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掉自卑,去欣賞自己的優點

自卑的人總是用放大鏡在自己身上找缺點與缺陷:我身材矮,我禿頂,我……

一位自信的青年這樣評價自己:“嗯!從身材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侖、維克多·雨果二位也是如此。我的前額不寬,天庭也不飽滿,可蘇格拉底和斯賓諾莎不也和我一樣嗎?我雖然是禿頂,這並不寒砂,因為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亞也是這樣。我的鷹鼻彎長,如同伏爾泰和喬治·華盛頓;我的雙眼凹陷,哲人尼采與我為伴;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我粗壯的頸脖與漢尼拔並肩。”

他也許還會繼續想:我的耳朵招風,大過塞萬提斯的耳朵;我的顴骨隆起,麵頰凹陷,可林肯也是這般模樣;我的雙肩一高一低,可以在甘必大那裏找到淵源;我的手指粗短,手掌肥厚,我與大天文學家愛丁頓不分軒輕;更奇怪的是我與巴爾紮克一樣,閱讀寫作時,咖啡壺一定要放在身旁;我願與粗俗的民眾交談,同托爾斯泰一般。

也許這就是真實的自我,有真實,所以我存在。我擁有迄今為止人類曆史上偉人們的種種特點,一位擁有這麽多偉大品質的青年是一定能幹一番石破天驚的事業的。

我把偉人的思想,植根於我心靈深處,並激勵我開始從事自己的偉大工作;我雖然不知道我會以什麽樣的行動開始,不過一個能兼備在白晝的勞作和夜晚的幻夢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實本性的人,無疑是可以開拓出一番偉業的……

這位青年認識雖然可能有失偏頗,但他至少能認識到自己和偉人之間並沒有本質的區別,這一點對每個人來說那可是非常重要的。自信一定會比那些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不如別人的人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不管你承認與否,自卑者麵對生活缺乏勇氣,不能與強大的外力相抗衡,致使自己在痛苦的陷阱中掙紮。有誰願意成為一個自卑的人呢?大概沒有。所有在實際生活中說自己因為某事而自卑的朋友,也都認為自卑不是好東西。他們渴望著把“自卑”像一棵腐爛的枯草一樣從內心深處拔出來,扔得遠遠的,或者把自卑重重地摔在地上,從此挺胸抬頭,臉上閃爍著自信的微笑。

自己瞧自己不順眼,自己總覺得自己矮人一頭,這就是自卑。當然這“不順眼”“矮一頭”都是以別人為參照係的:“我皮膚黑”,是和別人比而顯得“黑”;“我個矮”,矮是相對於高而言的;“我眼睛小”,世界上有許多大眼睛的人,才襯托出了“小”。這些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實實在在擺在那裏,讓你藏不了躲不了否不了忘不了,於是,就有了自卑的理由。你可憐自己又恨自己,於是,耗費大量的心理能量和時間精力,企圖去改變那些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但卻常常成效甚微。

成克也曾經是個自卑的人。但自從他開始從事心理谘詢這個工作以來,他變得越來越自信了,這一點可以從參加會議時他坐的位置來證實——過去,他總是坐在旮旯裏,即便對某些問題有看法也不輕易發言;而現在他經常坐在前麵,即使對會議主持人也敢發表不同看法。這種變化,當然是得益於心理谘詢,在為別人排解心理困擾的同時,成克獲得了觀察、了解、認識人的許多新角度和方法,從而也更深刻地了解了自己和周圍的人。

有個小女孩的事情有點好笑,但它卻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很多自卑原來都是自找的!

有個女孩兒為了自己耳朵上的一個小眼兒非常自卑,於是便去找心理醫生谘詢。醫生問她眼兒有多大,別人能看出來嗎?她說她梳著長發,把耳朵蓋上了,眼兒也隻是個小眼兒,能穿過耳環,不過不在戴耳環的位置上。

醫生又問她:“有什麽要緊嗎?”“哦,我比別人少了塊肉呀,我為此特別苦惱和自卑!”

現實生活中像她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這種人訴說他們因為某種缺陷或短處而特別自卑。把這些缺陷或短處集中起來,幾乎無所不包:什麽胖啦、矮啦、皮膚黑啦、汗毛重啦,什麽嘴巴大、眼睛小、頭發黃、胳膊細啦,什麽臉上長了青春痘、說話有口音、不會吃西餐、家裏沒有錢啦,似乎這些通通都可以成為自卑的理由,而“耳朵上的一個小眼兒”大概是其中之最了。

這種“耳朵上的小眼”的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不滿意弗洛伊德式的研究,認為他們隻關注病態的人。“如果一個人隻潛心研究精神錯亂者、神經病患者、心理變態者、罪犯、越軌者和精神脆弱者,那麽他對人類的信心勢必越來越小,他會變得越來越‘現實’,判定的尺度也就會越放越低,對人的指望越來越小。”馬斯洛如是說。馬斯洛著重研究了那些“自我實現的人”,在這個基礎上使心理治療成為開發人的潛能、改善人的生活質量的一個新途徑。

