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度是一種美德

戒備讓你孤獨

大學生自尊心較強,生活困難的大學生自尊心更強,由此導致他們的心理過分用心或過分謹慎,他們害怕犯錯誤,害怕失敗而過分束縛自己。因而很多人懷有強烈的戒備心,這使得他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孤立。

在當今開放的社會裏,人際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而且,人際交往越來越廣泛,越來越為人所重視。但是,來自農村的生活困難的大學生,當中有較多的人從小就形成了內向的性格,不善言語。

不善表達自己的情感,不善與人溝通交流,以至於在人際交往中以失敗而告終。由此可能導致更加內向和壓抑,使孤獨感籠罩全身。

南方某大學的一位學生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深深思考,我們正值芳齡,青春正在閃光,如何讓青春發出燦爛的光輝呢?去追求老成,還是追求純真?我感到孤獨,將自我隱藏起來,於是學習之餘常獨自漫步於丁香樹下,嗅著那香中的苦澀,把它當作知已……"

生活困難的學生在生活上比其他同學更艱難,他們遇到的困難較多,需要通過求助才能得到解決。他們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需要更多的傾訴機會和更忠實的傾訴對象。然而當他們遇到困難時,多數人是向家人和以前的同學朋友求助。這反映出他們求助模式處於不完善、不理想的狀態。其主要原因是大學生自尊心較強,從而使他們的心理戒備更重。

某大學在對269名生活困難的學生調查中發現,無知心朋友的竟達

37.4%。某同學還曾在日記中寫道:“我渴望別人的理解卻把心扉緊閉;凍結的溪流,怎能匯入理解的大江?"

上海某大學心理谘詢中心的一位老師突然接到一名學生的電話。那名學生說,他已站在學校的一幢5層樓的樓頂上,在跳下去之前,猶豫再三,還是決定給老師打個電話。這位老師在電話裏告訴學生:“跳下去,你會很痛苦,甚至成為殘疾人、植物人。”他與那名學生討論起以何種方式結束生命,但每一種方式他都說得很恐怖。這位老師最後說:“堅強起來,沒有邁不過去的坎。”那名男生哇的一聲哭了。因為生活困難,這名學生無法敞開心扉,不能和別人進行交往,他的心裏已經築起了一道防火牆,將自己與外界完全孤立起來了。這樣一來,他的心裏就因為過度孤獨而十分痛苦,求死的念頭就隨之而生。

生活困難的學生又是十分矛盾的,他們渴望別人的理解卻把自己心扉緊閉。他們知心朋友很少,經常感受的是孤獨和空虛。內心的極度自卑而用外表的極度自傲來掩飾自己,他們缺乏自信心,離群索居,不參加集體活動,不關心周圍的事物,不善於言談。

其實,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受孤獨的侵襲。孤獨是由人與人的交往體會中產生出來的一種情緒體驗;它是一種心靈的饑餓和幹渴,是一種盲目、無助、冷寂、失意的挫折情感體驗,是一種渴望知己,渴望友誼,需要真誠、善意、理解和支持的情緒。孤獨如影隨形,伴隨著每個人的一生,隻不過孤獨程度因人而異罷了。一個人在工作崗上,在學校裏,在與異**往時,在家庭裏以及其他的幾乎所有人生航程中都有可能產生孤獨感。

當然,自我意識日益增強的大學生們,也會產生孤獨感,或者是因為自卑感。因為自己外表與才華方麵某一點不如人,而陷入離群索居的孤獨;或者是因為個性怪異,無法與人親近,缺少知己而陷入孤獨;也有的學生因在競爭中被對手打敗而步入孤獨之境;更多的學生是因為生活上的困難,而墜入人生迷茫、難測的孤獨之中。這時,放棄過分的戒備,找一個傾訴的對象,敞開心扉,是擺脫孤獨的最好辦法。

敞開你的心扉,消除你的戒備心理,你會發現世界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分為狹小的自我空間和與自己不相關外界環境。試著去和自己想交流的對象溝通,試著將自己融入開放的大環境中去,你會享受到自己渴望的美好。

