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巧妙地運用反語

春秋時期,齊景公很喜歡打獵,並讓人養了很多老鷹和獵犬。

一天,負責養老鷹的人,不小心讓老鷹跑了一隻。齊景公大怒,要下令斬殺這個人。這時,大臣晏子聞訊趕到。晏子看到齊景公正在氣頭上,怒不可遏,便請求齊景公允許自己在眾人麵前盡數此人的罪狀,好讓他死個明白,以服眾人之心。齊景公答應了。

於是,晏子就當著齊景公的麵,一邊指著那個人,一邊大聲地斥責道:“你為大王養鳥,卻讓鳥飛了,這是你的第一條罪狀;你使大王為了鳥而殺人,這是你的第二條罪狀;殺了你,讓天下諸侯聽了這件事,責備大王重鳥輕人,這是你的第三條罪狀。以此三罪,你是死有餘辜。三條大罪,不殺不行!大王,我說完了,請殺死他吧!”

齊景公聽著聽著,聽出了其中的意思,轉怒為愧,停了半晌,才慢吞吞地說:“不要殺了,先生的話我領會了,放了他吧。”

晏子說的是反話,表麵上似乎斥責養鳥人的罪狀,實際上是在批評齊景公的“重鳥輕人”,毫無仁慈之心。這種反語的運用,既照顧了齊景公的麵子,又把是非說得很清楚,從而使齊景公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有些人非常不講道理。對於這種人,是不是就沒有辦法說服他們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隻要能把握分寸,摸清底細,思路再開闊一些,頭腦再靈活一些,說話時語氣再柔和一些,就一定能讓這種人認清自己的問題。正話反說就是一種有效的辦法。

後唐莊宗李存勖沒做皇帝之前宵衣旰食,做了皇帝之後便沉溺於聲色犬馬了。

一次,莊宗率大隊人馬到中牟縣射獵,踏倒了大片莊稼。當地縣令前來勸阻,一下子掃了莊宗的興致。莊宗下令殺死縣令。這時,莊宗跟前的戲子敬新磨站出來,指著縣官訓斥道:“你這糊塗的東西,虧你還當縣官!難道你不知道皇上愛打獵嗎?”莊宗見敬新磨向著自己說話,高興得直點頭。

敬新磨接著斥責:“你這糊塗的東西,應該把這片田地空起來,讓皇上在這兒高高興興地打獵,你為什麽讓老百姓在這兒種莊稼呢?難道你怕老百姓餓肚子嗎?怕朝廷收不了稅嗎?皇上打獵事大,百姓餓肚子事小,國家收不上稅事小,難道這點道理也不懂嗎?”

莊宗聽罷如坐針氈,便指使部下把縣令放了。敬新磨巧責皇帝,智救縣令,說的全都是反話。他數落縣令那番話,有意把意思說反了,聽來義正詞嚴,品評別有滋味。

話語可以撥動人們的心弦。有時是正撥,有時是反撥,在一定的語言環境裏,反撥往往能表達出強烈的感情,甚至比正麵的話顯得更有分量,還能表現出一種滑稽風趣的特色,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晉平公射雀,沒有射死,叫小內侍襄去捕捉,結果他沒有捉到。平公大怒,把襄關押起來,還揚言要殺了他。叔向聽了這事,連夜進宮去見平公。平公把這事告訴了他。叔向說:“大王你一定要把他殺掉。從前,我們的先君唐叔在樹林射獵兕牛,一箭就射死了,用它的皮做成一副大鎧甲,因為才藝出眾被封為晉君。現在您繼承我們先君唐叔當國君,射隻小雀還射不死,捉又沒捉到,這是在宣揚我們國君的恥辱啊!請您務必趕快殺了他,免得讓這件事傳到遠方去。”晉平公聽了很不好意思,於是命人立即把小內侍襄放了。

叔向正話反說,用先祖唐叔勇射兕牛而封晉君的故事,巧妙地對比出晉平公射雀不死還要殺人的無能,使平公幡然悔悟。

正話反說,在修辭學上叫作反語,就是人們通常說的反話。反話,使用和本意相反的語句來表達本意。用正麵的話表達反麵的意思,或用反麵的話表達正麵的意思。

漢朝丞相蕭何殺了韓信之後,又抓住了蒯通。劉邦要他承認勾結韓信謀反之事,曆數了韓信“十罪三愚”:

十罪是:一不該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二不該去殺章邯等三秦王,取了關中之地;三不該涉西河,虜魏王豹;四不該渡井陘,殺除餘並趙王歇;五不該擒夏悅,斬張仝;六不該襲破齊曆下軍,擊走田橫;七不該夜堰淮河,斬周蘭、龍且二大將;八不該廣武山小會垓;九不該九裏山十麵埋伏;十不該追項王於陰陵道上,逼他烏江自刎。

三愚是:韓信收燕趙破三齊,有精兵四十萬,那時不反,如今才反,這是第一愚;漢王駕出城皋,韓信在修武,統大將二百餘員,雄兵八十萬,那時不反,如今才反,這是第二愚;韓信九裏山前大會戰,兵權百萬,皆歸掌握,那時不反,如今才反,這是第三愚。

蒯通以迂為直,明處說罪,暗裏擺功,道愚是虛,表忠是實,使用和本意相反的言辭來表明意思。

巧妙地運用反語,不僅可以救人,還可以諷諫,勸導別人,表達自己的正確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