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人更容易創業成功

趙洪祥厭倦了自己已經做了多年的個體戶生涯,覺得再這麽下去沒有什麽出路。他花錢注冊了一家化工產品經營部,開始經營一些生產資料、五金化工和進出口貿易,逐漸公司也有了一定的積累。

1994年,趙洪祥從青島本地的一家報紙上了解到,當時青島市內規模過10億元的行業就數輪胎行業,於是他花了兩塊七毛錢買了一本市內電話簿,開始給青島每個生產輪胎的企業打電話,了解輪胎行業的原料、價格、技術等情況。“那個時候我對輪胎是一竅不通,到處向別人打聽,也遭盡了白眼。不過我始終有一個看法,認準了某個行業,就不能輕易退縮。隻要別人能做的,我趙洪祥一定也能做,而且要做得比他們還好。”於是從那時起,趙宏祥開始了和輪胎打交道的經曆。

現在,趙洪祥已成為資產達6億元的企業家。

趙洪祥說:“每當有人問起我的創業經曆時,我會用同樣的話來告訴他們:創業其實很簡單。”當問到為什麽做個體戶的人很多,搞小經營部的人也很多,但是從中成長起來做大買賣的人卻很少時,趙洪祥不假思索地回答了記者的問題:“那是因為大多數的人心裏存在障礙——在做事之前把困難想得太多,估計得太嚴重了,結果事情還沒做,自己就已經被想象的困難嚇倒了。另外一點,是因為這些人往往處在比較好的條件,在前途未卜的時候患得患失,顧慮重重。”用趙洪祥的話來形容自己的經曆:我從小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家裏很窮,所以我從來就沒覺得做什麽事情是不劃算的。

因為小時候家裏很窮,趙洪祥初中沒畢業就走上了社會,然而經過幾十年的摸爬滾打之後,趙洪祥總結自己的成長。他覺得:在創業初期,靠的是追求,一種忘我的追求,這個階段是比較簡單的;到了企業成長階段,就如同人的成長一樣,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去完善自己,這個階段相對來說也比較困難。

為了檢驗自己多年的積累是否能夠達到現在社會的要求,同時也為了考察自己這麽多年以來的學習是否係統,趙洪祥想試試看一個初中沒畢業的學生和MBA之間還差多遠,於是,他參加了中歐MBA的考試。“四門課綜合下來差15分,我分析主要是高等數學和統計拉的分。不過,參加這次考試我很高興,沒考上我也很平靜。我明年還會繼續考的,我要讓自己有一個係統學習的機會,這一直是我的一大弱點。”

大多數創業成功的人,都不是最聰明的、最富有資源的和最被公眾看好的人,但一定是一個最自信的人。趙洪祥的故事再一次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