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萬族之劫
自從乘雲講了葬天宗由來後,我腦海裏對修仙者就有了一些概念。
傳聞遠古時期,天地誕有神祇,它們非人非獸,壽命悠長,可手摘星月,移山填海,居於無根淨土之內。
而這無根淨土,指的便是神話體係中的——九重天。
我聽乘雲講述,遠古時期雖有萬靈,但多為野獸精怪,那時的人族靈智未開,似猿猴般紮於山林,食野果青木,飲甘露溪水,不識天地法理。
後有一神祇下凡,號蒼,奉天尊召令,降下滔天神罰,火焰自天而降,山川河流皆為廢土,萬靈苦不堪言,死傷更是不知幾何。
那時萬靈無力抵抗,又不得教養,輪回百轉了許久,遂一神祇再次下凡,號青,奉天母召令,取天池神水澆灌大地,滋養萬靈,又授予學識,開靈啟智。
因此,萬靈得以喘息,此後無盡歲月,神祇不斷現世,各居一方,譜寫出了萬族之劫。
而這萬族,指的是天神、巫魔、祖妖、地靈。
其一天神為尊,受九天豢養,以清氣為食,掌有日月之威,步行萬山千河,控於九州大地,知曉天地玄妙。
其二巫魔為始,受冥泉孕育,以濁氣為食,自通生死玄妙,其軀高大如山,居於冥地十八界,握有輪回之法。
其三祖妖為帝,受天池神水孕育,以萬物為食,居於清濁之中,其眾萬萬,遍布九州,喜吞人族肉胎。
其四地靈為人,受三界法則滋養,以日月精華修煉,上尊九天下敬冥泉,生有天地二魂容於清濁,又獨一魂可問法理,唯六魄冗雜蒙蔽靈台,不受天眷。
直到後來我才明白,神祇指的是遠古神魔,天神才是神話體係中的天庭,巫魔居住的十八冥界,也是現在所知的陰曹地府。
不過他們都是居於凡塵之上的神仙,唯有之後的祖妖與地靈,才是真正的萬族。
後來歲月流逝,天神與巫魔生了矛盾,人族也在妖族的壓迫下淪為口糧,反抗的種子冒出嫩芽,衝突不斷升級,直至釀出了萬族之劫。
而這萬族之劫的本意,是天神與巫魔互相開戰後,把凡間當成了戰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人族借此良機對妖族展開抗衡,烽煙席卷了整個九州。
但讓我感到不解的是,那場大戰並沒有後續,隻知最後陸地沉入大海,無數歲月過後,才逐漸浮現出大小不一的九州碎片。
也就是說,現在的九州,並不是遠古時代的九州。
而更令我意外的,是乘雲道出的解釋。
他說:“自萬族之劫後,接通九天的不周山崩塌,天神成了永恒星辰,難以墮入凡塵。”
他又說:“先祖留下的傳承中記載,座於海底的歸墟已成殘垣,接通冥泉的漩渦不見蹤影,僅有氣息彌留。故,天地門戶皆無,凡塵中的草木不得清濁滋潤,靈氣日漸稀薄,人族修煉會愈加艱難,直至萬物寂滅。”
那時我聞言,就向他問了修煉境界之事。
然後他就說:“人族修仙分天地人三境,人下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四境,後天地大劫臨身,一魂融地,一魂歸天,六魄居凡塵,獨留命魂遨遊天地,修天地之法。”
“天地之法,其中地分:真諦、育海、證祖三境,其法傳於巫魔,號稱地祖。”
“而天則分:幽命、極靈、神光三境,其法傳於天神,號稱天尊。”
“地祖與天尊是兩道仙途,吾等修煉者一旦渡過劫難,可從中擇選一法脫離凡塵,入神祇古門。”
我理解不透其中玄妙,卻是知曉他所講的修仙境界,與芷水的不同。
不過這並未打擊到我,待傷勢治愈後,就急忙拜訪師尊,迫切希望他老人家能賜予修行功法。
師尊允了,帶我祭拜先祖,拜見了諸位師伯,收了許多禮物後,就行了拜師之禮,磕了九個響頭。
隨後,他老人家又帶我騰雲駕霧去了後山,也在那個時候,我見到了芷水所講的五色山峰。
那山峰甚是玄妙,狀如錐子,山中多為玉石,周邊水霧彌漫,散發著五彩光華。
師尊說,此峰是神魔大戰時,隕落的天神屍首所化,內藏道法真意,是不可多得的傳承福地,後被先祖誤入其內,悟得修煉之法,最後開山立派,才有了現在的葬天宗。
而葬天宗三字,也是因此得來。
我不知天神是怎樣的,但對於屍首化山之聞,卻是聽過數次。
比如盤古開天身化天地,誇父逐日身軀成山,以及後土娘娘隻身化輪回,解救萬千孤魂之聞。
但令我未曾想到的是,師尊所教授的修煉功法,竟是讓我去攀爬五色山峰,說我能否踏入仙途,要看此山。
我不明所以,心中雖有不解,卻也知道師尊不會欺自己,便聽從他老人家的話,開始著手修煉。
而那五色山峰確為天物,我莫說是攀爬山峰,連簡單的接近都困難無比,因為我無論從哪個方向走,最終都會回到原處。
就像那晚遇見三目時,宛若鬼打牆般的詭異經曆。
並且這一困,就是足足三年之久......