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虧是福

一個人稀裏糊塗、不精明地活著,往往就會一生平安、幸福坦然。相反,一個人太清醒、事事過於用心,就容易遭人暗算。

《菜根譚》中說:“舌存常見齒亡,剛強終不勝柔弱;戶朽未聞樞蠹,偏執豈能及圓融。”牙齒較之於舌頭,自然是堅硬剛強的,可是它們卻經不起蟲蛀菌噬,常被腐蝕得不堪入目,直至完全脫落,而柔軟的舌頭雖經酸甜苦辣,卻毫發無損,安然無恙。以過於剛強之勢對人對事,以強權逼迫過分,不能掌握適可分寸,便會物極必反,進取過了頭必會招來災禍。

隋朝的薛道衡,13歲即能講《左氏春秋傳》。隋文帝時,做內史侍郎,隋煬帝時任潘州刺史。大業五年,被召還京,上《高祖頌》,隋煬帝不悅,說:“僅是文辭華麗而已。”拜司隸大夫。隋煬帝自以為文才甚高,不想讓眾人超過自己。禦史大夫乘機說薛道衡自負才子名,不把皇上看在眼裏,這是有造反之心。隋煬帝便把薛道衡處以了絞刑。

人人都有自尊心,兩個人在一起,如果一個人特意地在對方麵前表現自己,這樣的大露光彩隻能導致兩個結果:使對方倍加自卑,不願同你來往;使對方倍加生氣,決定要煞一煞你的威風。

富蘭克林年輕時十分浮躁,什麽事都喜歡出風頭。有一次,一位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尖刻地訓斥了他一頓:“你真是無可救藥。你已經打擊了每一位和你意見不同的人。你的意見變得太珍貴了,沒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發覺,如果你在場,他們會很不自在。你知道得太多了,沒有人再能教你什麽,也沒有人打算告訴你些什麽,因為那樣會吃力不討好的,而且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能再吸收新知識了,但你的舊知識又很有限。”

富蘭克林的優點之一,就是他接受教訓的態度。同時,他已經能成熟、明智地領悟到他的確是那樣,也發覺他正麵臨失敗和社交悲劇的命運。於是,他決定立刻改掉傲慢、粗野的習慣。

“我立下一條規矩,”富蘭克林回憶道,“絕不準自己太武斷。我甚至不準自己在文字或語言上有太肯定的意見表達,比如‘當然’‘無疑’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設’‘我想象一件事該這樣或那樣’或‘目前,我看來是如此’。當別人陳述一件事而我不以為然時,我絕不立刻駁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錯誤。我會在回答的時候,表示在某些條件和情況下,他的意見沒有錯,但在目前這件事上,看來好像稍有兩樣,等等。我很快就領會到我這種改變態度的收獲:凡是我參與的談話,氣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謙虛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但容易被接受,更減少了一些衝突。我發現自己有錯時,我沒有什麽難堪的場麵。而我自己碰巧是對的時候,更能使對方不固執己見而讚同我。我最初采用這種方法時,確實和我的本性相衝突,但久而久之就逐漸習慣了。也許50年來,沒有人聽我講過些什麽太武斷的話,這是我提交新法案或修改舊條文能得到同胞的重視,而且在成為民眾協會的一員後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重要原因。我不善辭令,更談不上雄辯,遣詞用字也很遲疑,還會說錯話,但一般說來,我的意見還是得到廣泛的支持。”

正如洪應明在《菜根譚》一書中所說:“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做人寧可顯得笨拙一些,也不可顯得太聰明,寧可收斂一下,也不可鋒芒畢露;寧可隨和一點,也不可自命清高;寧可退縮一點,也不可太積極前進。

漢朝有名的遊俠郭解就是一個很能藏鋒露拙、大智若愚的人物。在洛陽有一位男子因與人結怨而處境困難,許多人出麵當和事佬,但對方一句話也聽不進去,最後隻好請郭解出麵,為他們排解這場糾紛,郭解晚上悄悄造訪對方,熱心地進行勸服,對方就逐漸讓步了。

這時候如果是一般人,一定會為自己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急於示人。但郭解不同,他對那接受勸解的人說:“我聽說你對前幾次的調解都不肯接受,這次很榮幸能接受我的調解。但是,我作為一個外地人,卻壓倒了本地有名望的人,成功地調解了你們的糾紛,實在是有違常理。因此,我希望你這次就當我是調解失敗,等到我回去,再由當地有威望的人來調解時才接受,怎麽樣?”

郭解的做法異於常人,但卻是一種使自己免遭眾人嫉恨的明智之舉。既保護了自己,又留下了為人稱道的美名。誰又能說郭解不是大智慧者呢,那些極力顯示自己才能的人,不過是耍小聰明罷了。

黑夜使眼睛失去它的作用,但卻使耳朵的聽覺更為靈敏。當你失去所有身外的價值時,別忘了你還有生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