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成功的第一步是認識自己

一個人認識別人很容易,而認識自己恰恰是最難的。老子曾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以說,從古至今,人們對於自我的認識始終處於無盡的探索之中。

沒有哪一個認識到自己天賦的人會成為一個無用之輩,也沒有哪一個出色的人在錯誤地判斷自己的天賦時能夠逃脫平庸的命運。隻有先了解了自己,才能最大限度地開發自己的潛能。

認清自己的能力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

所謂“自知之明”,通俗地說,就是一個人總得知道自己能吃幾碗幹飯。而之所以說“貴”,意思是“珍貴”與“難得”。

當年孔子問子貢:“你和顏回哪一個強?”子貢是這樣回答的:“我怎麽敢和顏回相比?他能夠以一知十;我聽到一件事,隻能知道兩件事。”子貢的自知是明智,子貢的從容更是胸懷博大。他雖不及顏回聞一知十,但卻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傳之千古。

由於先天的遺傳,成就了每個人的高矮胖瘦,後天教育與環境的差異更是造就了不同的誌趣、性格和風采。其中既有迷人之處,又有遺憾之點。一味要求自己出眾拔尖,活得太累不打緊,還會招來訕笑與恥辱。

“沒有哪一個認識到自己天賦的人會成為一個無用之輩,也沒有哪一個出色的人在錯誤地判斷自己的天賦時能夠逃脫平庸的命運。”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從事著與自己的天賦格格不入的職業,做著自己天賦所不擅長的事情。這樣多半是徒勞無益的,於是失敗的例子數不勝數。可見,一個人必須要認清自己,擁有自知之明,這才是他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微風能夠隨意地吹散陰雲,小鳥可以輕盈地在藍天的舞台上跳舞,微風做到的我做不到,小鳥做到的我也做不到。劉翔和聶衛平下圍棋,估計他肯定輸;聶衛平和劉翔比賽110米跨欄,一定輸得很慘。但這些都不妨礙他們在各自的舞台上散發奪目光輝。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各顯其能才會將壞事變好好事更好。

戰國時期,齊威王的相國鄒忌長得相貌堂堂,身高八尺,體格魁梧,十分漂亮。與鄒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長得一表人才,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一天早晨,鄒忌起床後,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信步走到鏡子麵前,仔細端詳全身的裝束和自己的模樣。他覺得自己長得的確與眾不同、高人一等,於是隨口問妻子說:“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來,誰更漂亮?”

他的妻子走上前去,一邊幫他整理衣襟,一邊回答說:“您長得多漂亮啊,那徐先生怎麽能跟您比呢?”

鄒忌心裏不大相信,因為住在城北的徐公是大家公認的美男子,自己恐怕還比不上他,所以他又問他的妾,說:“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漂亮些呢?”

他的妾連忙說:“大人您比徐先生漂亮多了,他哪能和大人相比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來訪,鄒忌陪他坐著聊天,想起昨天的事,就順便又問客人說:“您看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漂亮?”客人毫不猶豫地說:“徐先生比不上您,您比他漂亮多了。”

鄒忌如此作了三次調查,大家一致認為他比徐公漂亮。可是鄒忌是個有頭腦的人,並沒有就此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真的比徐公漂亮。

恰巧過了一天,城北徐公到鄒忌家登門拜訪。鄒忌第一眼就被徐公那氣宇軒昂、光彩照人的形象震住了。兩人交談的時候,鄒忌不住地打量著徐公。他自覺自己長得不如徐公。為了證實這一結論,他偷偷從鏡子裏麵看看自己,再調過頭來瞧瞧徐公,結果更覺得自己長得比徐公差。

晚上,鄒忌躺在**,反複地思考著這件事。既然自己長得不如徐公,為什麽妻、妾和那個客人卻都說自己比徐公漂亮呢?想到最後,他總算找到

了原因。鄒忌自言自語地說:“原來這些人都是在恭維我啊!妻子說我美,是因為愛我;妾說我美,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說我美,是因為有求於我。看起來,我是受了身邊人的恭維讚揚,而認不清真正的自我了。”

無論在什麽時候,一個人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才不至於迷失方向。

人貴有自知之明,人要了解自己,認識自己,自知是做人的最起碼要求。有了自知,一個人才能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有一個準確的把握,才能知道自己的工作能力、學識水平、社會關係、家庭、社會背景等處在一個什麽樣的狀況下。然後,麵對自己的現實情況來把握自己的人生旅途,這樣,人才能獲得自信,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認識自己是最難的

一個人認識別人很容易,而認識自己是最難的。老子曾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作為大軍事家的孫子則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名言傳世。可以說,從古至今,人們對於自我的認識始終處於一種無盡的探索之中。

