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先縱後擒法

——真應該讓他到貝多芬麵前演奏一番

欲擒故縱就是先假定對方的觀點是正確的,然後合乎邏輯地推出荒唐可笑的結論,簡言之為引申歸謬,設真推假。這種方法在不變直說或不願說明的場合下都可使用,關鍵就在於處理好“縱”與“擒”的關係。

“縱”的語言要設計的巧妙,要達到表麵上看起來是縱,實質上卻蘊含著擒的內容。既可以先縱後擒,也可以縱中有擒,縱擒合一。

據邯鄲淳撰《笑林》記載,有一位下級官員準備去拜訪本地縣官,為了投其所好,他動身前問了隨從:“縣令最喜歡讀什麽書?”

有人告訴他:“最喜歡《公羊傳》。”於是,興致勃勃地去了。

縣令剛一接見他,挺友好的,問:“君讀何書?”

官員想,所問正不出我所準備,便笑著說:“唯業《公羊傳》。”

不笑則罷,一笑答出問題來了:“唯”,專的意思,是說其他的書一概不獨,這很少見。“業”者,深研細究的意思。縣官推想:這老兄像是一位研究《公羊傳》的專家,便試著提了一個問題,神情也許稍微嚴肅了點:“華佗是誰殺的?”

下級官員一下緊張起來,他之所以緊張,並不是答不上來問題,而是他已經進入了另一個境界——公堂犯罪被審的境界。思考了一陣,他才回答說:“不是我殺的。”

馬腳全部露在外麵了,縣官決計將玩笑開到底:“君沒殺華佗,那是誰殺的?”

在被問者聽來,此語無異於“人證物證俱在,你還想抵賴?”三十六計走為上,於是這位官員隻好惶惶如喪家之犬,“跌足先去”。

縣官一問就試出了這個不學無術的下級,但他並不急於點明,而是繼續演繹,從而形成一種幽默。

還有一則導演與觀眾的幽默笑話,聽起來也很有意思。

導演問:“你們對我拍的電影有什麽看法?”

觀眾說:“很不錯呀!大家都說您拍的電影總是說出觀眾所想,與我們的欣賞水準非常一致。”

導演問:“那為什麽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影片沒放完,人就走得差不多了呢?”

觀眾說:“因為影片怎樣結尾,我們早就料到了,導演和我們心有靈犀一點通。”

明明想說導演的水平拙劣,不能拍出觀眾喜愛的電影,卻不直接說,而是“縱”說,來說導演和觀眾的水平差不多,幽默詼諧一覽無遺。

這樣的否定雖然很好笑,但是還缺少強烈的對比。如果想要誇大喜劇成分,還可以通過另一種方法,就是在矛盾對轉前強調即將轉化的矛盾,能達到更佳的幽默效果。

有一個叫王二的人,整天沉溺於酒精之中,朋友多次勸解,他也不聽,卻說:“我本來就打算戒掉的,隻不過最近兒子出門辦事沒有回來,每天盼望,隻能借酒澆愁。隻要兒子回來,我馬上就戒掉。”

朋友說:“那麽你今天發個誓,我才相信你。”

王二便指著天發誓說:“兒子回來,我如果還不戒酒,就用小酒杯把我噎死,在大酒缸中悶死,跌在酒池裏泡死,掉在酒海裏淹死,罰我‘生作酒糟之民,死作酒糟之鬼’,在酒泉之下,永世不得翻身。”

朋友聽完他的誓言,問:“你兒子做什麽去了?”

王二說:“到杏花村給我買酒去了!”

一再強調戒酒,並且發誓把話說絕,最後卻被兒子買酒之事全部推翻,欲擒故縱,欲抑先揚,語義跌宕,笑料頓出。

延伸閱讀

孩子在父母的朋友麵前彈奏了幾段鋼琴曲,母親興高采烈地向客人們說:“我的兒子在音樂領域簡直是個神童,他才學了一年鋼琴,能彈成這樣,很不錯吧?”

有位客人說:“是的,他彈得太好了。真應該讓他到貝多芬麵前演奏一番。”

“真的嗎?”

“真的,因為貝多芬已經聾了好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