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公司的8個標準

時下,我們身邊不乏埋怨工作難找的人,到底是工作難找還是我們不懂怎麽去找一份工作呢?如果你現在還在為找工作煩惱,不妨先看看下麵這個故事,或許它能給你帶來或多或少的感悟:

有一位青年來到美國西部,他想當一名新聞記者,但因初次前來,人地生疏,無從著手,隻好寫信去請教報界很有影響的柯裏蒙先生,不久他接到了柯裏蒙先生的回信,信中說:“隻要你願意依照我的話去做,我可以在報界為你謀得一席職位。現在請告訴我:你想進哪一家報社,這家報社在什麽地方?”

青年接到回信後,當然興奮異常,連忙再寄一封信,說明他所盼望就職的報社名稱和地址,同時誠懇地表明自己願意聽從他的指示。不久他就接到了第二封回信,信中說:“隻要你肯暫時隻盡義務,不要薪水,隨便你到哪家報社,人家都不會拒絕你;至於薪水,你可不必性急。你去對報社的人說,你近來失業覺得很無聊,現在很想找個工作,借以充實生活,但可先不收取酬金。這樣一來,無論對方是否迫切需要,總不至於一口拒絕。獲得機會之後,就要主動找事去做,時間一長,同事們漸漸地都覺得少不了你。這時你再從各方麵去采訪新聞,把所得到的消息交給編輯部;如果其中有他們需要的新聞,當然會替你陸續發表出來,這樣你就可以漸漸升到正式外勤記者或編輯的位置。大家漸漸看重你,至此你便不愁沒有薪水了。你的名字和成績將會被同事和朋友們傳開來,這樣你遲早會獲得一份薪水相當的工作。不久,你收到了其他報社的招聘書,你可以拿給主編先生看,告訴他那家報社要給你多少月薪,如果這邊也肯出同樣的薪水,你願意仍舊留在這裏做下去。那時也許其他報社會再提高你的薪水,但如果那數目與這邊相差不多,你最好還是在老地方做下去。畢竟你在此幹的時間較長,人熟事順了。”

起初,這位青年對柯裏蒙的這個方法有些懷疑,但他仍然照著去做。不久,他果然進了一家報社的編輯部;不到一個月,又接到另外一家報社的聘書,答應每月給他多少薪水,這邊報社知道後,就答應照那數目加倍給他,於是他仍然在原來的報社服務。這樣繼續做了四年,在這四年內,又兩次接到其他報社的聘書,他也因此被加了兩次薪水。現在他已是那家報社的主編了。

此外,又有五位青年,也去請教柯裏蒙先生,他們也得到了同樣的指教,並找到了他們所盼望的工作。其中有一位現在就是美國一家名望極大的日報主編,這位主編先生在20年前,不過是一個極平常的人,自從用了柯裏蒙所指示的方法進了那家報社後,地位日漸上升,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

我們應該明白,我們什麽時候應該選擇什麽工作,用什麽心態去選擇什麽工作。隻有認清了這點,我們才能按照柯裏蒙的方法去做;我們才能像那位青年一樣,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可口可樂公司前大中華區人力資源總監郭明曾給應聘者提出了幾點建議: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的獨特優勢;盡早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不要把某種對生活方式的追求等同於職業生涯、目標。那麽,初涉職場的人應該如何選擇第一份工作呢?有關部門根據大量的調查和數據評估,為求職者準備了八條評判企業的標準:

(1)不在於是否有經常出國培訓的機會,而在於培訓是否能讓你有鍛煉的機會,能否幫助你彌補致命的職業弱點。

(2)不在於你是否會犯錯,而在於公司能否教會你下一次不再犯同樣的錯。

(3)不在於企業是否是世界500強,而在於你再一次選擇工作時,此次的工作經曆能否為你的履曆加分。

(4)不在於能學到圓滑世故的處世方式,而在於有一個相對簡單的人際關係去專心做事。

(5)不在於這份工作本身是否趣味無窮,而在於它是否能讓你感受到工作**並勇於向未知挑戰。

(6)不在於能讓你立刻賺到很多錢,而在於能否讓你學到可以賺錢的過硬本領。

(7)不在於你能通過這份工作結識多少達官顯貴,而在於通過這份工作能積累工作人脈,學會與人打交道的方式。

(8)不在於工作環境是否足夠奢華,而在於工作氛圍是否舒服,並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心靈自由。