古刹裏來了個小和尚,他積極主動地去見方丈。殷勤誠懇地說:“我初來乍到,先幹些什麽呢?請師父指教。”方丈微微一笑,對小和尚說:“你先認識一下寺裏的眾僧吧。”

第二天,小和尚又來見方丈,殷勤誠懇地說:“寺裏的眾僧我都認識了,下麵該幹些什麽事了吧?”方丈微微一笑說:“肯定還有遺漏,接著去認識吧。”

三天過去了,小和尚再次來見方丈,滿有把握地說:“寺裏的所有僧侶我都認識了,我想應給我布置一些事做了。”方丈微微一笑,因勢利導地說:“還有一個人,你沒認識,而且這個人對你特別重要。”小和尚滿腹狐疑地走出方丈的禪房。“還有誰沒有認識呢?”他一個人一個人地詢問,一間屋一間屋地尋找,在陽光裏、在月光下,他一遍遍地琢磨、一遍遍地尋思著。一頭霧水的小和尚,在一口水井裏忽然看到自己的身影。他豁然頓悟了,趕快跑去見方丈……

讓我們再來看以下的故事:

泰國曼穀的市區有一些頗負盛名的廟宇,不過那些大大小小的廟宇,多數除了給遊客留下一個金碧輝煌的印象之外,不久之後就會從人們的記憶中淡去。然而,有一座叫作金佛寺的廟宇,卻給無數的遊客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

這座廟宇占地不大,麵積大約隻有30尺見方。你一進入廟內,眼前便會赫然出現一座10尺半高,全身由黃金打造的實心佛像。它重達2.5噸,價值約為1.96億美元。這尊慈祥中帶著尊嚴的黃金佛像,能夠給人一種莫名的震撼。

佛像旁邊的玻璃展示櫃中,有一片8寸厚、20寸見方的土塊。土塊一旁的文字說明,道出了這尊佛像背後那一段感人的曆史。

1957年,由於泰國政府決定在曼穀市內興建高速公路,位於路段上的某間寺廟因此被迫遷移。寺內的和尚隻好將廟中的土造佛像放置到其他的地方去。然而這座佛像體積龐大,重量驚人,所以在搬運的過程中現出了裂縫。更糟的是,那時又下起了滂沱大雨。寺內的老和尚為了不讓神聖的佛像再受到損害,便決定先將佛像放回原地,然後用大幅的帆布覆蓋,以免遭受雨水的侵襲。

那天傍晚,老和尚拿著手電筒,掀開帆布檢查,看看佛像有沒有被雨水淋濕。燈光照到裂縫處時,他發現那裏反射回一道奇異的光芒。老和尚趨前仔細檢查後,懷疑這層土塊裏藏有別的東西。他返回廟中取來了鑿子和榔頭,小心翼翼地開始敲打佛像表麵。當他敲掉第一片土塊時,驚異地發現裏麵金光閃閃。老和尚加快了動作,幾個小時後,這座純金打造的佛像重見天日。

根據曆史學家的說法,幾百年前,緬甸軍隊曾出兵攻打當時稱為暹羅的泰國。當時的暹羅和尚知道敵軍即將來襲之後,便在珍貴的黃金佛像表麵上覆蓋了一層泥土,以免當時的寶物被緬甸軍隊掠奪。據說這些和尚後來全都被入侵者殺害了,然而幸運的是,這座價值連城的佛像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直到1957年才被後人發掘出來。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像那座被泥土包裹的佛像,為了生存而給自己裹上一層厚厚的殼。然而每個人的內心中都存在著金光閃閃的自我,這種純金的本質,才是真的自我。從小開始,我們就學會了將內心中那個如黃金般純真的自我隱藏起來,總是戴著各種各樣的麵具出現在人前人後。這樣,我們難免苦惱、難免疲憊不堪。

當現實生活中各種不幸一齊襲來的時候,你戴著那層麵具,難以呼吸視聽,幾乎要被巨大的逆境所壓垮。你感到自己無比脆弱,感到已經完全迷失了自我,你不知道你要的是什麽,你不知道你為什麽要承受這樣的苦難。這個時候,你必須摘掉你的麵具,重新認識你自己。你應該做的,就是像老和尚一樣,拿起鑿子和榔頭,敲掉層層的防衛麵具,重新展現你純真的本質。

美國華盛頓的國會圖書館天花板上寫有這樣一行字:“秩序,是天國的第一條法則。”秩序是什麽?秩序無非就是人或事物在現實生活中所處的位置。而這種位置的判定,是基於每一個人對自身的清醒認識和正確定位。《詩經》中說:“賓之初筵,左右秩秩。”意思是說來賓在筵席上按照左左右右的順序就座,每個人各得其所,規規矩矩對號入座,筵席就顯得有秩序。如果沒有秩序,筵席就會亂成一鍋粥。而要做到有秩序,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每個人要明白自己的身份,知道自己應該坐在哪個位置上。不然的話,筵席就不能開始,更不能進行下去。

