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充電”,適應競爭

最近買了一個電動車,每次出門前,我都先要充好電,以備中途因沒電了而耽誤行程。人生不也是這樣麽?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做好事,做成事,也要事先“充電”。不過這個“電”和電動車的電可不一樣,人生的“電”不僅要及時充,而且要隨時充,不斷充。

在廣東時,我曾問過一位八十高齡的老人:“您這麽忙,還利用那麽多時間去讀書,比如,讀什麽清華大學的工商管理,去深圳聽專家整天整晚地讀幾天,您不辛苦嗎?”老人意味深長地說:“人生要不斷充電,因為人生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人不是去改造別人,其實是用一生的時間去改造自己。我現在管理一個公司,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不是別人的責任,而是自己的水平問題,所以要不斷學習,這樣就能不斷提高自己,事情才會迎刃而解,知道嗎?”我用力地點點頭。

“學而識習之,不亦樂乎之”這是一句名言,也是真理!意思是說:一個人懂得學習,也要懂得將所學到的東西,經常拿出來溫習,那樣你的人生才會快樂,才會歡心!更不會因為時間流逝而淡忘,也不會因為時間倉促讓你不知所措!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很有人生哲理喲!無論是在求學,還是在創業對每個人來說都要活到老學到老!隻有在求知中不斷學習,在實現中鞏固學習,才能使你在人生道路上更加豐富,才能使你在創業旅途中擁有更大的收獲!

一個人隻有時刻地為自己充電,為自己加油,才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使自己變得被動!不會因為人才的增長而被社會淘汰!要和知識相伴,才不會因為社會的飛速發展而落伍!我總記得這樣一句話:“人不能離開學習,人不能離開知識”。無論是生意,還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懂得學習,懂得充電!

以前認識一位姓齊的老師,因為曆史原因沒能實現大學夢,從師範學校分配到地方上一所初中校任教。盡管工作兢兢業業,但他還是很快就感到知識貧乏,一向成績優異的他無比苦悶。每天學生放學後,他就一個人拿著書在教室裏學習。1984年,當地開設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他再次滿懷憧憬,燃起求學夢。

然而,由於居住地遠離城市,當時買一本自考書、購一份自考資料、聽一次輔導課,就得往返一千公裏,其困難可想而知。在沒有輔導,完全自學的情況下,他克服了數不清的難題,終於於四年後順利地通過了自學考試英語本科專業所有課程的考試,成為當地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英語專業最早的兩名本科畢業生之一,並獲得了學士學位。後來又被當地人民政府命名為中學英語特級教師。不僅如此,十幾年間,他共發表各類文章百餘篇,還完成了當地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並於2000年6月取得了教育學碩士學位。

從齊老師的身上,我們看到,一個人勤於給自己充電,對事業和人生都是何等重要。

如果你已經步入職場,或者說你目前正從事著一份高薪職業,那也要給自己充電。因為“學無止境,學海無涯”“活到老,學到老”。在職場上,技多不壓身。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下,身在職場也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何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可以說“充電”是保持競爭力的不竭源泉。學習是生活的一種常態,如果能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學習另一個行業的知識技能,就能把自己從單一型人才變成複合型人才,增強自身價值,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在競爭日益白熱化的職場中,職場新人需要借助“充電”來提高工作能力,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職場老手”也依然需要充電。

方女士從事服裝設計行業已經有5個年頭了,“我感覺自己的職業生涯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設計靈感完全處於停滯狀態,總是在做著以前做過的事情,重複多於創新,似乎也很難在公司有更大的作為了。”為了能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讓自己苦心培養並一直經營的服裝設計能更加輝煌,在職業上有所發展,充電成了一種需求。後來,方女士參加了有關服裝設計的各

種培訓,並閱讀相關書籍。“學習貴在堅持。”方女士說,“充電的效果挺明顯的,因為有了更加獨特的想法,對工作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前段時間自己設計的一款服裝還得到了老板的賞識。”

充電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最常見的往往是參加各類培訓班,考各種證書。對於一些人而言,職場充電具有很大的目的性——跳槽。

南方某高校的曾梅,本科畢業後,一直從事工商管理類工作,但她沒放棄自己大學時期的職業理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外貿工作者。她說:“為了能更快地熟悉並投身外貿工作,我特意辭去了現在的工作,在某國際語言城報名了商務英語的學習,學習培訓結束後,我信心十足,接下來該是我在外貿工作中大展拳腳的時候了。”

而對於王先生來說,職位的提升也迫使他不得不進行職場的充電。從公司的技術人員被提拔為技術總監,王先生感覺到了工作的壓力。“對於現在的這個位子,光靠專業技術顯然已經不足以應付了,和外國客戶的交流需要,計算機出身的我必須去充電,惡補一下英語。”王先生說:“如今,看各類有關英語交際的書籍和一些口語訓練的磁帶,時刻擺在自己辦公最顯眼的地方,儼然已經成為我工作中的一部分了。”

當然,在實踐中學習,在工作中多向同事請教,也是一種充電。交流和學習給自己注入新的思想,增添足夠的熱量,然後,讓這種智慧的熱潮在社會中發光、發熱,在職場中,更加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