溝通交流可以緩解壓力

溝通是能夠敞開心靈的窗戶,透過它,我們能夠了解彼此,生活的壓力也會減輕。不要因為自己生活困難而自卑,我們應該多與同學交流,應該多向自己最信任的人傾訴,這樣長期被壓抑的心理壓力才會得到緩解。

我有個朋友,在成都讀書,她的父母在她4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她很自卑,喜歡沉默,她幫助別人,但是別人還是對她不滿,有人甚至攻擊她,說她太驕傲,以自大掩飾自卑。其實我知道,她不是。她隻是不善於交流,不善於表達。應該明確的是,每個人性格不同,不應該強求每個人都大方和開朗,但是多和朋友相聚,進行交流,對自己終究是有好處的。大家在一起學習和生活,經常談談心得,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經濟上的困難就自卑,心理上遇到了“心結”,應多向自己最信任的人傾訴。

來自內蒙古的趙某,現就讀於北京某著名大學。她在遇到壓力時采取這樣的方法應對:“我想象不出在陌生的環境中如何向陌生人說自己的事,雖然我們大學在心理谘詢方麵有頗好的口碑。但在遇到壓力實在太大的時候,我更習慣找幾個好朋友說說。”

大學裏許多男生遇到困難時連找人傾訴的習慣都沒有,他們絕大多數選擇了“自己熬過去”。來自山西的張某有點委屈地說:“我常常感歎北京之大,卻找不到一個能大喊一聲的地方。難受的時候,我就去操場跑步,一圈兒接著一圈。"

現在許多大學組織各類社團,為生活困難的大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例如南京大學,由生活困難的大學生組成的各種學生社團非常活躍。學校對這類學生社團積極鼓勵、大力扶持。一方麵,社團將生活困難的學生組織在一起,相互之間進行交流,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麵,社團也給生活困難的學生提供了舞台,為他們創造了充分展示自己特長的機會。據了解,很多原本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在這些社團活動中鍛煉了自己,重新找回了自信。

北京某大學的“愛心家教”裏的一個女生在訴說自己求學的經曆時這樣說:“我出生在一個小康之家。但是在16歲時,父親因車禍去世。家庭的變故讓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反差,我從‘小公主’淪落為‘灰姑娘’,變得沉默寡言,對外界始終抱著戒備之心,不願和外界交流。母親為了讓我今後有個好出路,堅決讓我考大學。經過三次高考,我才如願跨進了大學校門。我是大學裏的生活困難學生:沒有手機,沒有漂亮衣服,不能請人吃喝。因為我沒有錢,很難融入他們的生活中去。平時我從不主動與同學交流,上課時永遠都坐在同學們遠離的第一排,永遠板著臉。找出各種理由拒絕參加花錢的集體活動。直到有一次,有一個女生毫不理會我的臉色,主動關心我。她對我說:‘雖然你外表冷漠如冰,但內心卻有火一樣的熱情,你需要友情來中和冰與火。’這個女生的話轟然一下就摧垮了我的心靈堡壘。從此,我們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而且我也積極地和更多人交流。從此,我走出自己的心靈小屋,重新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溫暖和五光十色。”

北京某大學的一位教授說:“我就是從農村來的‘苦孩子’,不要認為生活苦難是負擔,更不應該認為那是心理負擔而封閉自己。

如果總是不能接納現實,老是逃避交流,也不利於自己的發展。交流和溝通有時是需要勇氣的。”

交流和溝通應該是主動積極的,要把它看成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你覺得心裏鬱悶、焦慮,千萬別憋在心裏,你得積極投入,帶著真心、誠心、善心、寬容的積極心態去和人交流,學會主動問候、認真傾聽,常說“我們”,學會欣賞。盡量多參加集體活動,擴大交友圈子。其實,這並不難,就看你肯不肯邁出第一步了。

在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做到“角色互換”。這樣,你的溝通將會非常有魅力的,更多的人也願意和你交流,你也會把交流看成一種樂趣。更重要的是,你會是自己所麵臨的壓力得到充分的釋放,擺脫孤獨的束縛。

從現在開始,學著去和你身邊的人交流吧,你會發現你周圍有許多朋友,你們的關係將會處理得非常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