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虛心向別人請教

一個對佛學有很深造詣的人,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

老禪師的徒弟接待他時,他很是瞧不起,心想:“我的佛學造詣很深,你算老幾?”

後來,老禪師出來了,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並親自為他沏茶。可在倒水時,杯子已經滿了,老禪師還不停地倒。

他十分疑惑地問:“大師,杯子已經滿了,為什麽還要往裏倒呢?”

大師回答說:“是啊,既然已經滿了,為什麽還倒呢?”

原來,禪師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經對佛學造詣很深了,為什麽還要來我這裏求教呢?”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空杯心態”的起源,引申出來的意思是說好的心態是做事的前提。如果想學到更多的東西,就必須先把自己想象成“一隻空著的杯子”,而不是目中無人、驕傲自滿。

進入陌生的工作環境,肯定會有很多不懂的事情,這個時候就要虛心請教,問問題前先多觀察身邊的現象,多動腦子。在請教別人時,應當帶著謙虛的態度。因為你在詢問的同時也是在和同事溝通,增進情誼,這是與人交流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單純的獲取答案的過程。

當上司取得成績的時候,他周圍有的是讚美聲和一張張笑臉。作為下屬的你如果也去這麽做,就不會引起上司的特別注意。因此,明智的做法是虛心請教,你可以恭恭敬敬地掏出筆記本和筆,真心誠意地請他指出你應該如何努力,也可以談論上司值得驕傲的東西,向他取經。這樣做會引起他的好感,使他認為你是一個對他真心欽佩、虛心學習,很有發展前途的人。

對於初創企業來講,隻有加強與同類企業的溝通,注意吸收他們在發展中的經驗和教訓,才能少走彎路。往往有些問題對於經曆過的企業來說非常簡單,但對於初次遇到的企業可能就不知所措。隻要抱著謙虛學習的態度,虛心請教,可能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多問一句、多學一點,可能比你整天冥思苦想省事、省力得多。

時刻保持一種虛心求教的態度,才能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虛心請教的最大好處就是:通過學習別人的經驗和知識,可以大幅度地減少犯錯概率,縮短摸索時間,使我們更快地走向成功。

一位年輕人來到了小河邊,看到三個年老的長者在河邊垂釣。過了一會兒,一位老者起身,說:“我要到對岸去。”於是,老者很快就過去了。年輕人很驚訝。過了一會兒,又有位老者也像第一位老者一樣過去了。年輕人看呆了。又過了一會兒,第三位老者也起身從水麵過去了。這下,年輕人認為自己也可以像他們一樣能輕鬆過去,誰知一下掉到了水裏。三位老者把年輕人救起,問他為什麽要學著他們過河。年輕人把他的想法說了出來。三位老者哈哈大笑:“年輕人,我們在這條河上走了幾十年了,對河裏的每一塊石頭都非常熟悉,所以,我們可以很輕鬆地過河。你不熟悉,就一定會掉到水裏去的。”

別人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是我們最好的老師。那些自以為是的人不肯虛心向人請教,結果隻能處處碰壁。

每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都有值得別人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年輕同誌要尊重老同誌,虛心請教,遇事要征求他們的意見;在和領導溝通中,要向領導虛心請教,要有誠意地問領導,自己的弱點在哪裏,應該如何提升和改進等,從領導那裏得到一些指導。隻有不斷地挑戰自己,才能得到快速地成長。

虛心向別人請教和學習,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可以學到許多處理問題的經驗、方法。

在困難的時候,你曾經幫助過的人不一定來幫助你,而曾經幫助過你的人還會來幫助你。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一個人在給別人一個小小的幫助後,一般地說,他願意做出更多的幫助,因為一個人在幫助了別人之後,常常感到對方是應該得到幫助的。

人總是喜歡證明自己正確,誰也不希望自己栽的花開得不好或者開不出來,換句話說,人們不希望自己投資錯了,更不希望自己白白投資。讓某個人幫助你就是讓他“栽培”你,隨著期待效應的顯現,他就會越來越喜歡你。

向領導和老同事請教工作,體現了對他們的尊重。他們在獲得心理滿足的同時,不僅不會小瞧你,反而會因為受到尊重增加對你的好感,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離,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渺小的,以個人能力所能知道的東西極其有限,總有在某方麵不如別人,總有自己不懂的事,要虛心向別人請教。不要讓虛榮心堵住了自己的嘴,否則也就堵住了開啟智慧的大門。

尹金成是韓國有名的企業家。他在開始做生意時,幾乎什麽都不懂,開發了一件新產品,往往不知道該如何定價。於是,他就跑到零售商那裏去請教,因為他認為如何定合理的價格應該是常與消費者接觸的零售商最清楚。

在零售商那裏,尹金成出示了新產品,問他們:“像這樣的東西可以賣多少錢?”他們都會坦誠地告訴他行情。照著零售商的話去做都沒錯,不必付學費,也不用傷腦筋,沒有比這個更劃算的。能虛心接受人家的意見,能虛心去請教他人,才能集思廣益。

如果我們能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虛心向他人學習,離成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