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半拍的妙用

先發製人有先發製人的奇效,但比別人慢半拍,也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就是“以逸待勞”的妙用:讓別人先忙活去吧,我且優哉遊哉,當桃子就要成熟時,再伸手去摘。

於是,就有了“後發製人”。

日本的日產汽車公司一向以“先發製人”為策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生產出了SANI大眾汽車。又花費巨額資金,不遺餘力地進行廣告宣傳,受到了世人的關注。

而豐田汽車公司卻一直不動聲色,按兵不動。當日產公司的廣告宣傳鋪天蓋地之時,豐田汽車公司樂得心花怒放。因為日產公司的廣告攻勢吸引了全日本人的關注,對汽車的消費欲望被空前地激發出來。

既然有關汽車的廣告宣傳已經使豐田汽車公司間接受益,豐田汽車公司又有何必要再投入巨額資金去做宣傳呢?

豐田汽車公司開始行動了。他們研究了SANI汽車的優缺點,設計出了更勝一籌的“卡露羅”車,雖說比SANI車投入市場慢了半拍,但由於人們對汽車的空前迷戀,使得“卡露羅”很快供不應求,獲得了巨額的收益,令日產公司甘拜下風。

日產汽車公司出力不討好,豐田汽車公司巧借東風一本萬利,“慢半拍”竟如此神奇,使咄咄逼人的“先發製人”偃旗息鼓。

在把產品推向市場之前,一定要深思熟慮。有時搶先一步會大獲成功,有時卻恰好相反。因為盲目先動的結果往往會給對手留下可乘之機,致使自己敗走麥城。

“黃雀捕蟬,螳螂在後”,在後的螳螂常常是最後的勝利者。

當別人競爭得一塌糊塗時,自己不妨先行退後,冷靜觀察,仔細盤算,尋找對方的漏洞,以便乘虛而入。這就是以逸待勞,這就是後發製人。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深信:打先鋒的賺不到錢。他常常采用“慢半拍”的戰略,竟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洛克菲勒還是一個23歲的青年,就成為石油中間商。當別人奔向賓夕法尼亞爭先恐後地開采石油時,他不為所動,結果那些人中破財傷命的比比皆是,他卻安然無恙,保存了實力。

之後,他憑著自己的實力果敢出擊,采用各個擊破的戰略,窮畢生精力,終於壟斷了美國石油市場,成為名副其實的“石油大王”。

這些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凡事三思而行,與其匆匆忙忙地做出決定招致失敗,還不如靜下心來深思熟慮,即使比別人慢了半拍,還是會有大獲成功的機會的。

中國有句老話,叫作:“磨刀不誤砍柴工”,講的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