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金錢處於流動狀態

猶太人在日常生活中及商業交往中現金主義表現得特別明顯。在做生意時,猶太人關心的是現金,力求把一切東西都“現金化”。因為在他們看來,在繽紛複雜的社會中,沒有人能預知明天是什麽樣,也無法保證明天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人、社會以及自然,每天都在變,隻有現金是不變的——這是猶太人的信念,也是猶太教的“神意”。

猶太人對錢的觀念還有一點與眾不同的,即他們對現金的看重。猶太商人做生意,是以現金為標準的,不願意賒賬。他們在對貿易夥伴的信譽評估時,首先考慮的是他的公司值多少錢,他的財產可換成多少現金。然後,在此基礎上與其做生意或確定價格條款。他們認為,世事多變,風雨無常,一旦發生天災人禍,除了現金鈔票外,別無他物可以讓人立即東山再起。猶太人注重現金主義,可能與他們長期遭受迫害排擠有關。他們在許多國家都多次遭受排擠,每次排猶活動都遭到財產沒收,能逃生者都是因為有現金在手。這種曆史教訓使他們形成了現金的觀念。

猶太人之所以奉行徹底的現金主義,一方麵是因為他們在大流散中可以隨身攜帶現金;另一方麵是因為他們對任何人都不放心,一旦將商品賒出去,拿不回錢該怎麽辦?如果馬上要逃跑,豈不要白白損失?所以,唯有現金是安全、可靠和永恒的。

有一家小餐館的牆壁上貼著一首歌謠:“我喜歡你,你要借錢,我不能不借,錢借了你便不再上門。”說白了,“現金交易,恕不賒欠。”然而其言語卻很婉轉。其實,這小餐館的一杯酒才幾塊錢,卻為何絞盡腦汁,編出這樣的歌謠,來拒絕顧客的賒欠呢?答案很明顯,如果小餐館允許顧客賒欠,其中的利息勢必要自己承擔,換言之,自己所得到利潤必然被這部分利息所侵蝕。再者,小本經營的生意,如果賒欠太多,必將影響餐館的資金周轉,甚至使酒店陷入困境。

有一位猶太人,臨終之際,把所有的親戚朋友都叫到床前,對他們囑托後事,說道:“請將我的財產全部換成現金,用這些錢去買一條最高檔的毛毯和一張床,然後把餘下的錢放在我的枕頭底下。等我死了,再把這些錢放進我的墳墓,我要帶著這些錢到那個世界去。”

親友們按照他的安排,買來了毛毯和床。這位富翁躺在豪華的**,蓋著柔和的毛毯,摸著枕邊的現金,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遵照富翁的遺囑,死者留下的那一筆現金和他的遺體一塊兒,被放進了棺材。

這時,死者的一位朋友前來向他的遺體告別。當他聽說死者的財產都換成了現金並已隨死者的遺體一塊兒被放入棺材時,立即從衣袋裏掏出了支票和筆,飛快地簽上金額,撕下支票,放入棺材。同時,又從棺材中取出現金,並輕輕地拍著死者的腦門,說道:

“老朋友,金額與現金相同,你會滿意的。”

這則笑話說明了猶太人對現金的偏愛,正如流行的一則俗語所言:“賒三不如現二。”猶太人對錢的態度,對我們的現實生活大有參考價值。

正因為如此,猶太人對銀行存款不感興趣。銀行存款雖然有利息,但利息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利息的增長幅度還不如物價上漲速度快呢。現金雖然沒有利息,但因為沒有銀行存款之類的證據,也不需要交納財產繼承稅。所以,現金雖不增加,也不減少。對於猶太人來說,不減少就是不虧本的最起碼條件。再說,銀行也有倒閉的危險。

也許有人認為,隻要有存款,便能獲得利息收入。而現金是不生息的,手持現款是多少,經過若幹年後,仍舊是原來的價值,並不增多。這樣看來,銀行存款比手持現款更有吸引力,那為什麽猶太人這麽“傻”,寧可守著一大堆現款,而不願把它放在銀行,讓它“繁殖”呢?

實際上,猶太人並不傻,而是太精明了。天生有數學頭腦的猶太人,早已算好這筆令人驚訝的賬了。他們算完這筆賬後,就有充分的理由:銀行存款,的確可以獲得一大筆利息,但是物價在存款生息期間不斷上漲,貨幣價值隨之下降,尤其是存款本人死亡時,尚須向國家繳納遺產繼承稅。這是事實,幾乎世界各國都如此。所以,無論多麽巨大的財產,存放在銀行,相傳三代,將會變零,這就是稅法上的原則。

現款確實不增值,但物價上漲對其影響不大,而且最關鍵的是手持現款,避免了在銀行的存款登記,在財產繼承時,不需要向國家繳納遺產繼承稅。所以,手持現款時,財產雖不增多,但重要的是也不減少。

銀行存款和現金相比之下,當然是現金最可靠,既不獲利也不虧損。小心謹慎的猶太人當然在二者擇一的條件下選擇後者。因為對猶太人來說,“不減少”正是“不虧損”的最起碼的基本做法。想借助銀行存款求得利息,是不太可能獲得利潤的。

猶太人不會把現款存入銀行,人們不禁會問:“家財萬貫的猶太人到底怎樣保護現款,他們難道不擔心它們的安全嗎?”每天都把現款攜帶在身上,當然是不可能,也是不安全的。他們已經為現款找到安全之處——銀行。他們不是存款於銀行,而是把現款放在銀行的保險櫃裏。

基於此,猶太商人的口頭語常是:

“那個人今天究竟帶了多少現款?”

