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是非顛倒法

——我沒有釣魚,隻是在訓練蚯蚓遊泳

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如果要使其產生幽默感,就是要用雙方心照不宣的名不符實,把白的說成黑的,從而產生反差,傳達另外一層真正要表達的意思,達到幽默交流的目的。

先來看一則幽默:

殺豬的和賣茶的打賭。

殺豬的說:“用鐵錘錘蛋錘不破。”

賣茶的說:“錘得破!”

殺豬的說:“錘不破!”

賣茶的不服氣,拿來一個雞蛋,用錘使勁打下去,雞蛋碎了。說:“這不是破了嗎?”

殺豬的說:“蛋是破了,可我說的是錘不破啊!”

在這裏,殺豬者用的就是指鹿為馬法。因為賣茶的說的是錘不破的是雞蛋,殺豬的偏偏說是“錘”不破,指的是作為名詞的錘不會破。幽默便在混淆事物本來的概念中產生。

下麵是一個廣泛流傳的現代幽默:

有兩個工人評價他們的廠長。

“廠長看戲怎麽總是坐在前排?”

“那叫帶領群眾。”

“可看電影他怎麽又坐到中間了?”

“那叫深入群眾。”

“來了客人,餐桌上為何總有我們廠長?”

“那是代表群眾。”

“可他天天坐在辦公室,車間裏從不見他的身影,又怎麽講?”

“這都不懂,那是相信群眾嗎!”

雖然兩位工人都知道廠長的工作作風有問題,但是他們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心照不宣地指鹿為馬,指白說黑地諷刺廠長的工作作風名不副實,有很強的幽默感。

幽默並不是一種可觀的科學知識,而是一種情感的交流。情感是主觀的,不是客觀的,情感與科學的理性是矛盾的。科學的生命在於實事求是,而情感則不然,實事求是必然消滅情感。幽默的生命常常在名不副實的判斷中產生。指鹿為馬是不科學的,但是如果不是有意欺騙,雙方心照不宣地名不副實,則能產生幽默。

英軍總司令威靈頓在滑鐵盧打敗拿破侖後,凱旋倫敦,當時舉辦了一個相當隆重而盛大的慶祝晚宴,參加這次宴會的有各界社會名流、貴族紳士,還有許多參戰的軍官和士兵。

晚宴的菜肴十分豐盛。快要結束時,在每一個人麵前都擺了一碗清水。其中一名士兵竟大大方方地將這碗水端起來喝了一口,見此情形,在場的貴賓都竊笑不語。

原來這碗水是在吃點心之前用來洗手的,而這個農家出身的士兵哪裏會懂得這種宮廷裏的規矩,因而出了笑話,當時那位士兵羞得滿臉通紅。

就在這個時候,威靈頓端起這碗洗手水站了起來,說:“各位女士們、先生們,讓我們共同舉杯向這位英勇的戰士幹一杯吧!”一陣熱烈的掌聲後,大家舉杯同飲。

這位士兵和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為威靈頓的人品、作風大為感動。

威靈頓的指鹿為馬,不僅為那位士兵解脫了困境,也表現了他崇高的人品和幽默感。

指鹿為馬可以產生幽默,反過來挑戰指鹿為馬同樣能夠產生幽默。有一天,一個人在河邊釣魚,這時過來一個值勤的保安。

保安說:“這裏禁止釣魚,違反規定者罰款50元。”

釣魚者說:“我沒有釣魚,我隻是在訓練蚯蚓遊泳。”

保安接著說:“虐待動物,罰款500元。”

釣魚者無語。

延伸閱讀

秦二世時期,丞相趙高野心勃勃,陰謀策劃著篡奪皇位。但是,他不知道朝中有多少大臣站在他這邊,有多少人站在秦二世那邊。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笑著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

秦二世一看,這哪裏是馬,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是不是搞錯了,這是一隻鹿,不是馬。”

趙高依然麵不改色地說:“陛下你再仔細看看,這的確是一匹千裏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麽會長角呢?”

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看著趙高臉上陰險的笑容,和兩隻骨碌碌轉的眼神.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有正義感但膽小的人,都低下頭,不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

有些正直的人,則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

而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則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裏馬!”

趙高得勢後,便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這就是“指鹿為馬”成語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