當我們把目光從自卑的人身上轉到那些自信的人身上時,便會發現:上帝並不是對他們寵愛有加,讓他們全都完美無瑕。如果用“耳朵上的小眼兒”這樣的尺度去衡量,他們身上的種種缺陷其實也可怕得很呢。拿破侖的矮小,林肯的醜陋,羅斯福的癱瘓,丘吉爾的臃腫,哪一條不比“耳朵上的小眼”更令人痛不欲生?可他們卻擁有輝煌的一生!如果說他們都是偉人,我們凡人隻能仰視,就讓我們再來平視一下自己周圍的同事、朋友。你可以毫不費力地就在那些成大事者身上找出種種缺陷,可你看他們照樣活得坦然自在。自信使他們眉頭舒展,腰背挺直,甚至連皮膚都熠熠生光!

有人說,自信的人才可愛,此話頗有道理。一個自信的男人,會使女人獲得安全感;一個自信的女人,會使男人感到溫暖安詳。而自卑的人,不由自主地會在別人麵前,甚至是自己喜歡的人麵前顯出一種不自在,他總在擔心別人會怎麽看自己。這種不自在會微妙地影響著人與人的關係,使雙方經常“誤讀”對方的信息,造成隔膜與衝突。而自信的人,與人交往時是坦誠自然的,能更多地流露出自己的本色,能更有效地與人溝通和交流,也就更容易建立起健康的人際關係,為自己贏得友誼和愛情。

自卑的人並不是自己想自卑,而是因為他們的不正確觀念才致使他們缺乏內心安全感。他們總是特別“善於”發現自己的缺陷、短處和生活中不利於自己的方麵,然後把它們放到心理自卑的放大鏡下去看,結果是嚇壞了自己——既然自己是如此糟糕,又怎麽能去和別人比.去和別人競爭呢?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可能遭受的失敗所打擊(僅僅是“可能”),他們躲避競爭,回避交往,結果是越來越多地失去了發展的機會。不斷遭受的挫折似乎又在證明:瞧,你就是不行!惡性循環就是這樣形成的。

隻有打破自卑的惡性循環才能逐漸建立自信。但“打破”需要有點決心、有點勇氣,還要講究點科學——要求一個不自信的人去做一件對他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隻能增加他的焦慮。

“打破”是一個從認知到行為的過程。沒有認知上的改變,很難有行為上的突破;沒有行為上的突破,就不會產生新的體驗。

曾任美國國會參議員的愛爾默·托馬斯,15歲時常常被憂慮恐懼和一些自我意識所困擾。比起同年齡的少年,他不但長得太高了,而且瘦得像支竹竿。他除了身體比別人高之外,在棒球比賽或賽跑等各方麵都不如人。同學們常取笑他,封他一個“馬臉”的外號。但是,托馬斯的自我意識極重,不喜歡見任何人,又因為住在農莊裏,離公路很遠,也碰不到幾個陌生人,所以平常隻見到他的父母及兄弟姐妹。

托馬斯說:“如果我任憑煩惱與恐懼占據我的心靈,我恐怕一輩子也無法翻身。一天24小時,我隨時為自己的身材自憐。別的什麽事也不能想。我的尷尬與懼怕實在難以用文字形容。我的母親了解我的感受,她曾當過學校教師,因此告訴我:‘兒子,你得去接受教育,既然你的體能狀況如此,你隻有靠智力謀生。’"

但是,不久以後發生的幾件事幫助他克服了自卑感。其中有一件事帶給了他勇氣、希望與自信,改變了他今後的人生。這些事件的經過如下:

第一件:入學後八周,托馬斯通過了一項考試,得到一份三級證書,可以到鄉下的公立學校授課。雖然證書的有效期隻有半年,但這是他有生以來,除了他母親以外,第一次證明別人對他有信心。

第二件:一個鄉下學校以月薪40美元的工資聘請他去教書,這就更證明了別人對他的信心。

第三件:領到第一張支票後,他就到服裝店,買了一套合身的服裝。

第四件:這是他生命中的轉折點,也是戰勝尷尬與自卑的最大勝利,發生在一年一度舉行的集會上,他母親敦促他參加集會上的演講比賽。當時對他來說,那簡直是天方夜譚。他連單獨跟一個人說話的勇氣都沒有,更何況是麵對很多人。但是在他母親的堅持下,他還是報名了,並且為這次演講做了精心的準備。為了把演說內容記熟,他對著樹木與牛群演練了上百遍。結果大出他本人的預料,他得了第二名,並且贏得了一年的師範學院獎學金。

後來托馬斯在回憶自己的人生曆程中,還不止一次地說過:“這四件事成為我一生的轉折點。"

由此看來,自卑其實就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為什麽老要和自己過不去呢?你不覺得自己身上也有許多可愛的地方、令人驕傲的地方嗎?也許你不漂亮,但是你很聰明;也許你不夠聰明,但是你很善良。人有一萬個理由自卑,也有一萬個理由自信!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秘密,就在於它勇敢地挺起了胸膛,驕傲地扇動了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