每個行業都有很多公司,而每家公司的前途和命運大不相同。一旦我們選擇了一份職業,就一定要選擇一家與職業相關的公司。

選擇公司還要視自己的情況而定,公司的優與劣、大與小之間並非是絕對的,尤其是對具體的個人而言。人的能力在不斷增長,職業生涯也在不斷變化,不同階段選擇公司也應有不同的標準。問一問自己現在處於哪個階段?這一階段有些什麽特別之處?職業生涯規劃中有一個“三個三年”的說法,我們也不妨給自己的職業生涯製訂一個三年規劃。三個三年後,或許我們就能成為行業的精英。

第一個三年:學習期

這是學校畢業後進入職場的頭三年,個人目標應主要放在各層麵的學習上,工作所需的技術、為人處世的態度或者團隊工作的相關經驗,都將會是未來馳騁於職場的必需品,切勿過多地要求公司的薪水或獎金的多少。

這一時期,你需要接受培訓,需要有一個好的公司,並在最好的環境裏參加實際工作,獲得實際體驗,學習技術常識,增強職業上的自信心。因而在這一階段,學習重於薪水,報酬並不重要。

第二個三年:整合期

第一個三年以後,應了解該公司所具備的各項優勢及客觀條件,結合個人能力整合運用,在合適的崗位上發揮最大作用。

與此同時,也要努力向外擴展,帶動公司跟著成長,而不要隻是抱怨公司的格局太小,總是有一種壯誌難酬的遺憾。隻要能夠讓自己的能力充分發揮,勢必可以打破原有的桎梏,拓展公司的市場和規模。因此,這一時期不要太多地去考慮公司的規模。

第三個三年:創建期

第二個三年之後,已經進入“學有所成”階段即創建期,是施展真功夫的時候了。此時發揮個人實力,往往比所處職位的高低更為重要。在職場上成長至此,已經具備了各種基本能力,應該全力發揮儲備的實力,同時要幫助新人成長,這樣個人在職場中的地位將會有所提升,更容易謀求進一步的職位。如果你所在的公司能肯定你的能力,給你一個相當的職位,你就可以大刀闊斧地幹一番,即使公司規模不大,隻要你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實力,也就不必要去再選第二家公司了。

職場上這種“三個三年期”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作為職業載體的公司也一樣,公司的運轉也是有生命周期的,習慣上分為成長期、發展期、成熟期、衰退期。與此相應,公司又分成長型的、發展型的、成熟型的和衰退型的四種,它們對員工的需求也各有不同。

——成長型的公司給人一種蓬勃向上、輕鬆愉快的氛圍,公司從老板到員工都顯得年輕而有活力。成長型的公司往往選擇一些能吃苦耐勞的員工。

——發展型的公司在市場拓展過程中能體現出驚人的速度和贏得激烈市場競爭的高明策略,大有一種初生牛犢之勢。發展型的公司需要具有很強市場開拓能力的員工。

——成熟型的公司體現為嚴密的管理製度和成熟的業務形態,許多管理方麵的東西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成熟型的公司則會選擇一些高學曆、高素質、有管理經驗的職業經理型人才。

——衰退型的公司表現為人心渙散,暮氣沉沉,不管員工多麽努力也隻能是得不償失。這種公司也在招聘試用一些人才,但你千萬不要涉足。

無論是對自己三年規劃的選擇,還是對公司的選擇,我們都應該慎重。隻有我們對自己、對公司做過慎重的選擇後,我們才能順心、認真地投入工作,創造更好的業績。

選擇一份工作時,認清自己、認清公司,我們才能去認定企業、認定職業,才有可能投入**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