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不能,至少不應該

方克儉心知命不久矣,隻一杯接一杯的自斟自飲。一直喝到金烏西墜、玉兔東升才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他家沒有關閉的大門方向傳來。

聲音密集而且腳步齊整,一聽就知道是訓練有素的隊伍。

腳步聲很快就繞過影壁牆,緊接著衝進了二進的垂花門。

此時坐在正房中的方克儉才看清了來人,那些人全都身穿錦衣頭戴烏帽,個個手中都握著一把長刀。

“飛魚服、繡春刀。陛下還真是看得起老朽啊。”

沒人理會方克儉的感歎,一群人進入方府後,並沒有四處亂竄,顯然已經探查清楚,知道這裏隻剩下了方克儉一人。

而後所有的錦衣衛便在院子中排開,眾人站定後朱元璋才在毛驤的陪同下,緩步走進了院子。

進入院子後,朱元璋四下打量了一圈方家的宅子,麵露不屑的冷笑。

“果然是做賊心虛,才見過咱家,你就將家人遣散。不過你真以為他們都能逃得掉嗎?”

看到朱元璋的身影,方克儉臉上露出釋然的神情,心中存著的最後一絲僥幸也**然無存。

撐著桌子勉強站起身,搖搖晃晃的走出正房後,才撲通一聲跪倒在朱元璋的麵前。

“臣,福州府判官方克儉,拜見陛下。”

“回陛下,臣自知此舉頗有掩耳盜鈴之舉,但陛下既然不想暴露身份,想來在福州還有要事要辦。”

“因此臣遣散家人,也隻是為了不想讓他們得知陛下身份,以免壞了陛下的計劃。”

聽到方克儉的話,朱元璋微微一愣。在他看來方克儉此舉就是為了,讓其家人逃脫製裁。

可如今方克儉卻給了他這麽一個理由,這著實讓朱元璋有些意外。方克儉在這個時候,居然還會考慮他的計劃,考慮顧及社稷安危……

不過這個念頭隻是在朱元璋腦子中一閃而過,並沒有絲毫改變朱元璋的心意。今日他是來興師問罪的。

他不明白,為什麽一個滿朝堂稱頌的清官,會在福州這裏淪為混跡於青樓的貪官,而且還是個特大貪官,一個每月揮霍八萬兩銀子的巨貪。

每每想起朱迪將一箱子銀票遞到方克儉手中時,朱元璋都不由得心痛。那麽多錢都是花在百姓身上,百姓會過上什麽樣的生活。

越想越氣,越想越惱:“方克儉!”

“臣在。”方克儉恭恭敬敬的聽著朱元璋的訓斥。

“你怎麽敢?你怎麽能在青樓花掉那麽多錢?你可是方克儉啊。”

“你如此大肆揮霍金銀,對得起你的名字嗎?”

“‘克勤克儉;無怠無荒’即便你生活清苦,做不到克勤克儉,你也不能,至少不應該如此鬆弛懶散、荒廢迷亂。”

朱元璋對方克儉實在是有些恨鐵不成鋼,從前他對方克儉有多大的期望,如今看到方克儉就有多大的失望。

方克儉任由朱元璋訓斥,隻是跪在地上一聲不吭。這副做派落到朱元璋眼裏,就是活脫脫的一副無賴形象。

看到方克儉如此自甘墮落,朱元璋隻覺得一陣憋悶。索性也不再訓斥,直接問罪。

“據查,你方克儉僅在青樓一地,就揮霍了十萬兩銀子之巨,你可知罪。”

方克儉解釋完遣散家人奴仆的理由後,便一直等著朱元璋的判罰。

此時聽到朱元璋問話,沒有絲毫辯解的點點頭:“臣知罪,臣確實揮霍了不少銀子在青樓,臣甘願伏法。”

聽到方克儉這麽輕易的就認罪了,居然沒有做一句辯駁。這讓朱元璋就像攢足了力氣,卻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一樣,絲毫不受力。

胸口一陣憋悶的朱元璋,深吸了兩口氣,才緩過這股勁兒來。

雖然方克儉認罪痛快,但朱元璋卻不願這麽簡單的就放過他,就開始一樁樁一件件細說起老清官的花銷之恐怖。

“方克儉呀方克儉,你怎會變成如此無賴模樣。你以為輕飄飄的認罪就結束了嗎?難道你沒有想過,那些銀錢若是拿來賑濟百姓,會讓多少人活命,能讓多少孩子展顏。”

“咱家對你真是太失望了,本以為冷處理後待時機成熟再複啟用,可你如此作為對得起咱家的期待嗎?”

方克儉沒想到他也是簡在帝心的人物,一時心中百感交集。

“你呀,真是太讓咱家失望了。十餘萬兩!僅僅青樓中就揮霍了十餘萬兩銀子,那麽多的銀錢,你得盤剝了多少百姓才能貪汙到如此巨款。”

“你明明知道咱家最恨貪汙,怎還敢如此行事,真不怕咱家把你剝皮充草、以儆效尤嗎?”

朱元璋依氣憤的數落著方克儉的罪名,他要罵醒方克儉,要讓這位曾經的清明官員幡然悔悟,如此才能一抒胸中憋悶。

方克儉心中本還愧疚,可聽到貪汙二字,頓時腦子懵了一下。

怎麽感覺陛下所說的事,與他所想的事情似乎有些出入。為什麽朱元璋會覺得他的銀子,是貪汙而來的。

還有什麽盤剝百姓?他方克儉即便是整日流連青樓揮霍銀錢,也隻能算得上是不夠潔身自好,哪裏能和貪汙攀扯上關係。

貪汙這汙名他可不敢背。

方克儉立即昂起一直低垂的頭,急切的對朱元璋辯解道:“陛下,臣,沒有貪汙啊!”

“臣雖然在職期間逛青樓,可那都是在沒有工作的前提下。臣隻是在來到福州後,生活作風與以往不同,但是臣可沒有耽誤正事。”

“陛下不信可以去查閱案籍,臣從未積壓一份百姓上告,也從不胡亂判案致使百姓遭受冤屈,臣在職期間一直是兢兢業業為百姓考慮。”

“臣從未拿過百姓一分一厘,也從未挪用公職款項用作自家生活,更沒有用手中權力,謀取私人利益。”

“陛下,臣向來清廉這你是知道的,臣這兩袖雖然不再隻有清風,可也從不是什麽藏汙納垢之所。臣怎麽可能做出貪汙官餉、欺壓百姓這種事情呢?”

“陛下明鑒,臣方克儉,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