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傻是一種智慧

人們常說,傻人有傻福。為什麽呢?因為人們一般懶得和傻人計較——和傻人計較的話自己豈不也成了傻人?也不屑和傻人爭奪什麽——贏了傻人也不是一件什麽光彩的事情。相反,為了顯示自己比傻人要高明,人們往往樂意關照傻人。因此,傻人也就有了傻命。

美國第九屆總統威廉·亨利·哈裏遜出生在一個小鎮上,他兒時是一個很文靜又怕羞的老實人,以至於人們都把他看成傻瓜,常喜歡捉弄他。他們經常把一枚五分硬幣和一枚一角的硬幣扔在他的麵前,讓他任意撿一個,威廉總是撿那個五分的,於是大家都嘲笑他。

有一天一位可憐他的好心人問他:“難道你不知道一角要比五分值錢嗎?”

“當然知道,”威廉慢條斯理地說,“不過,如果我撿了那個一角的,恐怕他們就再沒有興趣扔錢給我了。”

《紅樓夢》中的另一主要人物薛寶釵,其待人接物極有講究。元春省親與眾人共敘同樂之時,製一燈謎,令寶玉及眾裙釵粉黛們去猜。黛玉、湘雲一幹人等一猜就中,眉宇之間甚為不屑,而寶釵對這“並無甚新奇”,“一見就猜著”的謎語,卻“口中少不得稱讚,隻說難猜,故意尋思”。有專家們一語破“的”:此謂之“裝愚守拙”,因其頗合賈府當權者“女子無才便是德”之訓,實為“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之高招。這女子,實在是一等一的裝傻高手。

真正的聰明人在適當的時候會裝裝傻。

明朝時,況鍾從郎中一職轉任蘇州知府。新官上任,況鍾並沒有急著燒所謂的三把火。他假裝對政務一竅不通,凡事問這問那,瞻前顧後。府裏的小吏手裏拿著公文,圍在況鍾身邊請他批示,況鍾佯裝不知所措,低聲詢問小吏如何批示為好,並一切聽從下屬們的意見行事。這樣一來,一些官吏樂得手舞足蹈,都說碰上了一個傻上司。過了三天,況鍾召集知府全部官員開會。會上,況鍾一改往日愚笨懦弱之態,大聲責罵幾個官吏:某某事可行,你卻阻止我;某某事不可行,你又慫恿我。罵過之後,況鍾命左右將幾個奸佞官吏捆綁起來一頓狠揍,之後將他們逐出府門。

“裝傻”看似愚笨,實則聰明。人立身處事,不矜功自誇,可以很好地保護自己。即所謂“藏巧守拙,用晦如明”。

“愚不可及”這句話已經成為生活中的常用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傻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但要是查一下出典,此話最早還出於孔子之口,原先並不帶貶義,反而是一種讚揚,《論語》說:“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寧武子是春秋時代衛國有名的大夫,姓寧,名俞,武是他的諡號。寧武子經曆了衛國兩代的變動,由衛文公到衛成公,兩個朝代國家局勢完全不同,他卻安然做了兩朝元老。衛文公時,國家安定,政治清平,他把自己的才智能力全都發揮了出來,是個智者。到衛成公時,政治黑暗,社會動亂,情況險惡,他仍然在朝做官,卻表現得十分愚蠢魯鈍,好像什麽都不懂。但就在這愚笨外表的掩飾下,他還為國家做了不少事情。所以,孔子對他評價很高,說他那種聰明的表現別人還做得到,而他在亂世中為人處世的那種包藏心機的愚笨表現,則是別人所學不來的。其實,真正學不到的是寧武子的那種不惜裝傻以利國利民的情操。

在我們的周圍,總發現有些人處處喜歡表現自己。固然,愛表現自己沒有錯,但在有些場合下,這卻是一個缺失,會把某些關係搞糟,會把某些事情搞壞。比如,你的領導在場的場合裏,一旦遇有困難或問題需要解決,隻要不是領導點名讓你談看法、拿意見,一般來說,你切不可唐突發言滿懷自信地談你的看法,並提出處理意見。因為很多情況下,領導需要維護自己的麵子、需要體現出自己的高明,所以,你最好裝傻,多分析問題,而把解決問題的點子,讓給領導,其結果是:問題解決了,也體現了領導的高明。那麽,久而久之,你的領導一定喜歡和你一起共事,也會漸漸地欣賞你。反之,遇事總顯得你比領導高明,那麽領導的麵子往那裏放?若是讓領導覺得你擋光,他還會把你放在前台嗎?

裝傻是一種大智慧、大謀略。懂得裝聾作啞的人,要少惹多少是非啊。

大智若愚在生活當中的表現是不處處顯示自己的聰明,做人低調,從來不向人誇耀自己抬高自己,做人原則是厚積薄發,寧靜致遠,注重自身修為、層次和素質的提高,對於很多事情持大度開放的態度,有著海納百川的心態,從來沒有太多的抱怨,能夠真心實意地踏實做事,對於很多事情要求不高,隻求自己能夠不斷得到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