“認識你自己!”當你身處逆境,承受巨大的苦難時,你更需要靜下心來,向自己的內心開掘,認識你自己。

我是個什麽樣的人?我有什麽樣的個性?我有什麽樣的優缺點?我有什麽價值?我有沒有巨大的潛能?我期望自己成為什麽樣的人?我希望達到什麽樣的目標?你必須這樣拷問自己,這樣你才能夠獲取關於人生、關於價值和意義的各種真實答案,你才不會在苦難中迷失了自己,不會在逆境中喪失了自己。

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

我們知道,當一個人站在鏡子前麵觀看那個鏡子中的自己時,那個關於他自己的自我意象也隨之產生了。這時,在他和那個鏡子中的自己之間,他麵臨著兩個選擇,接受還是不接受。如果他能滿意地接受那個鏡子中的自己,他就會感到自信。欣賞他不能接受那個鏡子中的自己,他就會感到自卑。信仰和接受可能就是那個架在他自己和那個鏡子中“自我意象”之間的橋梁,隻有通過這座橋梁,才能順利地到達自信的彼岸。他在這一刻選擇那個自我意象的方式可能將會最終變成一種命運般的力量,決定他以後的生活。

20世紀最重要的心理學發現之一就是“自我意象”。這種自我意象就是“我屬於哪種人”的自我觀念,它建立在我們對自身認知和評價的基礎上。一般而言,個體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據自己過去的成功或失敗、他人對自己的反應、自己根據環境的比較意識,特別是童年經驗自然形成的。根據這些判斷,人們心裏便形成了“自我意象”。就我們自身而言,一旦某種與自身有關的思想或信念進入這幅“肖像”,它就會變成真實的東西。我們很少去懷疑其可靠性,隻會根據它去活動。

自我意象,就是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對自己的畫像。不管我們是否能夠意識到,我們都存在非常詳細的自我意象。它決定了一個人在生活舞台中的角色形象。

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受到自我意象的影響,因為它在時時刻刻提醒我們“你是一個……的人”。我們的意識收到這個信息後,就會去判斷這樣做可以、那樣做不可以,從而做出各種決策。

自我意象是一個前提、一個根據、一個基礎,由此而產生了我們每個人的個性、行為甚至社會大環境。如果你的自我意象就是一個能力低下、依

賴別人的形象,那麽你在做每件事情的時候都會對自己說“這件事我做不好”,把本來可以完成的事情推給別人,一次次地喪失成功的機遇。相反,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個精力充沛有能力的人,你就會主動去挑戰危機。

為了成功,首先要在思想上打擊自己退卻和懈怠的想法,把自己想象成為一個成功者。想象成為一個成功者,你才有成功的勇氣。因為失敗是不需要避免和爭取的,它就在麵前,而成功是要靠努力才能夠獲得的。

我們的心靈創造著周遭的世界,即使兩個人肩並肩地徜徉在同一塊草原上,一個人的眼睛看到的情景永遠不同於另一個人所看到的情景。心理學家馬爾慈說,人的潛意識就是一種“服務機製”,即一個有目標的電腦係統。而人的自我意象,就如同電腦程序,直接影響著這一機製運作的結果。

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個失敗的人,你就會不斷地在自己內心的“熒光屏”上看到一個垂頭喪氣、難當大任的自我,聽到“我是沒出息、沒有長進”之類負麵的信息,然後感到沮喪、自卑、無奈與無能,那麽你在現實生活中便會注定失敗。

另一方麵,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個成功人士,你會不斷地在自己內心的“熒光屏”上見到一個不斷進取、敢於經受挫折和承受巨大壓力的自我;聽到“我做得很好,而我以後還會做得更好”之類的鼓舞信息,然後感受到喜悅、自尊、快慰與卓越,那麽你在現實生活中便會自然而然地成功。

我們個人一切的個性、行為和言語方式都是建立在自我形象這個基礎之上的。如果一個人從心理上逃避成功、害怕成功,在麵對機會或挑戰時,他就可能畏畏縮縮。這樣,即使不成為一個失敗者,也是一個平庸之輩。

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有一個適當、現實的自我意象伴隨著自己,使自己能接受自己,擁有健全的自尊心。成功者應該不斷地認識自己,不斷地強化和肯定自我價值,真實地表現自我,而不是把自我隱藏或遮掩起來。

當這個自我意象完整而穩固的時候,“我”會有良好的感覺,並且會感到自信,會作為“我自己”而存在,自由地表現自己。如果它成為逃避、否定的對象,個體就會把它隱藏起來,不讓它有所表現,創造性的表現也就因此受到阻礙。

