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戲精胡惟庸

“請陛下恕罪。”

胡惟庸服軟後跪在地上,身子微微佝僂著,仿佛身上壓著重逾千金的擔子一般,整個人都顯得滿身謙遜之氣。

似乎是對他之前的所作所為極為懺悔,又仿佛對於朱元璋的苛責表現出極為誠懇的悔過之意。

胡惟庸此時整個人的姿態表現得非常低,就好像跪在那裏的不是當朝丞相,不是門下幕僚無數,滿朝黨羽遍地的朝中重臣。

也不是淮西勳貴們利益共同體的領導者,更加不是大明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到了胡惟庸的這個段位,他自然知道該向誰亮出刀兵、該衝誰呲出獠牙,自然也知道該與誰和睦相親,該對誰千依百順。

此刻麵對朱元璋的苛責,他自然要把姿態擺得低一些。他心中非常清楚,這一次的事情可大可小,全要看自己的態度。

如今他已經將姿態放得這麽低了,難道朱元璋還會繼續怪罪他不成?

“這些百姓……刁民的供詞前後不清不楚,臣未能了解清楚便將之帶來大殿之上,這才讓他們有機會喧鬧大殿。請陛下恕臣失察之罪。”

朱元璋看到胡惟庸跪在地上求饒,姿態放得如此低。知道胡惟庸這隻是胡惟庸的應對之策,便冷哼一聲道。

“作為當朝丞相,胡愛卿應該知道,這大殿是什麽地方,也應該知道在咱家和文武百官麵前如此不成體統,該當何罪。”

“是,臣知罪。”胡惟庸依舊那麽低姿態的應下了朱元璋的職責。

麵對胡惟庸這種甘願受罰的模樣,朱元璋倒也消氣了一些。

“之前咱家對於胡愛卿的辦事能力,還是很放心的。可是如今你不但失察,而且還弄了這麽幾個鄉野之民,在大殿上胡鬧,成何體統。”

聽到朱元璋對他以往功績的肯定,胡惟庸知道就算朱元璋這次被氣得不輕,他因為這件事,也大概率不會受到很重的責罰,可以說差不多度過了這次劫難。

接下來就應該是處置那幾個,不知所謂的賤民了。

這次讓他如此丟臉,還觸怒了朱元璋。這幾個人即便被朱元璋放過,他也絕不會讓他們輕鬆。

胡惟庸在心裏琢磨怎麽整治那幾名百姓,朱元璋是同樣的心思。

這幾個人貪得無厭,幾間破房子換了朱迪八兩銀子還嫌少。要是換做他,也就隻是照價補償,哪來的什麽雙倍還有福利。

這群刁民果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就不該可憐他們。

朱元璋心裏怨念滿滿,目光也隨之滿腹的怨念,變得極為冰冷狠厲。在這種目光的壓迫下,幾名百姓似乎感覺到脖子後麵涼颼颼的。

他們平日裏也隻是遠遠的見過,朱迪那種從六品的地方官。哪裏受得了朱元璋這種級別之人的眼神壓迫。

因此那幾名百姓全都被嚇得老老實實跪在地上,渾身也不自覺的開始發抖起來。

這一刻他們仿佛重回剛進入大殿時的緊張和恐懼,也想起了他們的小命可以被隨意支配。

最重要的是,他們至今還沒想明白,剛才還對他們和顏悅色,說要給他們撐腰的皇帝老爺,怎麽忽然就變了臉。

而且還對他們態度這麽惡劣,對他們的稱呼也變成了如朱迪一樣的刁民。他們哪裏刁了,隻不過想多要點銀子,讓家裏生活好一點,想和其他住瓦房的百姓拿一樣的補貼,和家裏有老弱病殘的家庭拿一樣的補貼,而已嘛。

就因為這個皇帝就稱呼他們是刁民,就拋棄了他們。

這讓幾個人想起伴君如伴虎這句話,也想起了皇帝喜怒無常,動不動就殺人的傳言,還想起了皇帝最喜歡把人扒皮填草。

越想心裏越覺得他們惹怒了皇帝,皇帝這麽生氣肯定是要殺他們了,漸漸地身子從顫抖變成了抽搐。

接著鼻涕眼淚就止不住的往下流,越哭越是止不住傷心害怕,越哭聲音越大。

忽然,那名最先說話的百姓哭著開始向朱元璋訴苦:“皇帝老爺,我們隻想多要點銀子,不是不是,我們不要銀子了,我們不想死。”

“我們不該惹皇帝老爺生氣,求皇帝老爺別殺我們,我們這就回去老老實實種地,再也不敢了。”

……

朱元璋頓時臉一黑,他什麽時候要殺人了?

胡惟庸聽到幾人的哭嚎聲腦子頓時嗡的一聲。他剛求得朱元璋的諒解,這幾個賤民怎麽又鬧起來了,當真是想死不成。

胡惟庸臉色鐵青,心中那股火騰的一下就竄了上來。忍耐再三,當他聽到幾個百姓開始向朱元璋求饒的時候,再也壓製不住。

一撩朝服上去就將幾人一一踹翻在地:“貪得無厭的刁民,辜負了本官的信任不說,還敢在這裏汙蔑陛下。你們是活膩了嗎,還不趕緊給本官閉嘴。”

“無恥小人,當真是無恥小人,誠彼娘之不悅!”

幾人雖然耽誤了胡惟庸的事,但最多也就算是在朝堂之上出了些醜,惹人厭煩而已。朱元璋怎麽可能將他們都殺掉,他們這麽大喊求饒,像是朱元璋要冤殺了他們似的。

這不是誣蔑朱元璋不分是非顛倒黑白麽,胡惟庸差點沒讓幾個百姓給氣死。

但這一切落在朱元璋眼中,確實有了另外的含義。

胡惟庸如今在大殿鎮上居然敢這樣肆意妄為,擺明了是不把他放在眼裏,臉色越來越陰沉,心中那團怒火也越燒越盛。

然而下一瞬,朱元璋突然想到了什麽,並沒有將心中的那股怒火發泄出來,反而平靜了下來,麵色也不再那麽陰沉。

看著胡惟庸緩緩走回他的位置,隻是不鹹不淡的說了句,“注意體統下不為例”。

胡惟庸完全沒有看出來朱元璋的用意,還以為朱元璋是真的忌憚他。立刻收起了麵對百姓的那副蠻橫,變作一副儒雅隨和的樣子應下了朱元璋的叮囑。

心中還有些得意洋洋:“些陛下寬恕,陛下鴻恩浩**臣必銘記在心,時時不敢或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