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補拙”不是老生常談

“勤能補拙”已是一句老話,但從學校畢業進入了社會,這句話就不一定能常聽到了。

能承認自己有些“拙”的人不會太多,能在進入社會之初即體會到自己“拙”的人更少。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不是天才至少也是個幹將,也都相信自己接受社會幾年的磨煉後,便可一飛衝天。但能在短短幾年即一飛衝天的人能有幾個呢?有的飛不起來,有的剛展翅就摔了下來,能真正飛起來的實在是少數中的少數。為什麽呢?大多是因為社會磨煉不夠,能力不足。

那麽有沒有辦法在極短的時間補足自己的能力呢?

所謂的“能力”包括了專業的知識、長遠的規劃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這並不是三兩天就可以培養起來的,但隻要“勤”,就能很有效地提升你的能力。

“勤”就是勤學,在自己工作崗位上,一刻也不放棄,一個機會也不放棄地學習。不但自修,也向有經驗的人請教。別人睡午覺,你學;別人去娛樂,你學;別人一天隻有二十四小時,你卻是把一天當兩天用。這種密集的、不間斷的學習效果相當顯著。如果你本身能力已在一般人水準之上,學習能力又很強,那麽你的“勤”將使你很快地在團體中發出亮光,為人所注意。

另外一種“能力不足”的人是真的能力不足,也就是說,先天資質不如他人,學習能力也比別人差,這種人要和別人一較長短是辛苦的。這種人首先應在平時的自我反省中認清自己的能力,不要自我膨脹,迷失了自己。如果認識到自己能力上的不足,那麽為了生存與發展,也隻有“勤”能補救,若還每天癡心妄想,不要說一飛衝天,有時連個飯碗都保不住哩!

對能力真的不足的人來說,“勤”便是付出比別人多好幾倍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不怕苦不怕難地學,兢兢業業地學,也隻有這樣,才能成為龜兔賽跑中的勝利者。

其實“勤”並不隻是為了補拙,在一個團體裏,“勤”的人始終會為自己爭來很多好處:

——塑造敬業的形象。當其他人渾水摸魚時,你的敬業精神會成為旁人眼光的焦點,認為你是值得敬佩的。

——容易獲得別人諒解。當有錯誤發生,必須找個代罪羊時,一般人不大會找一個勤於工作的人來頂替。當做錯了事,一般人也不忍指責,總是會不忍地認為,已經那麽認真了,偶然出點兒錯有什麽。

——容易獲得主管的信任。當主管的喜歡用勤奮的人,因為這樣他比較可以放心,如果你的能力是真不足,但因為勤,主管還是會給予合適的機會。當主管的都喜歡鼓勵肯上進的人,此理古今中外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