塑造積極的自我意象、改變鬱鬱寡歡的失敗型個性不能依靠純粹的意誌力,必須要有充足理由和足夠的證據確認舊的自我意象是錯誤的。不能僅僅憑空想象出一個新的自我意象,除非你覺得它是有事實依據的。正如愛默生所說過的:“人無所謂偉大或者渺小。”人的世界就是自己的世界,我們的價值就是我們心中認定的價值。

找準位置再努力

人與人之間是有差異的,能力不同,成就自然也就不同。隻有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努力做到最好,才會獲得生活的快樂與幸福。

小兔子到了上學的年齡,被父母送到動物學校。在學校裏,小兔子最喜歡上的課是跑步,幾乎每堂課都得第一名,小兔子為此感到很高興;小兔子最不願意上的課是遊泳,不管他怎麽努力,總取得不了好成績,小兔子為此感到非常苦惱。小兔子想放棄遊泳,但他父母不同意。當老師看到小兔子為上遊泳課苦惱時,表示願意給小兔子提供幫助。老師對小兔子說:“跑步是你的強項,是你的優勢,往後你就不用再練跑步了;隻要你專心練習遊泳,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從此,小兔子專心致誌地開始練遊泳。但結果是:一段時間的訓練下來,小兔子遊泳水平不但沒有多大長進,就連他的優勢——跑步的成績也下降了許多。

人有所長則必有所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但同時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如果一個人不了解其中的利害關係,過於看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並試圖讓自己克服所有缺點、彌補所有不足,結果隻會適得其反。這也就是說,有缺點和不足固然需要克服和彌補,但如果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克服缺點和彌補不足上,那麽就可能因此喪失自己的優勢。

居裏夫人有兩個女兒,伊蕾娜·居裏和艾芙·居裏。她們都很優秀,

都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們的成功應首先歸功於她們的母親,因為正是居裏夫人第一個發現了她們的各自的天賦。

居裏夫人的家教觀是發現女兒某種天賦領域的創造力,而不是死記硬背隻會讓孩子考滿分的教條。

早在女兒們牙牙學語時,居裏夫人就開始對她倆的某種天賦進行了發掘,她在筆記本上寫道:“伊蕾娜在數學上聰穎,艾芙在音樂上早慧。”當女兒剛上小學時,她就讓她倆每天放學後在家裏再參加1小時的智力活動,以便進一步發現其天賦才能。當她倆進入塞維尼埃中學後,居裏夫人讓女兒每天補習一節“特殊教育課”或由讓·佩韓教她倆化學,或由保羅·郎之萬教數學,或由沙瓦納夫教文學和曆史,或由雕刻家馬柯魯教雕塑和繪畫,或由穆勒教授教外語和自然科學。每星期四下午,由居裏夫人親自教兩個女兒物理學。

經過兩年的特殊教育後,居裏夫人覺得伊蕾娜性格文靜、專注,迷戀化學並立誌要當科學家研究鐳,這些正是科學家所具備的素質。而艾芙生性活潑,充滿夢想。居裏夫人便先讓她學醫,然後再引導她研究鐳,又激勵她從事自然科學,可艾芙對科學不感興趣。經多次觀察,居裏夫人才發現艾芙的天賦是文藝。這種不斷發現孩子天賦的家教觀念,指導著居裏夫人通過成功的家教使女兒伊蕾娜·居裏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而獲1939年諾貝爾化學獎,也使艾芙·居裏成為一位優秀的音樂教育家和傳記文學作家。

“橘生淮南為橘,橘生淮北為枳。”晏子告訴我們,不同地方的柑橘會有不同的味道,而隻有生長在淮南的柑橘才會味道甘甜。新疆的葡萄之所以聞名,正是因為當地晝夜溫差的變化大才使其儲存了大量的糖分。世間萬物隻有找到適合自己生長繁衍的地方,才能充分展現生命的力量,活出應有的價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灑脫地走出宮廷,去追求自由和無拘無束的生活;“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掙脫黑暗政治的束縛,與閑雲野鶴為伴,做一個悠然的山水田園詩人。倘若他們在官場阿諛逢迎,恐怕就不會出現《蜀道難》《歸園田居》等千古名篇了。正是因為他們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將情感融入詩歌創作的天賦之中,才能修成正果、名垂青史。

又如,班超投筆從戎,在西域都護府中勤懇履行職責,獲得了無數榮耀;魯迅棄醫從文,以尖銳的語言揭露了中國近代舊社會的黑暗,留給我們無限感慨;原本為跳高運動員的劉翔因為發現了自己在跨欄上的潛力,經過刻苦訓練成為震驚全球的“飛人”……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在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上,創造了一片輝煌。

了解自己,把握自己,漫漫的人生之旅中,總有一個位置適合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