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是最好的自我推銷

優秀的推銷員絕對不會為了推銷出自己的產品而誇大其詞,因為他們知道口碑的重要性。

劉女士是某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的經理,曾經告訴我一個有關招聘的故事。她說在一次針對應屆畢業生的招聘中,某職位有20多個應聘者,居然除了一個人外,其他的人在簡曆上都表示自己是學生會主席。經過初步的審查後,最終有五個進入複試。坦白地說,這五個人麵試時的表現都不相上下,錄用誰都說得過去。最後,劉女士選擇了那個不是學生會主席的同學。

為什麽會是這樣呢?倒不是她對學生會主席有什麽偏見。原因在於她每次接到的簡曆中,大部分都戴著“學生會主席”頭銜。毫無疑問,這中間一定有多數是假冒的。當然,要鑒別真假也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但久而久之,她似乎對於鑒別真偽有些煩了。於是,幹脆大筆一揮,錄用了這個非學生會的主席。

劉女士的做法似乎不大公平,因為她可能會因此而“錯殺”了真的學生會主席。好在用人單位像她那樣武斷的很少。但無論如何,我們在推銷自己時,都不應該存在虛假成分。否則,一旦發現“你不誠實”,品德上的汙點是很難洗幹淨,也無法用其他東西(比如能力)來彌補的。

無論你是向用人單位,還是向誰推銷自己,都要記住:推銷出真實的自己。有一個外企應聘者在求職信中寫到自己的興趣愛好時,寫了喜歡旅遊和攀岩,其實此人很少外出,對攀岩更是一無所知,但為了以具有冒險精神及前衛形象吸引招聘者,故意加了這兩條。後來在麵試中,主考官談到自己也是個攀岩愛好者,想與該應聘者切磋。應聘者立即麵紅耳赤,手足無措,不得不承認自己說了謊。麵試的結果,我們可想而知。還有一些公司在搞招聘時,會故意設下陷阱,考驗應聘者是否誠實。

一個謊言是需要一百個謊言來掩蓋的。不如做真實的自己,把真實的自己推銷出去。

執著的攀登者不必去與別人比較自己的形象是否高大,重要的是要多多思考自己前進的腳步是否紮實。

推銷第一步:引起對方的注意電話機的發明者貝爾在發明電話過程中,遭遇了資金的掣肘。他找到朋友休巴特先生的家中,希望他能對他正在進行的新發明投資。

貝爾是如何說服休巴特先生呢?是開門見山就大談預算能獲得多少利益嗎?是把他的科學原理給他解釋一番嗎?不!貝爾絕不會做這種傻事的!他隻字不提他的真正意圖,而是預先設計安排好了一個“局”。

貝爾不但是個發明家,而且還是一個出色的創業家。

他彈著鋼琴,忽然停住了,向休巴特說:“你可知道,如果我把這腳板踏下去,向這鋼琴唱一個聲音,比方說‘哆’,這鋼琴便也會重複彈出這個聲音‘哆’。這事您不覺得有趣嗎?”

休巴特當然不相信,他放下手中的書本,好奇地詢問貝爾是否是在開玩笑。於是貝爾便詳細地給他解釋了電話機的原理。這場談話的結果是,休巴特很情願負擔貝爾的實驗經費。

貝爾的決勝策略,其實非常簡單,在講他的故事之前,他先設法引起對方的好奇心。他無師自通,巧妙運用了“引起他人注意”的秘訣。

表演展示一些新穎別致的事情,貝爾牽引著休巴特對他的理想發生興趣,這是一種很有力量的策略。然而,這一計策的運用也並非沒有地雷暗礁,我們常常見到許多奇妙的技藝終歸於失敗,結果不過是看客們一聳肩膀或一揚眉毛。這便是沒能夠真正運用這個秘訣的緣故。

而貝爾卻能夠以“新穎”混於“熟悉”之中,很自然地運用了這個計策。休巴特的鋼琴就是幫他完成妙計的唯一功臣。

然而,新穎的東西固然引人注目,但未必都能牢牢吸引我們。我們常常情不自禁、窮追不舍地要弄個明白的新穎的事物,都是有某種條件的,那就是這些新穎的東西必須包含我們熟悉的成分。倘若不能觸及我們自己的經驗,我們還是不會深切注意它們的。

所以,我們可以下這樣的斷語:新穎的東西,必須與我們的經驗接近才能夠引起我們強烈的注意,引起我們的好奇心。

據說,貝爾在平時談話中,也緊守著這個策略。他是一個很健談的人,而且別人都喜歡聽他的談話,因為他的談話常是根據別人的興趣和經驗,再穿插以新穎的資料,因而他能夠使他談的事情都像戲劇一樣有趣。

當我們在推銷自己理念或產品時,不妨學習貝爾的手段,用新穎的事物吸引對方的注意力,再圍繞這一新穎的事物展開自己的說服。

人生在世,事業為重。一息尚存,絕不鬆勁。東風得勢,時代更新,趁此機,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