“今天那個公司,換成現款,究竟值多少?”

今天,國際商人更多地利用支票、賬戶而非用現金來做生意,猶太人也已走出自己的民族傳統。但是,他們仍然認為“存款求利劃不來”。

不過,這已經獲得了新的含義,它就是盡量不要存錢,而要讓錢一直處於流動狀態,錢生錢,錢賺錢,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才算充分地利用了錢。

時間遠比金錢昂貴

在世人眼裏,時間就是金錢;在猶太商人那兒,時間遠比金錢昂貴。猶太人認為,占有別人的時間就等於是偷竊別人金櫃中的錢財,因此應該拒絕一切不速之客。

猶太商人對於時間的敏感要比其他商人強得多,因為他們對時間有最深刻的認識,雖然猶太人崇拜金錢,但金錢失去了,還可以找回來,而時間一去就不複返了。時間遠比金錢昂貴,這是由時間的一維性與不可重複性決定的。

在生意往來中,猶太商人總在思考如何利用、安排和駕馭時間,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創造最高最豐厚的利潤。上帝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均等的,有人在有限的時間裏創造了無限的生命價值,有人善待人生,有人失去了人生價值的平衡。在神與猶太人的契約中曾說:“人如不去享受神賦予的快樂,將是一種罪惡;但如果過分享樂,也是一種罪惡。真正懂得珍惜時間的人,就知道珍惜生命,善待人生,享受生活”。

猶太商人一向將時間看作是商品,“勿浪費時間”是猶太生意經中的格言之一。在每天8小時的工作中,他們是以每分鍾多少錢來計算收益的,浪費時間就等於浪費他們的商品,也等於是浪費他們的資源和金錢。因而,猶太老板在為員工支付薪水時,是依小時計算的。要拜訪猶太商人之前,一定要預約時間,而他們在會談時十分守時,也絕不會拖延時間。猶太商人最討厭不速之客,如果是談生意,極有可能失敗。

在傑出的猶太商人辦公桌上,你永遠不會發現有未決的文件,他們總是利用好時間批閱文件,積壓文件意味著無法了解到最快的商情及社會變化,這些文件又多是有關商品交易的資訊、合作夥伴的意向書或是部門領導的批示等,不僅蘊藏著賺錢的機會,也包含著關鍵的決策,是公司工作效率的表現。如果延時處理,就可能錯過時機,影響決策,甚至失去了賺錢的最佳機會。猶太商人深知其間的利害關係,他們總會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時間內批閱文件。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延誤,猶太老板常在上班時,專門挪出一個小時的時間來處理文件,他們稱這段時間為dictate,意即專門處理文件的時間,用於處理昨天下班和今天上班這段時間內接收到的商業函件。這段時間是不容許有外人打擾的,以免影響文件處理的品質和效率。如果這段時間有客人來訪,均會被拒絕,他們會很有禮貌地請你過了這段時間再來。

時間是猶太商人進行交易不可缺少的條件之一,與對方訂立合約,需要充分估算自己的交貨能力,是否能按對方所要求的品質標準、數量和交貨日期履行合約。如果在做出估算後,能夠完成,就訂立合約;如果不能,就應重新思考,因為訂立了合約,就必須認真履行。在當代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取時間也意味著能獲取好的價位,搶先占領市場。在新產品問世後,誰能在最快的時間裏,將優質新款的產品上市,誰就能贏得最好的經濟利潤。如剛上市的電子產品,開始時每款售價可達數十美元或上百美元,等到競爭者都推出這同一類的產品時,價格已大打折扣,無利可圖了。而且許多產品的銷售存在著很大的時間和季節差異,如果把握好了這種時間差,就能賺到巨額的利潤。

不僅如此,時間的金錢價值還呈現在整個交易過程中,企業盈利的多寡,始終是與企業資金周轉的快慢相關聯的。在企業核算中,如某個企業一年的營業額達10億美元,而它的資金使用率為一年兩次,假定該企業每次周轉產生的利潤達6000萬美元,若是企業能充分利用好時間,善於經營,將資金使用率達到每年4次,那麽同樣的資金每年利潤可達2.4億美元,這樣企業可多盈利1.2億美元。它顯示時間將創造出價值,利潤來源於對時間的有效利用。

猶太商人看重時間,遠超過了其他民族的商人。尤其是當時間直接顯現出金錢或時間直接創造出財富時,猶太商人將其價值看得比什麽都重要。

我們前麵提到的年輕猶太人哈同,在上海從看門一步一步地走向自主創業,最終建立了哈同洋行。哈同洋行出租房屋和地皮時,租戶不僅要提前繳納租金,還需要繳納一筆押金。如華新公司向哈同租賃店鋪一間,在訂立合約之日先交第一個月的租金900兩銀圓和6500兩銀圓的押金,方能承租。而實際租期是從半年後開始算起的,這樣洋行提前了6個月獲得7400兩銀圓,還可用來再投資。在訂立契約時,猶太商人會希望很早就能收取租金或貨款,在支付別人貨款時,又設法盡力地延長付款的最後日期。

另一位善於利用時間差謀求利潤的猶太富商巴納特,對於時間的利用有特別的見解。他是一名鑽石商,每周六他都能最大限度地獲利,因為周六這一天,銀行中午就關門了,巴納特計算著時間差,拿著支票去購買鑽石,設法在周一銀行營業前將鑽石賣出,再用所售的款項來支付所欠的貨款,這樣他就可以調度多出的資金,隻要能夠在星期一一大早存入足夠的款項到支票的戶頭,就不怕跳票。巴納特對時間利用的獨特方法,可以說是相當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