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彎道超車玩的花
同一時間,關於這次的怪物,也有人在安慰青萍公主。
是的,就是安慰,因為青萍公主是一個怕生的社恐人員,安慰她的人是青萍公主的母妃香妃。
這是一個身材玲瓏,麵目姣好的女人。從她的長相中,就可以看出女兒像誰。
不過青萍公主並沒有他們想象的軟弱。如果青萍公主是一個軟弱的女子,從小到大都可以看見怪物的她也長不這麽大,早被嚇死了。
她隻是不習慣與他人交流,不喜歡與人交流,事實上她的智商一點兒也不低。
所以,她很擔心葉更一這個目前合得來,能讓她裝上一把朋友的處境,所以母妃一到,她就亮出了葉更一寫的《聶小倩》。
“寧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
“他寫的?”
香妃知道自己女兒喜歡讀這些怪誕的書。想想女兒的性格,再想一想太監回報女兒最近在書館遇到的一位士子,自然也就猜的出這怕是那士子寫出交與女兒的作品。
這在大乾並不出奇,許多文人都愛向貴人投稿,以獲得看重與資助。
青萍公主點頭。
看到女兒點頭,香妃的表情不由陰暗下來。
不管葉更一上輩子的時代對《聶小倩》有多推崇,但是在封建社會,寫故事話本的皆是不入流的文學,不受主流文學承認的才能。
香妃,作為主流階層的既得利益者,自然是看不上這小小的《聶小倩》。
甚至她懷疑是這士子不知從何得知女兒的喜好,投其所好,接近自己女兒的手段。
她還真就猜對了。可就不是投其所好嗎?
葉更一本身也是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當然知道元曲、故事話本這些東西在古代不受重視。就是後世的四大名著,在八股文的時代,也是垃圾文學。
他明明知道,卻還是這樣抄,為的就是精準投喂。
從這角度說,香妃真就猜對了。
不過猜對的香妃並沒有因此訓斥女兒,反而愈發地溫聲細語:“看來是很不錯的人。”
她知道,女兒到了這個年紀,訓斥隻會讓女兒與自己愈發的不親近,她隻能曲線救國。
果然聽到母親對自己朋友的評價,青萍公主的眼睛彎了,是得知父母認可開心的笑。
這讓香妃心中更是憤怒。
她隻有兩個女兒,她還指著這兩個女兒與娘家聯姻,好維持自己家族在大乾的地位與權勢。
可這是哪裏來的鄉下野小子竟敢打我女兒的主意。
心中越想越氣,越想越覺得自己對不起乖覺叫自己姑媽的兩個表外甥。
她的手伸向《聶小倩》:“這故事本子為娘從未聽過,借為娘看幾日。”
什麽“看幾日”?
真到她手,出門就銷毀。讓女兒再看不見這野男人對女兒的勾引。
但,同樣一支蔥白如玉的手擋住了香妃的手。
香妃很生氣,強忍發問:“怎麽?舍不得?”
青萍公主沒有解釋,她行動。
當場便抄了一份。然後把抄的給了母妃。原文小心的收回到身上新換上的香囊之中。
這操作把香妃幹懵了。她是要女兒的抄文嗎?不,她是想毀了野男人的小紙條。
可女兒的行為讓她計劃落空了,她隻能是拿走抄文了事。
訓斥是萬萬不能訓斥的。
這女兒從小便膽小。
怕生還可以嫁人,還可以為她娘家謀福利。可萬一嚇傻了,就什麽都沒有了。她就更對不起娘家的外甥了。
當然,她不會就這麽算了的。
出了青萍寢宮,便直奔禦書房,她要向陛下告禦狀。
而這時候八位審卷翰林正在向皇帝進言。
進言的對象自然是葉更一。
是,他們是改了葉更一的評分,但是原身的水平真心不咋的,那做出卷子也不應該取中。
但是葉更一又是一位養出了七竅玲瓏心的士子,總不能不取。
所以這事就報到了皇帝這兒。
不僅僅是一個舉人試,還因為五百年大乾出了一個楊秀已經夠丟人的了,現在又出了一個葉更一,以後還會不會再出個更二?更三?
他們不知道,但這事必須讓皇帝知道。
對於自己治下出了一個不願為朝廷效命的人,天啟帝本來便夠不高興的了,這時候香妃又來告上這麽一狀。
這可真是火上澆油!
不是天啟帝多疼這個女兒。
相反,由於這女兒從小便嚷嚷宮中有怪物,丟皇家臉麵的二女兒,皇帝並不親近。
可不親近歸不親近,這畢竟是朕的女兒。
你丫不想為朕出力,卻勾搭朕的女兒?
“這就是你們說的有才華的士子!”天啟帝大怒,丟出那篇《聶小倩》。
皇帝為什麽發怒,他們不懂。怎麽就香妃求見,皇帝見了香妃後,就如此的生氣。
當他們看到那《聶小倩》,懂了。
故事本子,下九流的玩意兒。隻流傳娼館之間的文章竟然拿與公主看,該批判!
“這士子太過了!”
“是啊!是啊!”
一個個聲討葉更一。
盡管如此,他們八個還是頗緊張,身體坐得繃直。其中一個胖子,甚至擦了擦腦門的汗。
因為,他們八個本以為這士子也就是受楊秀的影響,不敢做官罷了,又哪裏想得到,他玩得這麽花,竟然彎道了公主麵前。
是,真名士自風流。
這樣的故事本子如果在娼館流傳,那是文人的雅事。
但這個雅也是有階層限製的。向下,再不入流的文字也叫“雅”,是對下層人民的恩賜。
可向上,主流文化是不會承認的,更何況你還拿到了公主的麵前。
他們在皇家努力了五百年,教導皇家什麽叫“禮”,什麽叫“主流文化”。
啪--你丫的竟然把這等逗弄娼館的九流文字弄進皇家?
你想幹什麽?
這會兒,他們真的是義憤填膺,憤憤不平的很。
但做這事的人是位士子,也就是他們儒學的人,這事已做了,屁股還得他們擦。
“陛下,興許這本就是他親身經曆?”
先是一人猜測。然後愈發肯定。
對!就是這樣。
故事話本不入流,可若是個人自傳那可就不一樣了。
《傳》那是史記體裁,妥妥的主流文字。
“卿等是說他就是文中的寧采臣?”皇帝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