你周末去釣魚了,我也要去郊遊。或者,我請你吃了飯,你就要回請。人們常常認為這樣做才是懂禮貌、有教養。然而,這實際上僅僅是保持公平的一種做法。

在愛人對你表示親熱之後,總要回吻,要不就是說“我也愛你”,而不會自己選擇表達感情的時間、方式和場所。這說明在一般人看來,接受了別人的親吻或“我愛你”而沒有相應的表示,就是不公平的。

認為“如果他能這樣做,我也可以這樣做”,用別人的錯誤行為來為自己的錯誤辯解,用這種錯誤的理由解釋自己的作弊、偷竊、欺詐、遲到等不符合通常價值觀念的行為。例如,在公路上開車時,一輛車把你擠到了路邊,你也要去擠他一下;一個開慢車的人在前麵擋了你的路,你也要趕上去擋他一下;迎麵來車開著大燈晃了你的眼,你也要打開自己的大燈。實際上,你是因為別人違反了你的公正觀念,而拿自己的性命賭氣。這就是在孩子們中間經常出現的“他打了我,所以我要打他”的做法,而孩子們則是在多次見到父母的類似行為之後才學會這樣做的。如果這種“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報複做法擴大到國家關係上,就會導致戰爭。

“為什麽是我?”一位得知自己罹患癌症的病人對大師哭訴,“我的事業才正要起步,孩子還小,為什麽會在此時得這種病?"

大師說:“生命中似乎沒有任何人、任何時候,適合發生任何不幸,不是嗎?"

“但是,她還那麽年輕,而且人又那麽善良,怎麽會這樣?”一旁陪她來的朋友不平地說。

“雨水落在好人身上,也會落在壞人身上。”大師說,“有些好人甚至比壞人要淋更多的雨。”

“為什麽?”“因為壞人偷走了好人的傘。”大師答道。

沒錯,人生本來就不公平。

如果世界上每件事都公平,為什麽有些人從小就是天才,有些人卻是弱智?為什麽有人生下來就是王子,有些人卻生在難民營?

如果世界上每件事都要公平,鳥兒不能吃蟲,老鷹也不能吃鳥,那麽生命將如何延續下去?

人世間的紛紛擾擾,又豈是“公平”二字能規範得了的?生不公平,有人生於富貴人家,有人生於茅屋寒門;死不公平,有人英年早逝,有人壽比南山。生與死都不公平,我們又拿什麽來要求處於生死之間的人生旅程中事事公平?

看了上麵的話,也許有人很沮喪:難道人世間就沒有了公平嗎?不是的,人世間不僅有公平而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公平的。正是因為有了公平的存在,我們才能看到不公平;也正因為公平存在於大多數正常人的頭腦之中,不公平才會如此刺眼。

值得注意的是,公平需要放在一個較長的時間係統裏去看。唐僧師徒過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回真經,如果隻過了八八六十四難,付出是付出了,但依然是沒有回報的。在一個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體係內,社會是公平的,但我們不可能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事情都強求絕對的公平。山有高有低,水有深有淺。這個世界,不存在絕對的公平。如果我們事事要求公平,必然會陷入憤怒與過激之中。愛默生說:“一味愚蠢地強求始終公平,是心胸狹隘者的弊病之一。”

一個人聽數學老師說拋擲硬幣時,正反麵朝上的概率各半。他擲第一次時,是正麵。第二次,還是正麵。第三次,還是正麵。這不公平!這個人怒氣衝衝地扔掉硬幣,氣憤地找老師算賬。其實,盡管我們不能保證他

第四次拋擲硬幣會變成反麵朝上,但我們能保證他拋擲一千次、一萬次,正反麵朝上的次數會基本接近。

想想這個很容易理解的例子,也許你能在遭受所謂的不公平時,會釋然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