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錯了,再努力也是徒勞

從前有一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了很多的盤纏,雇了上好的車,駕上駿馬,請了駕車技術精湛的車夫,就上路了。

楚國在魏國的南麵,可這個人不問青紅皂白地讓駕車人趕著馬車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問他的車是要往哪兒去,他大聲回答說:“去楚國!”路人告訴他說:“到楚國去應往南方走,你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對。”

那人滿不在乎地說:“沒關係,我的馬快著呢!”

路人替他著急,拉住他的馬,阻止他說:“方向錯了,你的馬再快,也到不了楚國呀!”

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說:“不打緊,我帶的路費多著呢!”

路人極力勸阻他說:“雖說你路費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個方向,你路費多也隻能白花呀!”

那個一心隻想著要到楚國去的人有些不耐煩地說:“這有什麽難的,我的車夫趕車的本領高著呢!”路人無奈,隻好鬆開了手,眼睜睜看著那個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這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南轅北轍”的故事。我們在嘲笑魏人時,是否反問自己:是否也常常跟魏人一樣,沒有選擇好方向,就拋頭顱灑熱血地奮鬥?因為選錯了方向,不少人付出很多還沒有回報。

另外一種情況是:方向選對了,但前進的方法與工具選擇不當,得到的結果也有天壤之別。我們可以這樣假設一下,你騎馬和“第一飛人”博爾特賽跑誰跑得快呢?當然你騎馬快,為什麽你能跑過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呢?因為你選擇了騎馬,所以你能“馬上成功”。

就像李開複在《寫給大學生的第六封信》中所說的那樣:“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時代,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中,每個人都麵對著選擇的機會,都擁有選擇的權力。尤其在中國,這個選擇的時代是更難能可貴的。回顧中國的近百年曆史,可以說,今天的中國青年學生是百年來第一次有機會享受先進的教育,同時也不必擔心生活、安全和溫飽問題,他們第一次能夠通過互聯網獲取世界各地的信息,第一次在畢業後擁有如此眾多的、可以自主選擇的就業機會。”

“但是,中國的青年學生雖然有幸出生在能夠自由選擇的時代,但時代並沒有傳授他們選擇的智慧。”——李開複的一句“但是”,讓多少熱血澎湃、躍躍欲試的年輕人頓時冷靜了下來。

是的,當今社會給我們提供了廣闊的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間,供你選擇的機會多得讓人眼花繚亂。如果你見到機會就抓,難免最後淪落到“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局麵。一個人的貧窮,不是口袋的貧窮,而是腦袋的貧窮,貧窮得不知道該選擇什麽。

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取決於他付出了多少,而取決於他做對了多少。因為選擇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