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什麽人說什麽話

美國前總統裏根像絕大多數演員和政治家一樣,老早就產生了一種博人喜愛的欲望。他用精心安排的幽默語言點綴他的演講,以贏得特定觀眾的尊重。

對農民發表演說時,裏根說了這麽一件事來討好他的聽眾:

一個農民得到一塊業已幹涸的小河穀。這片荒地覆蓋著石塊,雜草叢生,到處坑坑窪窪,他每天去那裏辛勤耕耘,不斷勞作,最後荒地變成了田園,為此他深感驕傲和幸福。某個星期日的早晨,他操勞一番後前去邀請部長先生,問他是否樂意看看他的田園。

那位部長來了,視察一番。他看到瓜果累累,就說:“呀,上帝肯定為這片土地祝福了!”

他看到玉米豐收,又說:“哎呀!上帝確實為這些玉米祝福過。”接著又說:“天哪!上帝和你在這塊土地上竟取得了這麽大的成績呀!”

這個農民禁不住說:“尊敬的先生,我真希望你能看到上帝獨自管理這片土地時,它是什麽模樣。”

裏根迎合少數民族的手法就像他迎合不同階層的人民那樣富於變化,有吸引力。在向一群意大利血統的美國人講話時,他說:“每當我想到意大利的家庭時,我總是想起溫暖的廚房,以及更為溫暖的愛。有這麽一家人住在一套稍嫌狹小的公寓裏,他們決定遷到鄉下的一座大房子裏去。一個朋友問這家中12歲的兒子托尼:‘喜歡你的新居嗎?’孩子回答說:‘我們非常喜歡,我有了自己的房間。我的兄弟們也有了他們自己的房間,我的姐妹們都有了自己的房間。但是可憐的媽媽,她還是和爸爸住一個房間。’”

裏根總統訪問加拿大,在一座城市發表演說。在演說過程中,有一群舉行反美示威的人不時打斷他的演說,明顯地顯示出反美情緒。裏根是作為客人到加拿大訪問的,作為加拿大的總理,皮埃爾·特魯多為這種無理的舉動感到非常尷尬。麵對這種困境,裏根反而麵帶笑容地對他說:“這種情況在美國是經常發生的。我想這些人一定是特意從美國來到貴國的。可能他們想使我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聽到這話,尷尬的特魯多禁不住笑了。

我國有句諺語說:“到什麽山唱什麽歌,見什麽人說什麽話。”看來遠隔重洋的裏根是深諳此道的,所以在政壇上才能夠左右逢源,大出風頭。

見什麽人說什麽話,說話內容因人而異是非常必要的。在一般情況下,運用這種方法時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麵。

根據性別的差異。對男性,需要采取較強有力的勸說語言;對女性,則可以溫和一些。

根據年齡的差異。對年輕人,應采用富有**的語言;對中年人,應講明利害,供他們斟酌;對老年人,應以商量的口吻,盡量表示尊重。

根據地域的差異。對於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所采用的勸說方式也應有所差別。比如,對於我國北方人,可采用粗獷的態度;對於南方人,則應細膩一些。

根據職業的差異。不論遇到從事何種職業的人,都要運用與對方所掌握的專業知識關聯較緊密的語言與之交談,對方對你的信任感就會大大增強。

根據性格的差異。若對方性格直爽,便可以單刀直入;若對方性格遲緩,則要把握“慢工出細活”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