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苦難,屢敗屢戰

美國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1809—1865),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是一個從種種不幸、苦難中走出來的堅強的人。從一個農民成長為一個總統,林肯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代價……但是他從未停止前進,他以自己獨特的領導方式,保全了美國,解放了黑奴,成為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有人曾為林肯做過統計,說他一生隻成功過3次,但失敗過35次,不過第3次成功使他當上了美國總統。事實也的確如此。而最終使他得到命運的第三次垂青,或者說爭取到第三次成功的,完全是他的堅強。在他競選參議員落選的時候,他就說過:“此路艱辛而泥濘,我一隻腳滑了一下,另一隻腳因而站不穩。但我緩口氣,告訴自己,這不過是滑一跤,並不是死去而爬不起來。”

不停地超越苦難,在屢敗之後還能屢戰的人,是值得我們尊敬的。談到“屢敗屢戰”這一句話,怎麽也繞不過晚清的曾國藩。這個進士出身的文人,於1852年奉命回湘辦團練,團練粗具規模後的前幾年,他唯一做得成功的一件事就是隻打敗仗。從1854年練成水陸師出征,到1860年兵敗羊棧嶺,曾國藩可謂一敗再敗,小的敗仗不計其數,大的慘敗就有4場:1854年湘軍初征就在嶽州被太平軍打得落花流水;1855年在江西鄱陽湖全軍覆滅,連自己的船也被搶走;1858年,部將李續賓率部血戰三河鎮,6000兵勇無一生還;1860年,李秀成破羊棧嶺,曾國藩在60裏外的大營中寫好遺書、帳懸佩刀,以求一死,好在李秀成主動退兵。

就像鳳凰從烈火中涅槃,這個被滿族大臣們譏笑為“屢戰屢敗”的常敗將軍曾國藩,最終用他“屢敗屢戰”的勇氣與決絕,打到南京,用行動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強者。

能不費多大曲折就能成功的事,算不上大事。舉凡強者,必有異於常人之大事業。而世間能稱之為大事的事,豈可輕而易舉?好事多磨,不經過九曲十八彎,沒有“屢敗屢戰”的勇毅,幾乎沒有可能成為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