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抬杠,輸贏都會吃虧

一天晚上,馬克去參加了一次宴會。宴席中,坐在馬克右邊的一位先生講了一個幽默的笑話,並引用了一句話。

那位先生說這句話出自《聖經》。馬克知道他錯了,應該是出自莎士比亞的作品,就很討嫌地糾正他。那位先生立刻反唇相譏。

馬克的老朋友查爾斯坐在那位先生的右手邊。查爾斯研究莎士比亞的著作已經多年了。於是,他們倆都同意向查爾斯請教。查爾斯聽了後踢了馬克一下,然後說:“馬克,這位先生沒說錯,《聖經》裏有這句話。”

那晚回家的路上,馬克對查爾斯說:“你明明知道那句話出自莎士比亞的作品裏。”

“是的,當然,”查爾斯回答,“可是親愛的馬克,我們是宴會上的客人,為什麽要證明他錯了?那樣會使他喜歡你嗎?為什麽不給他留點麵子?他也並沒有問你的意見啊?為什麽要跟他抬杠?應該永遠避免跟人家正麵衝突。”

一般情況下,抬杠的結果會使雙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的觀點是絕對正確的,但是你永遠也贏不了爭論。要是輸了,當然你就輸了;即使贏了,實際上你還是輸了,因為你傷了對方的自尊,對方會對你產生怨恨之情。

無謂的爭論除了會破壞大家的感情外,毫無意義。帶有偏執的、明顯攻擊性的爭吵,就像惡魔一樣,吞噬著人們之間的友情。辯論雙方因固執地堅持自己的觀點而爭吵得麵紅耳赤、難分勝負,往往為芝麻大的事鑽牛角尖,結果兩敗俱傷。

本傑明·富蘭克林說:“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駁,也許偶爾能獲勝,但那隻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

你自己要衡量一下,是寧願要一種表麵上的勝利,還是要別人對你有好感。你可能有理,但要想在爭論中改變別人的主意,一切都是徒勞。隻能靠寬容以及用同情的眼光,你才可能達到改變別人觀點的目的。

小胡是個出了名的“杠爺”。不管別人說什麽,他都會跟別人抬杠。你說東他偏說西,你說這個事情應該這樣,他卻總能找到理由反駁你,有時候甚至無理也能辯三分,讓人很下不來台。時間久了,大家都怕了他,討論問題都怕被他聽到,不然又惹火上身,爭得臉紅脖子粗的,彼此都不愉快。

愛抬杠的人一般表現為不給別人發言的機會,並經常對別人說的話發表不同意見,其實這是一種自戀和逆反心理的表現。

有自戀心理的人特別在乎自己的感覺,不會換位思考,更不會替他人著想。自己往往喜歡扮演一種救世主的姿態,覺得什麽事都應該自己說了算,別人都應該聽他的。有逆反心理的人往往由一種未完成的情緒所致,以往沒有得到表述,沒有得到尊重的機會,希望能在後天中尋求補償。

想要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贏得他人的尊重和重視,你可以采用其他的辦法。愛抬杠隻會破壞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

切記,不要跟人抬杠。你的看法也許很正確,但不能因此就認為別人的看法不正確。堅持自己的意見與容納別人的意見不是矛盾的。

有個人曾對相熟的朋友說,他不會和同學中的某個同學再合作了。

朋友很驚訝,就問他:“你們是同學,生意上又可以互惠互利,為什麽呢?”

那個人說:“這麽多年了,我那個同學還是一點長進都沒有。我聽著他嚼口香糖的聲音就想吐,還有我拉他去跟人家談判,出來後我真為有這樣的同學而丟人。他的形體語言太誇張了,總是喜歡跟別人唱反調,一直到雙方都十分尷尬才住嘴,對方覺得我們跟人家不在一個層次上,怎麽做生意啊?”

其實,那位同學人不錯,也有不少優點,但修養、喜歡跟人唱反調等問題竟然給他帶來如此大的負麵影響,真是出人意料。

我們和人抬杠、反駁,有時或許會取得勝利,但這種勝利是最為空洞的。我們要關注於自我修養的提升,這對於我們今後的人生或者發展都會獲益良多。

和人抬杠,你輸了,你會丟了麵子,當然會吃虧;你贏了,會使對方丟了麵子,讓對方對你懷恨在心,自然也是一種吃虧。所以,無論何時,避免和人抬杠才是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